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第七辑)
18674700000012

第12章 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4)

2.从产业结构来看,宁波市已实现了从“二一三”到“二三一”的转变。全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历程表明,农业比重持续下降,工业比重持续增长,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则呈现出较高的增长势头。1990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的比重,而且近10多年来服务业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工业;2002年全市服务密度为1602万元/平方公里,人均服务品占有量已超过1万元/人。这种产业结构与宁波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定位有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北仑港的加速开发和临港型工业(机械、化工、钢材和造纸等)的发展,强劲地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增长;另外,受农村工业化战略的影响,城市化率相对不足,人口聚集度较低,从而导致全市服务业发育不足。

3.从就业结构来看,2002年宁波市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为24.7%、51.4%和23.9%,与1995年相比,农业就业比重下降明显,工业和服务业略有上升,其中工业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而服务业仅上升了不到3个百分点。因而全市的就业结构仍处于“二一三”的阶段。造成服务业就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中乡镇企业和个私企业发展迅速,服装、轻纺、针织等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数量较多,就业容量相对较大。同时,随着近年来大型工业项目的不断上马,导致工业就业人数快速增加。由于重化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信息化对传统工业改造的不断深入,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进程中,将导致对科学技术、教育、金融、贸易及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巨大需求,同时全球“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趋势,也将进一步弱化工业与服务业的界限,导致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将更多地从第一、第二产业不断向第三产业转移。

4.从投资的分布结构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准入条件不断放宽,特别是服务贸易领域逐步开放,国外投资和民间资本向服务业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2002年宁波市投向第三产业的资本总量占全市资本形成总额的54.7%,较第二产业的43.4%高出约11个百分点,已形成“三二一”的投资格局。从1995年以来的全市资本形成结构变化趋势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2002年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比1995年高出约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则分别下降了约5个和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比重的不断上升,推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预计再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宁波市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阶段,服务业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5.从消费结构变化来看,宁波市的消费结构已基本完成了由生存型向初级享受型转变,整体消费水平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相当。

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为8899.7元/户,恩格尔系数为38.7%,其中比重较高的两项支出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分别占17.3%和11.4%;以劳动性消费支出(包括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和教育文化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支出比重约为32.8%,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居住支出比重不断上升,对全市的服务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出了新的需求。

6.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宁波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2001年全市城市化率已达55%,建成区面积达123平方公里,中心城市建成区人口达120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2%,已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四级城镇体系。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各级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大大提高人口的聚集程度,从而为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7.从经济活动主体和经济体制来看,宁波市已初步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国有企业的转制已基本完成,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集体、私营和个体经济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民间资本十分丰富,经济的外向度不断提高,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也已基本形成。灵活高效的经济运行机制,构成了宁波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输出日益倾向于我国潜力巨大的服务业市场,这将迅速推动全市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服务业的快速增长。

基于对宁波市目前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宁波市服务业目前发展阶段主要应当坚持为制造业服务的功能定位。这是因为:一是制造业是目前带动宁波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制造业的发展关乎整个宁波经济的兴衰。二是从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关系来看,一方面,随着专业分工的细化与产业链条的扩张,制造业的发展本身会引致对服务业的需求;另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对要素数量、质量需求规模与需求层次的提高也必须有服务业的强力支撑。

三、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呈现出超越第二产业的趋势,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

(一)产业总体特征

从第三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来看,“九五”初期,宁波服务业增加值占宁波市GDP总值的2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62个百分点。

1980年以来,宁波第三产业增加值从改革开放初的5.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567.11亿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17.9%上升到2002年的37.8%,增加了19.9个百分点,与1990年相比则上升了15个百分点。“九五”期间,宁波第三产业年均递增14.3%,高于GDP增长速度1.3个百分点。2001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7.6%,高于全国同期33.6%的水平,但低于全省38.4%的水平。

从横向比较来看,2001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比较中,宁波市第三产业总量规模为493.4亿元,排名倒数第四位,仅高于长春、西安和厦门,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位于15个城市的末位。横向数据比较说明宁波市服务业与同类城市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一方面反映出宁波市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制造业仍有较大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表明宁波市在服务业发展上具有较大的潜力。

