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第七辑)
18674700000023

第23章 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15)

②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虽然中介组织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成熟,但由于它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政府为促进其发展应当给予适当的扶持,譬如在税收上给予适当的优惠、给予其定价的自主权等。总之,中介组织只有不断地在政府的扶持下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使宁波的中介组织不仅能真正地立足宁波,而且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

③取消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建立中介服务组织之间的信息网络平台。信息化使中介服务组织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因此,中介组织应加快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并尽早与国内的相关网站联网,充分利用广泛的信息资源,通过网上交流、合作、办公和监督,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树立宁波中介组织自己的品牌。

3.主要保障措施

(1)完善立法,尽早确立中介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的法律地位。政府应保证中介组织在市场活动中公平、公正和中立的地位,把应该由中介组织办的事情交由中介组织自己来办。同时,政府要加强引导与监督,不断完善立法,及早确立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从业人员的法律地位,并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监督与管理。

(2)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管理制度。由于中介组织独立公正的地位和服务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对中介组织的管理不应采取行政方式,而应采取建立在法律规范、政府监督下的行业自律管理制度来进行管理与约束,为此要在法律上明确行业协会对相关中介行业的行业管理职能,行业协会也应尽快完善职业技术行为标准、职业准则和纪录,提高行业服务水平,规范行业管理能力。

(3)加快吸引人才,积极拓宽业务领域,走规模经营之路。行业协会应积极吸引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有条件的中介组织要根据自身和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并与重组,建立综合性中介组织,扩大组织规模,深入开发本地市场,积极向外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提高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实施专业化分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九、重点专项项目初步设想

以宁波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各行业规划为指导,提出了10个重点项目的初步设想,为保障规划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可操作性。

(一)构筑宁波市数字化政企链

(1)项目规划的意义

尽管宁波市在政府、企业、家庭和社区三个方面信息化建设推进均比较快,但相互之间的衔接不够,“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其中一个主要表现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网络化沟通不便,造成政府在为企业服务和对企业管理上的低效,并影响了政府宏观决策的准确性。因此,让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协同起来(数字化政企链),将是加快宁波市信息化进程,实现“数字宁波”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讲,构建数字化政企链具有如下意义:

①实现数字化政企链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透明公正的全方位服务,改善企业经营和投资环境。

②数字化政企链有利于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增强为民办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督的有效性。

(2)项目基本思路及目标

根据宁波市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现实基础,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从简单功能的政企链(如网上行政服务中心、项目的后期管理等),到整合更多直接面向企业服务的政企链(如整合工商登记、税收、海关等电子政务系统),直至实现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多层次、全方位的协同运作,最终形成一个及时、顺.、高效的政府与企业互动的统一的网络化数字平台。

(3)项目规划依据

甬计规〔2002〕552号《关于印发栀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枛的通知》;《宁波市信息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03-2007年)》;《宁波市信息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

(4)项目主要内容

①由市领导牵头,由信息办等部门负责规划和实施管理,及时分析形势、协调行动、出台政策、落实具体项目,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协同发展。

②近期规划首先要实现简单功能的数字化政企链(如网上行政服务中心、项目的后期管理等)。按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根据有关政策和实际可能性,确立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运行和维护的方式,实现行政服务大厅、招投标中心、人才交流市场和产权交易中心四大功能为目标筹建新的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充分依托宁波市分中心数字证书,提供数字化政企链所需的信用安全保障;计委可以委托电子商务公司建立基于“GtoB”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重大工程及时、准确、有效的监管和协调。

③中期规划要在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数字化政企链的功能,逐步将工商登记、税收、报关等电子政务系统整合到该平台上,提供“一站式”的政府公共行政服务,构建宁波市电子化行政服务平台,形成功能更完善和统一的数字化政企链。

④远期规划要不断将政府各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和信息数据库统一进来,并进一步向更广泛的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进行整合,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政企链,为创造一个与国际化港口城市相匹配的现代化数字信息港打下扎实的基础。

(5)项目可行性初步分析

①宁波市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比如:在电子政务方面,到2001年底,宁波市有100%的县(市)、区政府和80%的市级机关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在网上公开机关各部门的职能和服务范围、审批条件和办事程序;在电子商务方面,2000年7月宁波市被信息产业部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试点工作,结合宁波信息网络平台、港口、外贸的优势,明确了实施“三一一二”(三个中心、一个网关、一个平台和二个重点项目)工程和重点行业、企业电子商务试点的具体任务。

②政府和企业对构建数字化政企链的积极性较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信息化程度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这使企业有积极性构建政企链以降低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增强自身竞争力。加入WTO要求政府在职能设置和办事效率上与国际接轨,这在客观上需要政府发展政企链以实现办公的无纸化和透明化,并且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改善本地投资环境,以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本地投资和办厂。

