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今生经视,相伴相知
18675000000028

第28章 圈内红人(8)

程:我记得在1984年、1985年的时候,那时候要听邓丽君的歌还偷偷地不能让人给知道。

徐:要偷着听,偷着听。后来到我回北京之后,1986年的时候,就可以大胆地学了。后来就进入1986年、1987年、1988年,我们所谓的“西北风”时代。

1986年,徐沛东推出了作品《我热恋的故乡》。其独特的曲风和独特的演唱方式,让听众耳目一新,一夜之间风靡社会,唱红了大江南北。紧随其后的是《黄土高坡》、《一无所有》等一批歌曲,中国流行乐坛进入了“西北风”时代。

徐:他们开玩笑说我是“西北风”的“风源”。

程:那时候,这歌儿大街小巷都这么传,喇叭里放的都是,你走在大街上心里是什么感觉?

徐:非常得意。我最幸福的一次是我采风到云南的一个边界。但是我在山上,听到对面山上年轻的一个男孩,他在唱《我的故乡并不美》,唱得不是那么好听,但是唱得很全。我在那听着心里就觉得特别得意,我的歌声飘到这边儿来了。

所以我觉得人们那时候对文化的一种需求,对音乐文化的一种渴望,使得这个社会在前进,在走,真的是。音乐文化对我们30年的变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会有“西北风”?我觉得今天回过头来看这30年,我觉得应该做一些总结,就是“西北风”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音乐上的一些享受,更多的是在思想上的一种凝固或者是总结。它是一种情绪的感觉,正是这种“西北风”掀起了我们中国流行音乐的最初的一场革命。

1990年,一首阳刚、豪迈、激情澎湃的《亚洲雄风》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徐沛东。随着北京亚运会的胜利召开,这首充满民族自豪感和时代感的歌曲迅速风靡社会。

徐:这个歌流传之后,圈里的人说,这是徐沛东写的?不可能!都说不可能。好像我写的都是农村歌曲,都是像篱笆啊,辘轳啊,井啊什么的,都是这些跟农民很有关系的歌曲。突然有那么一种语言,很阳刚的,而且很简洁的,非常干脆的,“我们亚洲……”所以他们觉得不是我写的。

实际我是大众的一个代言人,我把他们想说的想唱的唱出来了,你想想,从那之后的十年,我们国家是一个飞越,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是很厉害的,所以这个歌曲当时是很扬眉吐气的。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在转变。1995年春节晚会上,宋祖英的一首《辣妹子》征服了观众。

这是徐沛东再一次呈给全国观众的一道音乐美餐——轻快活泼的曲风、浓郁的民族风格,加上宋祖英的精彩演唱,《辣妹子》迅速地火遍了全国!

徐:他们说这也能写歌?就仨字儿,“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辣,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辣”,全是绕来绕去,哎,这就是新意。这是生活里来的。

其实写这歌也很有意思,那天快中午了,我爱人在做饭,我在看《词刊》,觉得这首歌词挺有意思的,你看每个字都有辣。我就突然想到,“辣妹子辣”“啦咪嗦啦”,很谐音的。辣妹子辣,“啦咪嗦啦”,吃饭的时候就觉得,哎,挺有意思,放下筷子我就把这曲子很快记下来了,这就是生活。你找到一种生活情趣,仨字儿也可以写,这就要创新。

创新,这是徐沛东在创作中对自己的要求。《辣妹子》之后,他的又一首重量级作品融入了很多传统元素,照样取得了巨大成功。这首歌就是历史大剧《雍正王朝》的主题歌《得民心者得天下》。

徐:写《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先用了戏曲里的东西,我去找音色那种张力。所以我第一个乐句就是一个六度大跳,不好唱,“数英雄……”这一个大跳啊,你听起来从唱法上有京剧的感觉;“论成败……”一下有中国古典的一种历史感的东西,“古今谁能说明白……”,所以我的旋律是跳动的,我是汲取这样一种语言。要完全写一首歌不难,但是写得很有新意的就很难。

程:而且那个时候其实流行乐坛已经非常丰富了。

徐:丰富多彩,各种风格都有。社会变了,它有新的语言、新的形态,边唱边跳的青春活泼的东西更多一些。我的歌曲也好音乐也好,实际是配合着这么一个时代。

20世纪90年代也是徐沛东创作的辉煌时代,在全国十大词曲作家的评选中,他曾在1992年和1996年两次以最高票当选。

程:当时你觉得自己凭什么受到这样的肯定?

