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第七辑)
18674700000014

第14章 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6)

(二)规划的发展目标与重点

根据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分析,宁波市当前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阶段,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工业仍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十五”后期和“十一五”中期,由于重化工业的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所以这一时期服务业虽有较快的增长,但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会有明显的上升;到“十一五”后期,当重化工业基本建成后,工业增长将逐步趋于稳定,同时对服务业将产生巨大的需求,服务业将进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其比重将呈现超越工业的趋势,产业结构向“三二一”转变,服务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依据上述判断,按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与总体思路,宁波市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为:

2001-2005年,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年均递增10%以上;到2005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保持在38%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5%以上,信息、物流、社区、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35%以上,中心城区率先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2006-2010年,服务业增长速度略快于工业增长速度,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左右,其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左右。

2011-2020年,服务业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工业,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60%,完成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基本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

根据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宁波市服务业发展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依照为生产服务的要求,结合宁波的港口优势和制造业发达的特点,大力发展信息业、物流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

(1)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社区和家庭信息化为重点,加快网络建设和人才集聚,建立相关的法规标准和环境建设,大力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数字宁波”。

(2)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打破现有的金融资源配置格局,利用宁波经济发达的背景与临港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实践,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

(3)以建立跨部门的物流管理协调监督机构为重点,加快宁波市现有物流资源整合配置,优化结构,建立健全运输市场体系,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经营,促进宁波物流与运输服务业技术水平和物流与运输服务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2.依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房地产等生活消费性服务业。

(1)以建立开放性商贸流通体系、现代企业组织体系、快捷交易运行体系、多功能服务体系为重点,以业态多样、体制创新、便利购物条件和优良人居环境、技术创新、方式创新、服务创优、信息平台构建为途径,实现传统商贸流通业向新型业态的现代商贸流通业转变,努力构建区域性商贸中心。

(2)以构建宁波旅游支持系统为抓手,建设无障碍旅游城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以实现将宁波建成区域性的现代化国际港口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

(3)以继续推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化进程为主线,以建立和完善全市房地产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政府调控体系为工作重点,促进全市房地产业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以实现住房小康和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目标。

3.从保持与提高服务业总体竞争优势的思路出发,积极推进教育、卫生、社区及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1)优化现有教育资源,加大资金的投入,继续加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建成能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教育服务的终身教育成教体系,并大力发展宁波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全市教育服务业的整体素质。

(2)以医疗收费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发展民资与外资医院,促进全市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加速农村疾病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设,以缩小城乡在医疗卫生服务环境方面的差距。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对现有社区服务体系的整合,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提高社区服务体系的运作效率,建立统一的社区服务模式,建立全面、便捷而有效的社区服务体系。

(4)培养规模大、有较高知名度的鉴证类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改革中介组织的运行机制,促使中介组织的自由发展,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介组织服务体系。

(三)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政府引导和统筹规划,促进服务业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全面协调发展。针对服务业涉及管理部门多、行业性质差异大、对政策要求各不相同等特点,对全市服务业要加强统一规划和引导。一是市政府建立服务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就服务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进行协调和决策。二是把服务业发展好坏与否作为考核政绩的指标之一,各级部门应有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组织制定及实施工作。三是建立健全服务业的统计制度以及服务业发展信息的监测、预警、预测和发布制度,全面反映服务业的发展情况,正确评价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四是针对不同的服务业采取不同的政府协调机制,例如,建立新的房地产政府调控体系、建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推进信息化工作应采取三层组织结构模式等。

2.加快城市化进程,合理布局,不断提高人口和产业聚集度,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载体。一是完善市区用地规划,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心市区,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商务环境,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大企业总部、金融及中介服务机构向区内集聚;促进信息咨询、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科技研发、房地产等相关服务业发展,实现服务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启动现代化口岸、物流基地等新功能区的开发建设。二是地方计划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有计划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建设中小城市,多层次地加强城镇功能,促进城镇服务业发展;加快道路、供水、供气、供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教育等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合理安排服务业经营用地,鼓励农民带资带劳到城镇发展服务业,并在住房、经营场地、子女就学、入托等方面提供方便。

