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对外石油战略研究
18675100000037

第37章 附录(4)

塑料的革命

一场声势浩大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基础的革命,随着1913年热裂变的出现而出现,那就是石化产品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这一影响深远的科学研究的孵化器。对石化产品的商业开发是在20世纪50年代。战后经济繁荣,需要大量便宜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这场革命的最大成就就是塑料。

现代塑料替代了所有从早期文明以来就一直使用的最常用的原材料。它的广泛推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塑料永远地改变了城市和住宅的构建,改变了人类与周边事物的关系。它使得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便宜了很多,变得每个人都买得起。

首次从石油和天然气中提取的世人最熟悉的塑料有PVC、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它们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才开始被用于商业。聚乙烯在1954年注册专利,而不久,绝大多数的家居用品都开始用这种材料制造。在石油发展的黄金时代,大量廉价的石油使得塑料出现了极度的繁荣。

积极影响

回顾过去发生过的石油危机,也曾带来积极的一面,首先危机引发了世界能源市场长远的结构性变化,迫使主要进口国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比如居高不下的汽油价格促使厂家推出更多高能效的汽车:1990年美国汽车每加仑汽油的平均行驶里程较1973年增长了40%另一方面刺激了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产量的增长,提高生产率。欧佩克的份额已经从原来的80%逐步降低到目前的40%左右。但是由于产品的推陈出新、替代能源的发现往往需要相当长时间,因此高油价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一大风险。

【案例二】俄乌“斗气”的来龙去脉

因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未能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有关2009年天然气价格和运输过境费用问题达成协议,俄罗斯新年伊始便给乌克兰“断气”。由于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其供气量的80%经由乌克兰输送,因此俄乌“斗气”可能直接导致欧盟国家“气短”。

自2006年以来,每年1月1日俄乌都要爆发“天然气大战”。究其原因,一是双方经济利益发生冲突;二是两国政治关系渐行渐远,乌积极向北约靠拢直接威胁到了俄战略安全。要使“天然气大战”偃旗息鼓,俄乌就必须设法解决两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深层矛盾。

乌有防范拒不妥协

俄乌“斗气”的直接原因是经济纠纷,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债务问题,即乌未及时全部偿还对俄约21亿美元的天然气债务;其次是燃气价格和过境费谈判破裂,两国不能就2009年俄出售给乌的天然气价格及俄通过乌境内管道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过境费率问题达成一致。

由于乌已清偿除滞纳金外的2008年供气费用,双方矛盾主要集中在供气价格和过境费用问题上。乌总统尤先科和总理季莫申科去年12月31日深夜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俄方继续就供气问题进行谈判。声明说,乌方认为2009年俄出售给乌的天然气价格应该是每千立方米201美元,过境费率则不应低于每千立方米每百公里2美元。但俄方要求把天然气价格从2008年的每千立方米179.5美元提高到250美元,过境费率则维持在1.7美元的水平不变,在国际能源价格暴跌的情况下乌方无法接受这一报价。

对于此次“天然气之争”,乌做了较为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目前,乌地下储气库中储存了300多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中约一半属于乌克兰。乌煤炭库存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56%。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乌冶金业、化工业和建材业等耗能大户都处于半停产状态,能源消耗量剧减。据专家估计,即使俄全面停止对乌能源供应,乌至少也能支撑两、三个月。

俄“断气”意在施压

俄乌“斗气”既是经济纠纷的结果,更是政治冲突的产物。俄给乌“断气”旨在对力图加入北约的乌克兰施压,激化乌总统尤先科和乌总理季莫申科的矛盾,最大程度地瓦解乌“橙色革命”阵营。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去年12月24日在接受俄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时道出了俄采取强硬立场的原因。他说,俄“未必会忘记”乌方在格鲁吉亚袭击南奥塞梯时向格提供的帮助,特别是乌向格提供武器并派遣训练有素的军人,这些举动损害了俄乌关系。

除在如何对待格鲁吉亚问题上出现对立外,双方在乌力图加入北约及俄黑海舰队驻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港租期问题上也分歧严重。就在去年12月19日,乌刚刚和美国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宪章,令俄感到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压力。宪章规定,乌美两国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是双边关系的共同原则,而乌加入“欧洲机构”是双方战略合作的重点。美国驻乌大使对此评论说,宪章的措辞表明乌将成为北约成员。此外,为对付俄黑海舰队,美国还准备向乌提供数艘军舰。对此,俄总理普京强调,如果乌加入北约,俄有权采取“应对措施”,理论上不排除将导弹瞄准乌的可能性。