徐:凭群众基础吧,凭群众的喜爱。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艺术创作,一定不能脱离了大众。

程:那你怎么走到大众中间去呢?

徐:大众是很简单的。他只是觉得我想唱,这个歌唱出来我能够宣泄出来,抒发感情,他就觉得,哎哟,他苦闷的时候唱起来,可能会有一种超脱;或者高兴的时候唱起来,就觉得特超脱、特高兴,这是一种宣泄,这个很关键。

所以你先要写他能够听懂的东西。

进入2000年,中国流行乐坛百花齐放,但是真正影响巨大的作品并不多,对此,已是中国音乐协会常务副主席的徐沛东又是怎么看的呢?

徐:其实音乐是有记忆的,它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但现在这个时代,歌曲的生产力是巨大的,专业的业余的全上。因为它制作录音的技术成本降低了,制作的技巧降低了,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弄来弄去,所以显得创作的队伍特别的大,但是缺乏精品力作。

程:您会怎么看待这些年流行起来的各种各样的歌手和他们的歌曲?

比如说年轻人很喜欢的周杰伦。

徐:平心而论,我自己不喜欢周杰伦的音乐,但是我不能排斥他,我要去分析,为什么他会得到年轻人这么疯狂的追捧。我问过孩子们,你们听懂了吗?他们说听不懂。但是他们觉得听不懂的就是艺术,虽然他唱什么都不知道,糊里糊涂的。包括很多流传的网络歌曲,一夜之间就火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时代,我作为一个音协的领导者,肩负着领导给我的一个职责,就是怎么样更好地去团结他们,去焕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程:你还必须了解流行什么,为什么流行,然后尽量引导到正道上来。

我记得好像您也曾经发起过一个会议,主题是“反对网络歌曲低俗化”?

徐:实际上我们当时抵制的是“恶俗”,主要是针对什么“一夜情”啊,“武汉粗口”啊等等一批歌曲。我觉得这些歌曲有伤社会风化,我们不提倡这样的东西。但是网络歌曲的会议开完之后,特别是网上有很多恶意的人在炒作,后来就变味了,说我们拿大棒在打压。说什么年代了,你站着说话不腰痛,是对我们草根艺术的扼杀。我说你错了,我就是草根出来的,我怕谁啊,咱们要讲理。

程:您现在是音协的掌门人,有时候可能会比较累,是不是这也是我们最近不太看得到你作品的一个原因?

徐:对,因为创作很苦恼。创作相对的需要一些比较集中的时间,我就没这个时间,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创作者,我蛮着急的。因为真正留下的是你的作品,你当多大的官没有用的,可是现在让我做这个,我就力求把它做到尽可能好一些。以后有时间,尽量还是要多创作,这才是我的根本啊。

记者手记

徐沛东是真忙,电视上就能看到他又当评委,又做专题,改革开放30年,像他这样有发言权的人,当然是四处奔波。在我们采访之前,他刚刚结束了一个电台的采访,明显有疲惫的感觉。可是在采访当中,他还是很投入,经常说到高兴处就手舞足蹈,连笔划带哼唱。

徐沛东已经55岁了,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自己的时间,再创作一些经典的作品,我们也期待着他的下一个经典的诞生。

[人物]冯远征 着名演员——我不是“安嘉和”

对冯远征的采访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因为他在采访他之前,我们一直是通过短信联系的。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也都是在当天的早上才得到他的短信通知。让我们感动的是,他特别会为人着想。因为那段时间他正在北京郊区怀柔的一个片场拍戏。但是为了避免让我们的摄制组长途奔波。他特意从片场赶回北京市中心接受我们的采访。

晚上六点,“安嘉和”(《不要和陌生说话》中那个暴力丈夫),几乎用跳跃的脚步就走到我们面前,他比我们想像中更年轻。他的瘦是意料之中的,可看上去身体不错,经常锻炼的样子。他的身高出乎我们的意料,他阳光的笑容出乎我们的意料,他的轻快、活跃也同样出乎我们的意料,谁说他是安嘉和?分明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啊!

