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18675400000034

第34章 《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4)

其各部分的构成及尺度,《营造法式》规定如下:

棂子:其首制度有二:一曰五瓣云头挑瓣;二曰素讹角。斜长5尺5寸,广2寸,厚1寸2分,每高增1尺,则长加1尺1寸,广加2分,厚加1分。

马衔木:长视高。每叉子高5尺,则广4寸半,厚2寸半。每高增1尺,则广加4分,厚加2分;减亦如之。

上串:长随间广;其广5寸5分,厚4寸。每高增1尺,则广加3分,厚加2分。

连梯:长同上串,广5寸,厚2寸5分。每高增1尺,则广加1寸,厚加5分。

4.叉子

叉子是用垂直的棂子排列组成的栅栏,棂子的上端伸出上串之上,可以防止人从上面爬过。《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三》规定:“造叉子之制:高二尺至七尺,如广一丈,用二十七棂;

若广增一尺,即更加二棂;减亦如之。两壁用马衔木;上下用串;或于下串之下用地栿、地霞造。其名件广厚,皆以高五尺为祖,随其大小而加减之。”又规定:“凡叉子若相连或转角,皆施望柱,或栽入地,或安于地栿上,或下用衮砧托柱。如施于屋柱间之内及壁帐之间者,皆不用望柱。”

其各部分的构成及尺度,《营造法式》规定如下:

望柱:如叉子高5尺,即长5尺6寸,方4寸。每高增1尺,则加1尺1寸,方加4分;减亦如之。

棂子:其首制度有三:一曰海石榴头;二曰挑瓣云头;三曰方直笏头。其身制度有四:一曰一混,心出单线、压边线;二曰瓣内单混,面上出心线;三曰方直,出线、压边线或压白;四曰方直不出线。其长4尺4寸,广2寸,厚1寸2分。每高增1尺,则长加9寸,广加2分,厚加1分;减亦如之。

上下串:其制度有三:一曰侧面上出心线、压边线或压白;二曰瓣内单混出线;三曰破瓣不出线。长随间广,其广3寸,厚2寸。如高增1尺,则广加3分,厚加2分;减亦如之。

马衔木:长随高。制度随棂。其广3寸5分,厚2寸。每高增1尺,则广加4分,厚加2分;减亦如之。

地霞:长1尺5寸,广5寸,厚1寸2分。每高增1尺,则长加3寸,广加1寸,厚加2分;减亦如之。

地栿:皆连梯混,或侧面出线。长随间广,其广6寸,厚四寸5分。每高增1尺,则广加6分,厚加5分;减亦如之。

5.露篱

露篱,是一种木构的户外隔墙。《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一》规定:“造露篱之制:高六尺至一丈,广八尺至一太二尺,下用地、横钤、立旌;上用榻头木施板屋造。每一间分作三小间。

立旌长视高,栽入地;每高一尺,则广四分,厚二分五厘。曲枨长一寸五分,曲广三分,厚一分。其余名件广厚,皆取每间一尺之广,积而为法。”又规定:“凡露篱若相连造,则每间减立旌一条。其横钤、地栿之长,各减一分三厘。板屋两头施搏风板及垂鱼、惹草,并量宜造。”

其各部分的构成及尺度,《营造法式》规定如下:

地栿、横钤:每间广1尺,则长2寸8分,其广厚并同立旌。

榻头木:长随间广,其广5分,厚3分。

山子板:长1寸6分,厚2分。

屋子板:长同榻头木,广1寸2分,厚1分。

沥水板:长同上,广2分5厘,厚6厘。

压脊、垂脊木:长广同上,厚2分。

第三节 佛道帐类与杂件类

一、佛道帐类

《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四》、《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五》和《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六》,专门介绍了佛道帐、牙脚帐、九脊小帐、壁帐、转轮经藏、壁藏等这类宗教建筑中使用的特殊木装修,它们犹如缩小比例的建筑模型。因其安于佛殿内,且每个构件都须精细制作,故归属在小木作中。

1.佛道帐、牙脚帐、九脊小帐、壁帐

(1)佛道帐

佛道帐,即安放神像的龛,形制犹如一座带外廊的五开间殿宇。有的在殿宇顶部又施一层更小的殿宇,称之为天宫楼阁。这种带天宫楼殿的佛道帐,从顶到地面,高度可达2丈9尺。《营造法式》用一卷的篇幅记述了佛道帐制度,可见佛道帐在制作上的复杂性与精细度。

