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第七辑)
18674700000013

第13章 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5)

从宁波市服务业的整体空间分布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区块。一是服务业最为发达的中心城市连绵区,包括海曙、江东、江北、北仑、镇海和鄞州区,其中又以海曙、江东最为集中。这个地区是历史上的中心区,人口相对密集,是传统的商贸、金融、消费娱乐中心,近年来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上升和旧城改造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整洁,其商贸、金融、消费娱乐的服务功能更加强大,从而成为宁波市服务业最为密集和发达的区块。二是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北区,包括余姚、慈溪。余姚、慈溪是经济强市,以私营经济为主体的制造业很发达,人均GDP较高,有很高的服务消费潜力;从服务业集中度上看,慈溪为0.87、余姚为0.80,而且2002年这两个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31%,属服务业次发达地区。三是服务业相对不发达的南部地区,包括宁海、象山和奉化。2002年宁海、象山的服务业比重仅为26.65%和27.43%,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为3798元/人和4775元/人,服务密度仅为118万元/平方公里和215万元/平方公里;从2000年行业集中度来看,宁海、象山的服务业集中度仅为0.64和0.69,仍处于各县(市)、区之末(见表9)。奉化虽然服务业集中度较高(达到0.86),但服务密度仅为116万元/平方公里,人均服务品占有量也小于6000元/人,上述指标均处于各县(市)、区排名的后面。

2.空间布局的变动

从服务业分行业的空间发展状况来看,宁波市服务业的空间布局有如下特征:一是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新兴服务业日益向市区集中,且增长速度较快;二是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等传统服务业仍主要集中在市区,而且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三是邮电通信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业各区发展相对平均,没有形成很强的聚集中心;四是社会服务业受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影响较大,中心城区和余慈北区明显要高于奉象宁南区。

(1)金融保险、房地产、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业等新兴服务业日益向市区集中,且增长速度较快。2000年市区金融保险业的产业集中度达到2.04,而其他各县(市)、区却均未超过1,其中最高的慈溪为0.86,最低的象山仅为0.36。而且从“九五”期间各地区金融保险业的年均增长率与本区GDP增长率比值来看,市区高达1.7,而其他各区均未超过1,其中最高的鄞县也仅为0.7,余姚、奉化和象山甚至为负增长,余姚为-1.1。金融保险业大多集中于海曙和江东两区,据2002年8月底的数据,两区金融保险机构已达109家,江东的金融保险企业数已超过海曙的107家成为新兴的金融保险服务区。随着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市区旧城改造力度的加大,宁波房市增长很快,市区的房地产价格近几年来飞速上扬,而市区环境的改善也大大刺激了居民涌向市区购房的需求,从而导致市区房地产业集中度的上升。“九五”期间房地产业的年均增长很快,从1995-2000年宁波市各县(市)、区房地产业年均增长率与GDP年均增长率的比值来看(见表10),除鄞县外,各地区均达到或超过1.3。此外,2000年市区房地产集中度为1.66,而第二名的慈溪市为0.99,最低的宁海市仅为0.3。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事业2000年在市区的集中度分别为1.2和1.3,位居各县(市)、区第一,而且“九五”期间增长很快,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分别高达2.1和2.5。

(2)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等传统服务业仍主要集中在市区,而且仍保持较高增速。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是宁波市传统服务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1995年宁波市这两个行业的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50.3%,而2002年上升为53.6%。从2000年各地区分行业集中度来看,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在市区的集中度最高分别为1.53和1.51,远远高于其他各县(市)、区。而“九五”期间,这两个行业在市区也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市区这两个行业的增长率与本区GDP增长率的比值分别达到1.7和1.1。

(3)餐饮业、邮电通信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等各区发展迅速且相对平均,没有形成很明显的聚集中心。上述行业在“九五”期间年均增幅都很高,其各区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均超过1,最高的达到4.9;宁波市平均比值餐饮业达到2.3,邮电通信业达到2.4,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达到2.4,增幅惊人。餐饮业除鄞县外各地区的集中度均在0.58~1.07之间,邮电通信业各地区的集中度均在0.78~1.18之间,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的集中度均在0.51~0.83之间,没有形成非常明显的聚集中心。

(4)社会服务业受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影响较大,中心城区和余慈北区明显要高于奉象宁南区。从2000年的各地区社会服务业集中度来看,中心城区和余慈北区的集中度均达到或超过了0.77,而奉象宁南区(除奉化外)的集中度要低于0.5,明显地分为南、北两部分。

(四)产业影响特征

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来看,服务业的发展是由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但它对第一、二产业具有反作用,因此产业结构变动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是多方面和错综复杂的。本节将运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从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就业、财政收入和城市化等方面的经济效应进行比较分析,为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提供新的依据和启示。