采访中他告诉我们,他和安嘉和这个角色差点失之交臂,差点失之交臂的还有他的演绎事业,还有他的妻子。

冯远征,1962年11月16日出生,身高1畅79米。1985年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89年应邀赴联邦德国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戏剧系进修戏剧表演(主攻格罗托夫斯基表演学派)。截至目前,参与或主演影视剧作品近三十部,是最受观众喜爱的影视剧三栖明星之一。

采访时间:2008年4月

采访地点:北京

精彩对话:

很多人记住冯远征,是因为5年前那部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他的出色表演,几乎让人误以为生活中的冯远征就是剧中的“安嘉和”。所以这部戏给冯远征带来名气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

程程(以下简称程):生活里是不是有这种观众,一看你就觉得特恨,说“这就是打老婆的那个人”?

冯远征(以下简称冯):到目前为止,我不认识的女演员如果听说是我跟她演戏都会紧张很长时间。直到开始拍戏,接触几天以后才会觉得你不是这样的人。

程:听说有一回你在吃饭,甚至有一位老太太就冲上来……

冯:对,那是在东北,到了特别东北味儿的一个餐厅,我们一帮人进去,我还戴了帽子,低着头就往里走,怕人家认出来。结果那个包厢没有门,是珠帘子,我就背对着那帘儿。吃到一半,突然就冲进来一个人,在我背后“啪”一掌。她可能是表示热情,但是她太没轻重了,然后我一回头,她就冲我说“以后别打老婆了啊!”。我答应着说“不打老婆了”。

事实上,冯远征当年为了演好“安嘉和”下了很大力气,用了很多功,因为生活中的他与“安嘉和”相差很远。

冯:我从小我就有一个概念,就是打女人是没出息的表现。无论是以前交女朋友,还有后来结婚以后,我从来没有打过女人。但是角色需要去启发自己的这个东西。接了这个剧本之后,我在仔细研究之后,开始有了疑问。

一个博士生,一个医生,一个社会精英,怎么能够动手打老婆?我有疑问,但我总不能随便抓个人就直接问“你打老婆吗”?然后我就拨妇女救助热线,开始跟她们的工作人员,了解家庭暴力的情况。

作为演员,能出演“安嘉和”这样有挑战的角色,冯远征觉得收获很大。

不过回想起来,当年他差点就和“安嘉和”这个角色错过了。

冯:剧本给我了,过了很长时间,制片人突然请我吃饭,东聊西聊。我说有什么事你直接告诉我吧。他说可能你上不了这个戏了,说导演想找一个比较帅的男演员。但是我有点儿不甘心,我说希望我有机会见一下张建栋导演。我等到你们开机,说这个角色确实不是我的了,我再接别的戏。然后张建栋见我的时候,我跟他说这个剧本我看了很多遍,张建栋就开始跟我讨论。

讨论到最后他就说有两个女演员人选,一个梅婷,一个徐静蕾,问我认为谁合适。我说“梅婷合适”,他说“你认识梅婷吗”,我说“我不认识”。他说,当他拿出5个男演员的名字问梅婷的时候,梅婷也说“冯远征合适”,但是她也不认识我。

最后我都已经跟别的剧组在接洽的时候,突然那个制片人给我打电话说“能不能等一等”,我说”在明天下午我签合同之前,如果接到你的电话,就马上不签别的合同,就演这个安嘉和了”。结果那天下午我跟别的组约好是两点见面,一点半的时候,我提前到了剧组,然后电话突然响了,“冯远征,安嘉和是你的了”。

或许因为“安嘉和”这个暴力的、充满矛盾的丈夫形象给人印象太深了,那之后,有很多电视剧制片方找到冯远征,请他出演各种变态角色。虽然冯远征一直在拒绝,但是他似乎还是被定了型,最近几年他所塑造的角色大多是那种受到压抑的、不怎么快乐的男人。

冯:除非你演一个大好人,就是说完美到没有任何缺点,为一切都忍辱负重,或者是中国的“男阿信”。但是几乎没有这样的戏。就算是有这样的戏,作为制片人首先会对冯远征画一个问号。因为现在很多人都说他是演坏人的,怎么能演一个好人呢。我觉得这是一个错误,在这之前我演过英雄,演过警察,演过好人,但是他们都淡忘了,他们只记着安嘉和,因为安嘉和的形象实在太丰满了。也没关系,因为我觉得一个演员一辈子能有一个让观众记住的角色,那是最大的幸福了。

冯远征的太太梁丹妮也是一位知名的演员,都说演艺圈里诱惑多、是非多,但冯远征和梁丹妮却是一直让人羡慕的一对。

程:我们看到过一些关于您的婚姻生活的访问,说是已经结婚有十五年了,很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