《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四》在“造佛道帐之制”中规定:“自坐下龟脚至鸱尾,共高二丈九尺;内外拢深一丈二尺五寸。上层施天宫楼阁;次平坐;次腰檐。帐身下安芙蓉瓣、叠涩、门窗、龟脚坐。两面与两侧制度并同。其名件广厚,皆取逐层每尺之高,积而为法。”可知佛道帐的构成大致可分为帐坐、帐身、腰檐、平坐、天宫楼阁等部分。

帐座:高4尺5寸,长随殿身之广,其广随殿身之深。下用龟脚。脚上施车槽。槽之上下,各用叠涩一重。于上涩之上,又叠子涩三重;于上一重之下施坐腰。上涩之上,用坐面涩;面上安重台钩阑,高1尺。钩阑之内,施宝柱两重。内壁贴络门窗。其上设五铺作卷头平坐。平坐上又安重台钩阑。自龟脚上,每涩至上钩阑,逐层并作芙蓉瓣造。

帐身:高1丈2尺5寸,长与广皆随帐坐,量瓣数随宜取间。其内外皆拢帐柱。柱下用脚隔斗,柱上用内外侧当隔斗。四面外柱并安欢门、帐带。每间用算桯枋施平棊、斗八藻井。前一面每间两颊各用球文格子门。门之制度,并准本法。两侧及后壁,并用难子安板。

腰檐:自栌斗至脊,共高3尺。六铺作一杪两昂,重栱造。柱上施斗槽板与山板。铺作之上,平铺压厦板,四角用角梁、子角梁,铺椽安飞子。

平坐:高1尺8寸,长与广皆随帐身。六铺作卷头重栱造四出角。于压厦板上施雁翅板,上施单钩阑,高7寸。

天宫楼阁:共高7尺2寸,深1尺1寸至1尺3寸。出跳及檐并在柱外。下层为副阶;中层为平坐;上层为腰檐;檐上为九脊殿顶。其殿身,茶楼,角楼,并六铺作单杪重昂。

(2)牙脚帐

牙脚帐,是一种规模较小,构成较简单的殿式木制神佛龛。三开间、无天宫楼阁,高不过1丈5尺。《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五》规定:“造牙脚帐之制:共高一丈五尺,广三丈,内外拢共深八尺。下段用牙脚坐;坐下施龟脚。中段帐身上用隔斗;下用脚。上段山华仰阳板;六铺作。每段各分作三段造。其名件广厚,皆随逐层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3)九脊小帐

九脊小帐,为单开间的殿式木制小神佛龛。《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五》规定:“造九脊小帐之制:自牙脚坐下龟脚至脊,共高一丈二尺,广八尺,内外拢共深四尺。下段、中段与牙脚帐同;上段五铺作,九脊殿顶。其名件广厚,皆随逐层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4)壁帐

壁帐,即靠壁而立的神佛龛。《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五》规定:“造壁帐之制:高一丈三尺至一丈六尺。其帐柱之上安普柏方;方上施隔斗及五铺作下昂重栱,出角入角造。其材广一寸二分,厚八分。每一间用补间铺作一十三朵。铺作上施压厦板、混肚方,方上安仰阳板及山华。帐内施平棊。两柱之内并用叉子栿。其名件广厚,皆取帐内身间内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2.转轮经藏、壁藏

(1)转轮经藏

转轮经藏,即中间有立轴,可推之转动的八角形的经橱。《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六》规定:“造经藏之制:共高二丈,径一丈六尺,八棱,每棱面广六尺六寸六分。内外槽柱。外槽帐身柱上腰檐平坐,坐上施天宫楼阁。八面制度并同,其名件广厚,皆随逐层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2)壁藏

壁藏,即靠壁的经橱。《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六》规定:“造壁藏之制:共高一丈九尺,身广三丈,两摆子各广六尺,内外槽共深四尺。前后与两侧制度并同,其名件广厚,皆随逐层每尺之高,积而为法。”

二、杂件类

除上述门类外,《营造法式》在小木作制度还涉及胡梯、地棚、水槽、井屋子、垂鱼、惹草、裹栿板、擗帘竿、护殿阁檐竹网木贴、井亭子、牌、板引檐等内容,我们暂且把它们归为杂件类。

1.胡梯、地棚、牌

(1)胡梯

胡梯,即楼梯。“胡”很有可能是由“扶”转音而来。《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二》规定:“造胡梯之制:高一丈,拽脚长随高,广三尺;分作十二级;拢颊榥施促踏板;上下并安望柱。

两颊随身各用钩阑,斜高三尺五分,分作四间。其名件广厚,皆以每尺之高,积而为法。”又规定:“凡胡梯,施之于楼阁上下道内,其钩阑安于两颊之上。如楼阁高远者,作两盘至三盘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