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第七辑)
18674700000018

第18章 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10)

(3)商贸流通业态日趋先进,连锁经营发展良好。从宁波市商贸流通业态看,主要包括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根据发达国家商贸业所经历的过程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零售商贸业逐步朝连锁经营方向发展。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的发展方向,是当前我国零售商业中发展最快、最具竞争力的经营方式。目前宁波市各种专业、专卖店起步快,连锁经营发展比较好,2002年全市连锁经营企业43家,连锁经营店铺4470个,全年实现销售9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这一比重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位列全国第四。出现了一批大型连锁超市,涌现了一批发展态势良好的连锁企业,它们中既有麦德龙、家乐福等外商投资企业,也有三江、慈客隆、余姚华联、新江厦、加贝、小小超市等本土连锁龙头企业,还有苏宁、永乐等专业连锁店。目前,宁波市大于1万平方米的大卖场共有6家,已经形成激烈竞争的格局。社区连锁业发展迅速,比较典型的有新华联,它已经有105个连锁店铺,其中25家为直营,80家为加盟。由于它深入社区、方便居民生活,且投资额不大,解决了2000多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随着城市化急速推进,这种投资门槛低,方便群众生活,能够较快解决部分人口就业的社区连锁店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4)商贸流通业的空间布局比较均衡,商贸流通体系日趋完善。总体上看,宁波市商贸流通体系空间布局基本合理。以市级商业中心、区域性商业中心、专业特色商业街、住宅区和小城镇商业网点为主体的商贸体系已基本形成。市区“三江口”商业中心的构架已初步形成,作为中央商务区的功能已开始显现,海曙区已初步形成以购物、娱乐、餐饮、商务、会展、观光、休闲为主体的商贸专业分工;江东区则初步形成娱乐、餐饮、专业市场为主的商业构架。相比而言,江北区的商贸特色和错位分工的方向还不十分明朗,有待进一步提炼。主要副中心城市,包括慈溪、余姚、奉化、宁海、象山等区域性商业中心都比较发达,全市的商业网点体系已形成。

(5)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政府在宏观上对商贸等服务业的重要性尚未达成共识。传统思想中认为商贸流通业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发展工业才是发展经济的观点还存在。商贸业在用电、用水、用地等价格方面存在行业价格歧视。比如电费价格,居民生活用电、工业用电每度分别为0.53元和0.6元,而商业用电却为每度1.2元。在同样的情况下,商业用地,特别是民营商业企业用地,明显高于工业用地或引进的外资项目用地成本。

②新型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流通体制和流通网络尚未完善;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规范的代理制等现代市场营销方式和组织形式,总体上仍处于导入期和初步发展阶段;规模以上企业80%都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但能够较好地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的企业很少。

③外资主要集中于大型超市,而商贸其他领域资金略显不足。已经有一批洋超市入驻宁波市,包括沃尔玛等一批着名的洋超市也纷纷前来探营选址,有些已是万事俱备,只待动工。然而,宁波市在引进国际酒店和涉外写字楼方面却显得薄弱。

④会展业的发展虽粗具规模,但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江东区的国际会展中心现代化设施齐备,但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会展中心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行业规划的总体思路、目标、原则及规划重点

(1)思路与目标定位

围绕宁波市提前实现现代化,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和会展业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核心,以建立开放性商贸流通体系、现代企业组织体系、快捷交易运行体系、多功能服务体系为重点,以业态多样、体制创新、便利购物条件和优良人居环境、技术创新、方式创新、服务创优、信息平台构建为途径,并大力整合现有的会展资源,加快会展业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把宁波市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和会展中心城市。

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目标: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2007年达到745亿元,2010年达到992亿元。②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2007年达到300亿元,2010年达到421亿元。③2007年连锁经营企业达到50家,连锁店铺达到5000个,连锁企业营业额年均增长30%,2007年达到350亿元,到2010年达到769亿元。④2010年规模以上商贸企业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⑤至2010年使宁波成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现代化会展中心。

(2)指导原则

①坚持市场发展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贸流通业必然要走市场化道路。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对商贸业进行总体规划、监督和管理,维护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对于一些目前尚不具备市场发展条件但有潜在发展空间的业态,政府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或优惠政策加以引导。

②坚持结构优化原则。加快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综合商贸流通体系,进行行业调整,形成相对集中的聚焦经济,以扩大辐射空间。改造提升一批商贸餐饮业,突出发展地方特色餐饮,发展连锁、特许、加盟经营,巩固和提升宁波市餐饮业发展优势。发展壮大会展业,发展一批商贸旅游业。商贸流通业要形成合理的规模和空间布局,以发展新型业态为重点,实现传统商贸流通业和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协调发展。在优化结构的同时,要考虑市民消费需求与理念变化的渐进性,有序地逐步实施,滚动发展。

③坚持比较优势原则。一是要注意宁波与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特别是与上海和杭州的错位发展,发挥宁波国际化港口城市的优势,培育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商贸业;二是要注意宁波市内各区块之间的分工协调。既要考虑商贸流通业作为城市的基本功能,必须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要根据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商贸流通业,使全市形成一个有机的商贸流通整体。

(3)规划重点

根据宁波市的实际情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宁波市商贸流通业应重点扶持发展以下项目:

①落实好已经规划的现代商贸配送物流体系建设项目(相关理由和思路见本规划报告的交通物流部分)。

②利用宁波作为重要出口外贸城市与当地制造业发达的优势,以完善国际会展中心的配套实施为重点,采取大型会展与小型商贸交易会相结合等形式,并辅之以政府的税收和展费优惠等措施,搞活现有会展资源,促进会展业的良性发展。从长远看,宁波会展业可以考虑建设“一体两翼”:江东区建成宁波市会展业的主体,然后分别在宁海和慈溪建立南北两翼。

③建立国际轻纺工业采购中心,为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解决市场销售问题。

④在项目的空间布局上,进一步落实宁波市商贸流通业“十五”发展规划的内容。

3.主要保障措施

(1)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要加大对商贸流通业的资金投入,通过政策导向来推动居民消费的增加,带动有效需求的增长。以政策资金的导入来促进社会资本的聚焦,带动个体商贸经济的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深化商贸流通业的合理布局,强化法制建设,打造“诚信商贸”新形象,为宁波市的商贸流通业营造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2)深化商贸流通业的内部改革。宁波市的商贸流通业要向现代化流通方向发展,需突破现有的内部管理和制度等瓶颈,从内部到外部实现整个行业供应链的优化,重点是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3)加快人才机制的调整。宁波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力度,形成人才的梯队发展。“走出去”是指将宁波市现有的人才输送到各地进行培训和培养;“引进来”是指依托宁波市的各项优势,加大对商贸流通业人才的引进。对宁波市商贸流通业的人才,要尽量做到人尽其用,使之获取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归属感,以形成人才资源的汇聚优势。

(二)旅游业

旅游业由于它巨大的综合关联带动作用,已成为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发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浙江省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的号召。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中重要一极,宁波市山水风光秀丽,环境生态优越,文史古迹丰厚,旅游资源丰富,经济持续增长,再加上入世后市场准入承诺的兑现和现代化国际港口生态工业城市的建设及大都市战略的实施,宁波市旅游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1.旅游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截至2002年底,宁波市旅游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6.69%以上。全市接待过夜海外游客20.54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27.7%;旅游外汇收入8835万美元,比2001年增长24%;接待国内游客1600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15.6%;国内旅游收入144.32亿元,比2001年增长15.6%。从近10年宁波市旅游发展演变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名副其实地成为宁波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1)资源现状评价

①山、水、海为基础,自然与人文资源有机结合。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浙江省第一大湖东钱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天童森林公园为国家森林公园。宁波还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窦寺等着名寺庙。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保国寺、古代水利建筑它山堰。宁海的南溪温泉、余姚的四明湖旅游度假区、象山的石浦渔港,为众多中外旅游者所向往。以镇海招宝山为代表的明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海防历史遗迹和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革命斗争史迹给宁波增添了浓重的人文景观。

②历史名人荟萃,文化品位较高。历史上曾有较高层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如四明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出现了虞世南、高则诚、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张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

另外,还有蒋氏故居等历史名人遗存。宁波的藏书文化深厚,涌现过一大批藏书数万卷的藏书名楼。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民间藏书楼,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

③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一圈四带”的旅游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一圈四带”:以市区为中心的都市观光旅游圈,以慈溪、余姚及鄞西高桥镇的主要景观为主的姚江历史文化旅游带,以鄞州区西南的鄞江、龙观和奉化市西北的江口、溪口和斑竹的主要景观为主的奉化名人山水旅游带,以象山县的松兰山、石浦渔港为主的东海海滨旅游带以及以宁海温泉、雁苍山、前童古镇、梁皇山、白溪水库和浙东大峡谷为主的南部温泉古镇旅游带。

(2)旅游产品现状评价

现有旅游产品主要以游览观光型、生态休闲型为主,缺乏自然体验型、娱乐型、美食型、体育型和艺术型的产品。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宁波旅游业存在诸多优势,但产品组合单一,参与体验、休闲康体等专项类旅游产品组合较弱,缺少国际知名度的旅游景点,旅游产品还难以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要。对文化类产品旅游策划包装不够,作为休闲业发展趋势的健身疗养产品较弱。购物类产品滞后,缺少大型主题乐园,缺少街区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旅游咨询服务网络还不完善,旅游信息化水平严重滞后于旅游发展要求。

2.行业规划的总体思路、目标、原则及规划重点(1)思路与目标

宁波旅游业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宁波市旅游业的竞争力为着眼点,本着“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基本构想,立足长江三角洲,放眼国内外,以“大旅游”观念构筑大产业、大市场体系,建设无障碍旅游城市。做大旅游产品,做优旅游环境,建设旅游大市,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全国主要的旅游热点城市,力争成为区域性的现代化国际港口生态旅游城市。

(2)指导原则

①与国家和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协调一致,以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和入世后的新一轮开放为契机,突出更加开放的宁波市港口区位优势。

②以建设“中国现代化港口生态旅游城市”为目标,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保障资源环境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③区域系统网络开发原则。宁波市的丰富人文历史和海洋旅游资源,可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进行大联合,构建旅游环形网络大通道,实施长江三角洲无障碍旅游一体化战略。故在线路设计、客源市场上必须注重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串联成线,与周边省、市共同构建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区域旅游网络,使各旅游区在旅游项目和特色上可以自成一体又能互补,实现“双赢”,拓宽与共享旅游市场。

④系统配套原则。旅游业是住、食、游、行、购、娱六大要素共聚的综合性行业,因此在发展旅游业时,必须注重综合配套,使六大要素系统协调发展,形成旅游综合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