舆论认为,独联体地区是俄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而乌又是独联体成员,只要乌政府不放弃亲西方政策,俄乌龃龉就不可避免。

俄乌角力欧盟“气短”

俄乌争端一起,欧盟立感紧张。欧盟国家天然气总需求量的四分之一由俄提供,而俄输往欧盟国家天然气的80%途经乌克兰。虽然俄总理普京和乌总理季莫申科均表示俄乌争端不会影响俄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但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仍强烈呼吁俄乌双方立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俄曾于2006年1月对乌大规模“断气”,导致部分欧盟成员国天然气供应紧张,令欧盟至今心有余悸。虽然欧盟能源巨头目前手中都拥有大量的天然气储备,而乌也因拥有足够的天然气储备而无需截流通过该国输往欧盟国家的天然气,但如果俄乌争端久拖不决,欧盟国家的天然气供应仍可能受到影响。

欧盟国家目前最担心的,就是乌通过故意破坏向欧盟输气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谈判筹码,逼迫欧盟向俄方施压。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去年12月31日曾公布一封据传来自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的信件,该信就发出了这样的威胁。

欧盟难以直接插手俄乌天然气争端,但也并非完全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

在国际原油价格猛跌和全球金融危机对俄经济影响日益明显的情况下,欧盟固然需要俄的能源供应,但俄也急需欧盟的天然气市场。另一方面,由于乌正积极向欧盟靠拢,它也不敢得罪欧盟。因此,欧盟在化解俄乌天然气争端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乌克兰天然气储量匮乏,每年消费天然气800亿立方米,其中约四分之三需要进口,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很大。另外,俄罗斯出口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天然气80%以上需要经过乌克兰。俄罗斯与乌克兰互为盟国时,俄以远远低于国际市场行情的价格向乌提供天然气。随着俄乌关系恶化,俄罗斯开始要求乌克兰以市场价格从俄购买天然气。

2005年1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就俄向乌提供的天然气涨价问题出现争议。

在双方谈判陷入僵局后,俄罗斯于2006年1月1日降低了通向乌天然气管道的送气压力,一些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因此受到影响。后经谈判,俄乌两国成功化解了在天然气价格问题上的矛盾。但此后俄乌双方在天然气价格和债务偿还问题上依然争执不断。

2008年3月3日和4日,俄罗斯与乌克兰就乌偿还天然气债务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后,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先后两次减少对乌供气量,削减总幅度达50%。经过多轮谈判,乌俄就解决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了2008年的供气合同。

2008年12月,俄乌两国关于天然气价格和天然气债务问题的争端再起。

18日,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发言人透露,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2008年11月和12月拖欠俄方欠款以及滞纳金合计超过20亿美元。31日,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乌石油天然气公司有关2009天然气供应的谈判无果而终,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随即表示,由于乌方未向俄方支付供气欠款,且俄乌双方未能签署新的供气合同,俄方将于2009年1月1日莫斯科时间10时起中断对乌克兰供气。米勒同时承诺,俄方将足量向西欧的天然气用户供气。

俄方100%地削减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量,即每天的供应量减少1.1亿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准备与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就2009年供气问题继续进行谈判。

俄方经乌境内对欧洲用户每天的天然气供应量增加了2000万立方米,增至每天3.26亿立方米。

2008年12月3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有关2009年天然气供应问题的谈判无果而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会后表示,俄方将于莫斯科时间2009年1月1日10时起中断对乌克兰供气。他还说,由于乌方未向俄方支付供气欠款,且俄乌双方未能签署新的供气合同,因此,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不具备任何对乌供气的依据,“乌方应承担所有责任”。

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2008年11月和12月拖欠俄方款项以及滞纳金合计超过20亿美元,其中17亿美元是天然气欠款,另外4.5亿美元为滞纳金。

乌俄在能源供应问题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天然气纠纷既不符合两国的经济利益,也损害两国的国际形象,因此双方在讨价还价之后总会达成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