(二)争取进行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试点

1.项目规划的意义

一是出于现有经济发展对金融制度重新安排的需求;二是经济动态发展与经济环境动态变化过程中宁波市金融业竞争力优势的获取,以满足实现宁波市成为一个国际化港口城市的战略目标的需求。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回顾总结一下浙江省金融部门与实质经济部门制度变迁的不同路径。从实质经济部门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济是内源增长型的。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浙江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自身原有的要素禀赋,在不断的制度创新基础之上通过资源的重新整合来实现的。与其他省份相比,在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省的资源禀赋不具有任何优势,但浙江人的特点在于能够自发地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不断的制度变革。经过近20年的时间,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民营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且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这与广东和江苏外源型的发展模式以及很多省份直至目前仍以国有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反观金融业的改革,由于政策的严格控制,金融业的改革一直是被动的、由国家统一部署的,因此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浙江金融业的现状与其他省份差别并不大,这就产生了实质经济部门与金融上层建筑在制度匹配上相互脱节的问题。众所周知,金融部门是为实质经济部门提供融资需求服务的,因此金融制度必须要随着实质经济基础的改变而不断地作出相应的调整。国内外的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金融部门的自由化程度应与实质经济部门的自由化程度成正比,而金融部门的自由化程度首先体现在市场准入上,因此一个开放的、产权结构多样化的金融制度对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减少金融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第二个角度来说,这一规划涉及宁波市金融业如何在变化的经济环境与区域动态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取竞争优势,以便实现宁波市成为一个国际化港口城市的战略目标的问题。在规划期内,我国金融业一个大的经济环境的改变是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在5年内获得完全的市场准入,这将对我国金融业的原有制度架构产生极大冲击。可以想见,这一冲击将导致我国金融业的重新洗牌,而能够及早有效地调整策略来迎接这一挑战的地区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优势。尽管金融业具有可以采取自我调整自身的经营机制等多种多样的策略选择,但最有效和具有战略意义的还是市场准入规则的调整,而且这也是与WTO的规则要求及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因此,以加入WTO为契机,引进外资以对宁波市的金融业提前进行产权结构改革是确立宁波市金融业在新一轮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的重要战略选择。另外,从区域经济格局的角度来说,尽管宁波市的许多经济指标在长江三角洲和省内均处于领先地位,但宁波市周围却被一些功能强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所包围。实际上,由于北有上海、西有绍兴和杭州、南有台州和温州的强劲竞争,因此宁波的金融业辐射空间并不大,这对于宁波建设一个国际化港口城市的目标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实际上,由于资金的易流动性,因此国际化的大都市往往首先表现为金融在空间上的巨大辐射性,而这种辐射作用的大小有赖于金融业的竞争水平。显然在目前的条件下,与周边城市相比,宁波市要确立金融业的竞争优势,唯一的出路在于提早进行大的制度创新,而鉴于目前全国金融业产权结构基本上仍是在行政约束下的大一统的结构,因此最好的突破口应选在产权结构的改革上。

2.项目基本思路及目标

一是充分利用加入WTO所带来的契机,积极利用外资尤其是已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金融机构的资金加速对国有金融企业进行产权与经营机制的改革;二是充分利用宁波民间资本充足的有利条件,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对国有金融企业进行产权与经营机制的改革。为此,要充分利用宁波市的有利条件,争取申请使宁波市成为浙江利用外资与国内民间资本对国有金融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

3.项目规划依据

国家有关金融政策。

4.项目主要内容

金融业专项规划在各个阶段的政府操作程序安排如下:

(1)2003-2005年:地方政府积极向当地人民银行支行提出建议,并配合当地人民银行支行对各部门相应申报材料的组织工作进行协调。

(2)2005-2008年:利用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可以自由进入宁波金融市场及可以全面开展金融业务对国有银行形成实质性的冲击所带来的契机,积极向中央银行总行提出国有银行产权改革的正式申请,并争取在这一时间段内尽快实现申请的成功。

5.项目可行性初步分析

对宁波市而言,这一规划的实施主要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宁波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为这一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与周围(上海除外)城市相比,宁波属于计划单列市,经济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及明显的区位优势,在争取成为试点城市方面比其他城市更具竞争力。

就经济角度而言,对金融业的产权结构进行改革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能吸引足够的资金投入;二是经济具有较强的承受金融风险的能力。首先,产权结构的改革需要有政府以外的外资与民营资金的投入,而其前提是外资金融机构要对本地金融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预期以及本地民营资本充足。由于金融业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因此实际上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关联的。显然,宁波市这些年的经济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速度及其所处的港口城市的有利位置应当对外资金融机构是具有相当诱惑力的,而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已积累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开放金融市场无疑为民营资本找到了一条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渠道。另外,由于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因此金融风险具有极大的扩展效应,而改革就必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金融改革试点城市应具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由于对金融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的,因此宁波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应对金融改革所带来的风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建立多种类分层次的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服务体系

1.项目规划的意义

(1)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宁波市制造业基地不断壮大,劳动力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今后几年内存在较大的缺口。

(2)从宁波市教育服务业发展的定位来看,由于上海和杭州已经拥有大量的名牌高等综合性院校,在高等教育和科研服务方面已对宁波形成强大的辐射,宁波要成为浙江省的教育副中心城市,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在于大力发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