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教育学
18673500000007

第7章 护理教育导论(6)

(二)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高等护理教育的灵魂。高等护理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的社会活动,必须以培养满足21世纪新型卫生保健体制需要和社会公众健康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为根本目标。黄人健女士在第二届护理教育会议中指出:由于科学技术及卫生事业的发展,新概念、新医疗服务手段会不断出现,例如“不间断的、无空隙的医疗护理保健服务”是一个新概念,要求护理任务扩大,由医院走进社区,由个人健康推展到家庭、社区健康。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将高等护理教育立足于培养学习能力强、能适应多样化卫生保健实践环境的全方位人才。针对具体的能力要求,国内学者已开展了相关研究。比如,中国注册护士能力架构,包含护理照看、教育与咨询、评判性思维、领导、人际关系、科研、法律伦理实践、专业发展等8个维度的能力因素,强调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将知识、技能和态度有机结合的能力水平。又如,以护理本科生的专业素质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面向21世纪护理人员的职业角色,从理论上明确护理本科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构成。这些科研成果,体现了高层次护理人才的职业定位。因此,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应结合教育科研成果,重视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能力和专业人文精神的培养,并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科研理论,修订并完善中国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以适应改革的发展。此外,从现有研究结果可见,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养成必须强调终身教育理念,因此,高等教育的目标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学历教育,而在于适时教育、终身教育。

(三)调整课程设置,凸显专业特色

课程是高等护理教育的基础。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课程框架受护理程序和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影响较大,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很少根据护理理论和对社会需求的认识来构建课程体系,护理专业特征不明显。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1999年修订的“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将护理教育分成两大部分:与人文关怀相关的人文和科学教育及护理学科教育,后者又分成四部分,分别是核心护理知识、核心护理能力、护理职业价值和护理角色发展,整个教育过程以人文和科学教育为基础,经过全部的学科教育,最终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这些内容确保了护理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培养,突出了人文护理的社会需求,体现了整体护理模式的理念,值得国内教育界借鉴。因此我国高等护理课程的设置必须兼顾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情感的内化,改变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的传统护理教育观念,增加社会、人文知识和专业思想方面的新课程,并针对高级护理人才教学、科研、管理的职业定位,加强相关内容的培训,以适应护理实践范围的扩大和护理人员功能多样化的需求。此外还应强调的是,护理是实践性学科,要改变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现象,重视发展学生的临床能力,探索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合理衔接的方法。目前国内业已开展了相关临床实习和理论学习结合点的研究,建议增加临床实践时间,安排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促进专业知识、情感的内化。当然,一切课程计划、内容设置都是暂时的,教育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

相关链接

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

国外对临床护理专家的界定是“在护理专业的某一特殊领域内,通过学习和实践达到硕士或博士水平,具有较高水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专家型临床护理人员”。CNS在护理工作中行使多重职能,主要集中于5个方面:护理专家、顾问、研究者、教育者、管理者。

国内CNS的功能主要包括5个方面:临床实践:把专家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护理实践中,负责对专科疾病的直接与间接护理,解决临床疑难护理问题;临床教学:承担本专业护士及护生的护理教学、查房、继续教育、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有关教育工作,参与护理部对全院护士的专业培训;护理研究:担任科研带头人,对本专科护理实践进行科学研究,以逐步形成系统、规范的专科护理理论和技术,并不断创新,将研究的新成果应用到临床并给予正确评价;护理会诊:参与科内及科室之间的护理会诊,保证护理疑难问题的解决;护理管理工作:协助护士长完成临床护理质量、护理技术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

(四)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效果

护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变化,护士角色和功能日益多元化,因此高等护理教育必须塑造护生的学习能力以适应学科的发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法,如PBL教学法、实习考察、案例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式,经循证可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沟通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教育者应改革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自主性学习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兴趣,鼓励学生通过数据库和多媒体直接接受信息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程度和学习能力。此外,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需要,课程考试应在重视基础知识考核的前提下,从应用的角度,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可考虑采用综合考评的形式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如根据护理学理论考试、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文献综述、护理活动设计、护理讲课等进行综合考查,以能更好地体现护理本科生培育目标和整体素质。或者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将教学过程与考试模式接轨,直观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思考与实践】

1.“南丁格尔并没有学过护理教育学,但她是一个伟大的护理学专家。所以,对于一个临床护士来说,学不学护理教育学无所谓”。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2.在某护理学院全院教师大会上,院长传达了本学年学校考核教师工作业绩的新规定,其中特别强调了教师参加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的具体要求,以及学校相应的奖励措施。对此,一些教师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护理教师应该把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不参加科研也能上好课”。您如何理解学校的新规定?关于教师参与科研工作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3.您是一位肝胆外科病房的主管护士,担任本科室护理带教工作,最近科室接受了3位护理本科实习生和5位护理专科实习生。护理部要求您制订一个“T管引流”护理操作带教计划,您认为两组学生的临床要求是否一致?为什么?

【推荐书目】

1.励雪琴:《教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推荐理由:本书是《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之一,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了“教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本书可读性较强,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一些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2.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推荐理由:本书以正视与反思两个视角讨论教育学理论,重视历史教育事件,而且结构新,体例丰满,可以引导学习者对教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