(二)行业结构特征

从行业结构来看,宁波市服务业的内部结构特征可归纳为:内部结构逐步优化,层次发展仍不均衡。

1.产值结构分析

按传统的划分标准来分析,服务业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业、邮电通信业、商贸业及餐饮业等;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公用事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是为提高居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服务的部门,包括科研、教育、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从表5来看,宁波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不仅表现为服务业比重的增大,还表现为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演变。宁波市服务业的变化表明,在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比重增大的同时,宁波市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呈现出高级化的发展趋势。由表5可知,自1994年以来宁波服务业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比重呈稳定上升趋势,第二层次比重先升后降,第四层次比重的变化则比较平稳。这表明在宁波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流通部门仍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知识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增长势头强劲。

从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环比增长率的变化来看,行业内部结构呈现以下特征:(1)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的增长速度在服务业中居首位,大大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长速度,流通部门的增长速度则比较平稳。(2)劳动密集型的营利性服务部门发展最快,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营利性服务部门次之,非营利性部门最慢。这表明市场化是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3)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商业、饮食、居民服务、交通运输、邮电等传统产业领域。经过30年的发展,传统服务业不断改进,而且在产权形式上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物资流通开始变革物流形式,与新型业态相配套的物流中心、商品配送中心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供不应求的情况得到了改善。另外,在传统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旅游、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社区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教育、文化等新兴行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2.就业结构分析

从服务业内部行业就业结构变化来看,尽管自1997年以来传统服务业中的批发零售和贸易餐饮业的就业人数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以批发零售和贸易餐饮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的就业在服务业中仍占有较大比重。在服务业的主要行业中,就业人数变化最大的是社会服务业。

近年来社会服务业的就业人数由2000年的9.3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21.9万人,这表明近几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来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导向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及邮电通信业的就业人数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归纳起来说,宁波市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化特征表现为第一层次服务业比重逐渐稳定,第二层次服务业比重逐年上升,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所引起的对服务业的需求总量、需求层次和需求结构的变化所导致的。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实物产品是居民消费的主要对象,也是社会生产所需的主要生产资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居民消费服务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生产社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使得直接或间接为生产服务的服务业比重也越来越高,这两个因素均促进了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根据宁波市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化特征,必须要用动态的观点来规划服务业的发展。

(三)空间布局特征

宁波市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呈区域发展不均衡性,主要分为最发达的中心城市连绵区、次发达的余(姚)慈(溪)北区和不发达奉(化)宁(海)象(山)南区等三个地区,并且各类行业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1.空间布局的现状

2002年宁波市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2.40%、就业比重达27.45%、人均服务业产品占有量为17151元/人,服务密度达1363万元/平方公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0452元/人,除服务业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值偏低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远远高出宁波市平均水平,居各县(市)、区首位。从2000年宁波市各县(市)、区服务业分行业集中度来看,市区的服务业集中度已达1.31,比第二名的慈溪要高出0.44,居第一位;而且根据服务业分行业统计口径,市区在14个分行业中有7个行业集中度位居第一,其金融保险业的集中度高达2.04,而其他县(市)、区均小于1。

从各县(市)、区的比较来看,鄞县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1325元,仅次于市区居第2位,但其服务业的集中度仅为0.64,而且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均较低。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原鄞县中心区与市区紧密相邻,受市区服务业加速聚集的影响,鄞县居民和企业可以很方便地到市区进行服务消费,从而大大降低了鄞县本地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随着鄞县撤县设区、新中心区的建成和东钱湖风景度假区的规划,鄞州区已开始形成新的服务业聚集中心,其服务业将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与鄞县的情况正好相反,奉化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1531元,位居各县(市)、区倒数第2位,但其服务业的集中度却达到0.86,次于市区和慈溪,位居第三位,其中服务业14个行业中集中度超过1的有8个,仅次于市区,且远远超出其他各县(市)、区。这些行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探和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电通信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奉化市服务业发展可能与其旅游业发达密切相关。旅游是个关联度很大的行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多个行业,奉化溪口文化名人风景游和滕头村生态旅游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从而带动了奉化服务行业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