书城经济社会化小生产:浙江现代化的内生逻辑
18671700000030

第30章 社会化小生产推进社会现代转型(5)

除了政府在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社会力量的不断介入,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社会事业效率、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早在2004年,浙江省委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定》(浙委〔2004〕8号),鼓励社会力量以资金捐助、兴办产业等各种形式,参与体育设施建设和活动开展。另外,杭州自恢复举办西博会以来,到2006年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西博会已经成为杭州人民的节日,成为浙江招商引资的平台,成为浙江人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西博会上,企业参与主办或承办西博会的项目,每年都占到了所有项目的80%以上。

浙江发展社会事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加强公共财政建设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会事业。这些年来,温州、台州、义乌、萧山等地,纷纷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引入社会发展领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教育卫生等事业。2006年5月,作为省内第一家由政府和民营企业以股份制形式联合兴建的新型医院——浙江萧山医院成立。它的运作是民间资本回报社会、投资公益事业的一次重大尝试,对加快萧山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台州市通过企业或个人投资,创办了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院、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等40多所大中专院校,12所成人教育学校,11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一大批民办医院、民办艺术馆、民办歌舞团等均成为台州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具有强大活力的民营机制,台州的股份合作制还向优高农业、海洋渔业、商业流通、能源交通、旅游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延伸,涌现出一大批利用股份合作机制兴办的股份田、捕捞渔船、水产养殖场、市场、民办学校、医院等。

2004年在政府的推手中,温州市委、市政府传出重要信息——支持非公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五大领域,而且温州市一次性向全社会非公经济推出64个重点招商项目。浙江省将4个高速公路项目,向民间公开招投标。这是浙江省消除体制障碍、破除准入壁垒、改进投资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就是说,“以前政府是高速公路的业主,现在是用市场手段向社会招业主”。如2008年5月1日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总投资约118亿元,其中的民营投资方虽几易其手,但最后仍约占30%,民营企业投资方达17家,在“国字号”工程投资中,民资占如此大的比例在全国仍是首例。浙江民间资本全面突入“禁区”,突破了许多急需开放而由于计划经济残留影响未能及时开放的新领域,最终将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

像台州这样一个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地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台州积累了丰厚的民间资本,加快开放市场准入,是台州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较早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社会事业举办模式,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市政建设、科教文卫等各个领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政府包办一切、管理一切的现象得到根本性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所剥离的职责一个是回归社会,另一个就是转移给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恰可以弥补政府配置资源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市场运行中的协调服务作用,增强各行业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能力。

作为政府和市场的中间环节,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民间力量集中的大批高科技人才的潜力和桥梁纽带的优势必将进一步得到发挥,参与产、学、研一体化运作,可以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如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成立于1995年,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农业技术推广为目的的省级民间非营利性公益组织。2004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基金会通过筹集社会各方面资金,既弥补了政府投入的不足,又通过科技示范,推广普及了农业技术。基金会项目涉及农、林、牧、渔、药等种植业、养殖业,并先后资助40余种新模式的试验示范,通过科技手段,把原来相对独立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用“共养共育”的形式在同一块土地上直接结合。

有的民间力量是适应行业利益需要产生发展的,致力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可以为政府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和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服务。早在1985年,温岭率先集资打通藤岭隧道;1993年通过民间资本,启动建设浙江省首条股份制甬台温高速公路,改变了台州交通翻山越岭的历史。浙江省2006年有14860家民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有3561家民企与行政村结对,共兴办企业10544家,投资金额近78亿元,公益捐款1442亿元,还有2347位民营企业家担任农村经济顾问。近年来,浙江省探索多元化投资医疗卫生事业的新机制,积极鼓励发展各类民营医院,到2005年全省共创办民营医院242家,总床位数20762张,约占全省的10%。截至2006年10月,金华市民办非企业单位培训机构和符合培训资质的社会团体共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82期,参加培训的农民达19246人,经考试合格领证的11981人,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培训1万人次的目标任务;在取得合格证的人中,属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736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9004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1241人。培训采取授课、参观、示范、实习、交流等形式进行,工种包括缝纫、电工、车工、电焊、烹饪、计算机、农艺、种植、养殖等10余个。自1982年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温溪镇成立第一个农村老年人协会以来,截至2005年年底,全省34848个村已建立老年协会32577个,占村总数的93.5%;老年人入会总数352.89万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74.4.%。这些农村民间组织对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推进社区发展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民间力量介入众多地方改革事业,有效地缓解了政府的压力,为寻求更科学的社会管理模式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

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社会感召力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已经成长起来,“慈善”已成为民营企业家们心甘情愿投身其中的事业,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10余年来,浙江共有1.4多万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了光彩事业,共实施光彩项目9765个,到位资金523亿元,安置就业210多万人,帮助460多万人脱贫,捐赠各类公益事业109亿元,多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宁波2005年捐助额超过100万元的民营企业就有8家,最多的达到268万元。很多民营企业都建立了企业慈善基金会,甚至在公司的年度财务中专门设立一笔慈善捐助资金,以便随时捐助慈善活动。