3.加快服务业领域改革步伐,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在更广泛的领域进入服务业。一是扩大开放领域,实行公平市场准入,积极有序地推进银行、保险、电信、外贸、商业、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同时,打破行业垄断和所有制垄断,凡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均应鼓励和允许国内投资者进入。二是加大对社会投资兴办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对服务业市场准入方面的规定进行认真清理,取消限制市场准入的各种不合理规定。三是积极发展风险投资,探索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机制,探索与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合作,成立中外合资的风险投资机构,积极吸引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到宁波来,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

4.深化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快服务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一是加快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会事业的改革步伐,把发展服务业与政府职能转变及事业单位改制结合起来,实行政企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经营性机构与非经营性机构分开,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微观主体;合理划分服务业中的竞争性和公益性行业,实行不同的运行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把竞争性行业逐步推向市场,而以公益性为主兼有经营性的行业,应合理区分营利性业务和非营利性业务,推动营利性业务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例如,对于服务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广播影视、卫生、体育等,要逐步扩大产业化范围,而难以产业化的,如基础研究、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社会福利等,作为公益性行业,除政府投资外,在政策上予以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

二是大力培养和引进创业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5.深化价格、投资、财税、金融、工商管理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一是运用金融、税收、财政等经济手段扶持服务业的发展,银行要调整信贷结构,对服务业发展所需资金给予积极支持;税收政策应对服务业发展给予扶持,如给予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新开办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为发展保险业,允许企业将保险费计入成本等;新办服务业经营初期确有困难的,扶持单位可在一定期限内酌情给予减免分红、租赁费、资产占用费等优惠,或将这些产权收益低息贷(借)给所办服务业单位,允许分期偿还。二是加快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简化登记审查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吸引高素质的服务业人才,加快审批权改革,使县(市)一级政府能根据地区发展的实际采取灵活的调整政策等。三是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在行业标准、业务范围、价格管理、奖励惩罚、资产评估、监督检查、纠纷仲裁等方面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全面清理现行的法规和规章,对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应进行调整或修订;近期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房地产、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法规和政府规章,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服务业法规体系。四是深化服务业价格与服务收费改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用公益事业、中介服务和各类经营服务收费的管理;除极少数关系国计民生、需要由国家定价的项目以外,放开服务业大部分项目的价格和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

下篇 空间布局、行业规划及重点项目

五、服务业空间布局

宁波市服务业空间布局是以全市工业布局和城镇规划为基础,在充分考察全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现状和发展变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在未来5~10年内,形成“二级中心、三个圈层”的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主要的保障措施。

(一)影响因素

影响服务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三类:

1.受工业布局的影响。经济学家指出,服务业的发展是以实物产品的生产为基础和目的的,服务或直接成为工业企业的中间投入品,或作为产品交换过程的一部分的流通和金融服务,或提供与生产体系相适应的人力资本的形成所需要的服务等,因此生产者服务是服务业增长最强劲和最主要的部分。工业生产体系的空间布局变化直接影响到人口、物资和资金的空间聚集形态,从而对服务业的空间布局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宁波市的实际情况看,宁波市工业发达的地区也是服务业集中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

2.受城镇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的大小,而只有当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达到或超过了一定的“阈值”时,服务业才能大规模地兴起;同时,服务业发达程度与人均收入的水平也密切相关,人均可消费的财富越多,人们对服务的需求种类就越多样化,服务消费量也越多。因此,与工业布局相比,城镇布局对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形态有更直接的决定作用。

3.受地区政策体制的影响。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政府历来注重工业,而轻视甚至抑制服务业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服务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很多方面(如规划、税收、政绩考核等)对服务业发展仍有诸多限制;相反,很多地方政府针对本地产业特征对一部分服务业也有一定的倾斜和扶持政策。这些都对服务业的空间布局产生影响。

(二)布局原则

宁波市服务业空间布局要遵循产业协调原则、地区分工原则和空间连续原则。

1.产业协调原则。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的发展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过程。现代工业形成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模式,导致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和中介咨询等服务业的巨大发展;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工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人类财富的增长。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产业化的双向趋势日益明显,服务业与工业在功能上的相互补充、在空间布局上的相互协调成为影响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