1.从增长效应来看,目前服务业对国民收入影响的弹性值为0.547,即若服务业增加1%,则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因素在长期内可导致国民收入增加0.547个百分点,这个推动效应是比较高的。根据经济波形增长的理论,宁波服务业占GDP比重还较低,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若能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将对下一轮宁波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与第二产业对宁波经济增长的贡献相比,服务业的弹性值仍要小0.3左右,即在现阶段宁波市服务业对GDP的影响力仍要弱于工业,这与当前宁波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阶段特征是相吻合的。

2.从就业效应来看,根据测算,宁波市服务业对经济总就业人数的影响弹性为0.14,即若服务业增长1%,则可以导致全市总就业人数增长0.14%;而工业对就业的影响系数要大得多,若第二产业增长1%,则可使得就业人数增加0.24%。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根据统计数据,原来劳动密集型的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及邮电通信业等由于技术进步而使得从业人员减少,但另外一些新兴的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像社区、汽车维修等却没有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提高传统服务业技术水平和发展新兴的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同时,针对宁波的实际情况,应大力发展一些对增加就业率有更大影响的像社区、汽车维修等新兴服务业,并重视传统服务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重要性。

3.对服务业财政收入效应的分析表明,若服务业与第二产业均增长1%,则可导致政府收入分别增长0.095%和0.08%,可见就对政府收入的影响而言,服务业要比第二产业大。但从绝对数值来看,服务业增长1%使政府收入增长还不到0.1个百分点,这一数值是比较低的,且与宁波市国际港口城市的功能定位是不相一致的。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对宁波市服务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的税务监管不足,但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宁波市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与发展层次尚显不足,因而难以利用规模经济与高技术含量的优势创造更多的利润。

4.从对服务业城市化效应分析结果可知,服务业的参数值为0.000176,小于第二产业的0.000299,虽然二者均很小,但却是显着非零的,这说明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的发展的确是影响宁波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这一数值的含义是,若服务业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分别增加3.96亿元和9.69亿元(分别是1978年宁波服务业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则将分别使宁波的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0.0176%和0.0299%。服务业对城市化影响要小于第二产业的影响的回归结果,实际上反映了样本期(1978-2002年)内宁波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发展所导致。因此,在下一轮宁波的经济发展中,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来提高城市化水平尚具有很大的可行空间。

四、规划总体思路、目标、重点及保障措施根据上述对宁波市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和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现状及特征的分析,按照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的总体要求,本节将制定出宁波市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目标、规划重点及主要保障措施。

(一)规划基本原则及总体思路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使服务业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以促进宁波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宁波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和城市功能定位,服务业发展规划应当把握以下五个原则:

1.开放性原则。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开放程度决定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宁波市的经济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将直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全方位与全球资本市场和要素市场接轨,并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内信息、人才和要素流动的重要节点,其服务业发展受到国际环境因素变化和区域经济整体变化的影响将日益增大。因此,要本着开放性的原则,从更广阔的视角规划宁波市服务业的发展。

2.区域分工的原则。各地区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的不同,其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区域分工体系。宁波市拥有天然的港口优势,民间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经商传统,目前已拥有比较完整的临港型重化工业基础,并且传统的商贸流通业较为发达,这些都成为宁波市参与区域分工的基础。在服务业发展规划中,要进一步发挥宁波市的产业比较优势,明确其在长江三角洲中的产业和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形成协调的服务业区域分工体系。

3.市场化原则。服务业所涉及的行业门类多、企业数量大、情况十分复杂,因此,政府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依靠市场的力量,集中精力做好服务业的规划,引导和提供必要的市场管理。对于能够产业化的服务业,要进一步推进其市场化程度;对于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公共服务事业,要进一步改革现有体制,适当地运用市场竞争的手段,提高其内部运行效率。

4.产业协调原则。服务业的发展是与农业、工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过程。工农业的发展为服务业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而服务业的发展则为工业和农业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有效的流通体系,因此,只有产业协调发展才有利于整体产业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业中的大部分是直接以人为对象的,其生产和消费都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规模标准化的批量生产也将越来越被个性化订制所代替,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个性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按照上述原则,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为: 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宁波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和城市功能定位,按照开放性原则、区域分工原则、市场化原则、产业协调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以知识化、信息化为龙头,不断改造传统服务业和发展新兴服务业,重点规划引导物流、金融、教育等生产性服务的行业发展,积极推进旅游、房地产、汽车服务等生活消费性服务行业市场化,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构建现代化的服务业空间布局,以核心滨江区①为中心打造都市型商贸金融圈,以北仑港和杭州湾大通道为支撑打造现代物流圈,以人文山水为品牌打造生态旅游圈,形成具有宁波市自身特色的符合国际化港口城市功能定位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增强宁波市的区域综合竞争力。

上述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个龙头、二项重点、三个圈层”。

(1)“一个龙头”,是指以知识化、信息化为龙头。

(2)“二项重点”,是指重点发展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服务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服务业。

(3)“三个圈层”,是指以核心滨江区为中心的都市型商贸金融圈、以北仑港和杭州湾大通道为支撑的现代物流圈和以人文山水为品牌的生态旅游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