在“2008浙商慈善榜”中,浙商继续显示出很强的气势。吉利集团董事局主席李书福凭借2.82亿元的捐赠额,成为浙江最慷慨的慈善家。从2003年至今,上榜的30位浙商慈善家共捐赠了14.4亿元。排在李书福之后的是:南都集团董事局主席周庆治捐赠1.29亿元排名第二;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捐赠9690万元排名第三;网易CEO丁磊捐赠9000万元排名第四。从地域上看,温州的慈善家成为浙商慈善家里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共有10位来自温州的慈善家上榜,他们共捐赠了5.2亿元,人均捐赠额5200万元。

(二)民间力量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1.城市社区服务的社会化

社区是城乡居民生活的基层单位,是政府社会管理与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组织自我管理的结合点,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社区的基本特点就是区域性、以民主参与为基础的自治性、规范的认同性与自觉遵守、服务的便捷性与全面性。社区的本质是给每个人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和社会归属,在这里充分发挥个人的社会性。在社区中,人们有着亲密的交往,有着情感和认同的归属,有着参与社会的感受。“大社会、小政府”,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核心特征。

改革开放后,单位人更多地成了社会人,现在浙江有70%以上的人工作在非公有制单位中。2007年,浙江省年末从业人员为3250万人,在非公有经济公司、部门里从业人员就高达2285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0.3%。同时,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出现的非国有企业组织也已不具备大部分社会职能,逐渐变成或者根本就是单纯的社会劳动场所,员工的生活和劳动有明显的分界。体制改革和结构转换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更宽更广的公共空间,在国家政府、单位组织和个人相分离的边缘地带,社区共同体与社团组织一起提供了介乎三者之间、协调各方利益、缓和冲突矛盾、沟通相互联系的组织形式。

在社区服务的社会化过程中,民间组织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社会建设中,宁波慈溪民间组织充分协调利益关系,加强社区管理、维护社会公平等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备案管理的165家社区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社区管理,推进社区自治,拓展社区服务,化解社区矛盾,活跃社区文化,推进公益服务事业,加强了基层政权的建设。公益慈善类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维护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慈溪市慈善总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累计向社会发放救助金7660多万元,赢得社会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公信形象。全市民间组织还吸纳从业人员8200多人,缓解了就业压力,拓宽了就业和再就业渠道,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了民间组织的一份力。

城镇大力推行“依托社区,集中、分散、居家三位一体,以居家为主”的养老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老龄服务业,推进社区老龄工作“3587”工程,进一步完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建立起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多元化社区老年服务体系。浙江以老年人为本发展社会化、产业化养老设施的步子迈得比较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政府投资兴建,使用权可有偿转让,慈善总会牵头,大小企业踊跃赞助。如萧山老年颐乐园由老年公寓、托老部、医疗中心、活动中心、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块组成,是杭州市政府1999年的实事工程之一。颐乐园建成后,为了收回部分投资,同时鼓励发展社区服务支持居家养老,解决老人住房和生活照料困难,萧山区政府对老年公寓实行了使用权有偿转让。养老福利事业是功德工程,许多社会企业单位都将参与这项工程看作回报社会、树立良好形象的难得机会。宁波颐乐园就是当地政府委托慈善总会牵头兴建的,除了政府的一部分投资外,大部分由社会企业单位赞助。

2.农村社区建设

以家庭、家族为主要生产组织,以分散化、专业化、小规模为主要生产网络的社会化小生产还极大地推进了浙江农村社会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事实证明,哪里有兴旺的社会化小生产,哪里就充满了活力,哪里就有不竭的发展动力。社会化小生产的发展也带动了村落社区建设,农村里的一些不安定因素都不同程度得到了化解,农村乡风更加文明,社会更趋和谐安定。如绍兴县漓渚镇大步村通过发展家庭工业使村级财政得到大步提升,近三年来,大步村在新农村建设上已累计投入700多万元。其中,投入90万元,建设占地6000平方米的农民公园,配有戏台、健身器械、科普长廊;投入180万元,建造6000平方米的村文化中心;投入10万元,新建公厕、垃圾箱;投入120万元,硬化村内主要道路;投入120万元进行河道砌坎、清淤、绿化等等,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舟山六横镇孙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10来万元,除去村里正常开支后所剩无几,村级基础设施投入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这个村海运业比较发达,个私老板不少。安顺海运公司经营者孙开存全额出资建设本村首个休闲公园,村里其他个私业主也加入了助建新农村的行列,私营企业家刘友祥投资50多万元助建占地2亩的村老年公园、老年活动室。随着农村社区建设深入,像孙开存这样的个私老板支持村落社区建设的现象不断增多,有力推动了六横的新农村建设。2006年以来,社会各界支持六横各村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已达300多万元,其中通过区、镇组织的“三结对”获得建设资金13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