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服务外包: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服务”
18675700000027

第27章 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地经验介绍(1)

6.1香港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及启示

6.1.1香港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情况

根据世贸组织统计,2005年香港服务贸易总额在全球各经济体系中排名第16位,其中服务输出排名第10位,服务输入排名第20位;服务贸易盈余由2001年的1266亿港币上升至2005的2316亿港币,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发达的服务外包市场,本地化服务外包非常普遍,大量信息技术支持、人力资源、呼叫中心、物流配送、会计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乃至水电燃气费的代收服务、清洁维护服务等往往通过外包的方式运作。由此,香港企业以相对的低成本获得了更专业的服务,香港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得以增强。

但由于本地市场趋于饱和,香港急需拓展国际服务市场,利用国际服务资源。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及特殊的区域优势为香港离岸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香港离岸服务外包既有离岸接包,又有离岸发包,且两者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香港发展模式。

1.香港离岸接包

香港的离岸接包主要定位于高端服务市场,且为香港优势突出的行业。在影视音像、娱乐文化、动画制作、商业设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香港企业具有国际一流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对于欧美地区发达国家和日本的发包方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在海外软件中文本地化方面,香港软件企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贸易、航运和信息中心,香港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跨国公司纷纷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协调机构,驻港地区总部由2000年的855家增至2005年的1167家,驻港地区办事处由2000年的2146家增至2005年的2631家。跨国公司也将区域市场调研、市场营销、商贸服务、投资服务等原属本土的业务流程和事务逐步转由这些机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香港企业内离岸外包的发展。

2.香港离岸发包

与中国内地相比,香港高昂的服务成本和激烈的行业竞争迫使香港服务提供方和需求方均有寻求更低成本服务资源的强烈需要,这是香港企业离岸服务发包的主要发生机制。内地与香港在地理、文化、语言等方面联系紧密且服务价格低廉,因此成为香港离岸服务发包的首选地。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香港金融业是香港离岸服务发包的先行者。汇丰(香港)银行集团分别在广州和上海设立了电子资料和数据处理中心,可以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不仅支援了汇丰在中国内地的业务,而且为汇丰提供了全球的电话服务、数据处理等后勤服务,业务范围也拓展到信用卡批核、汇款授权、软件开发和客户服务等。目前,香港东亚银行、恒生银行、瑞士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已将其香港的部分业务流程转移到广东。软件业是香港离岸发包的另一重要领域。据2006年易观国际的市场监测,香港的发包额约占中国软件离岸接包额的10%,领域涉及教育、仓储物流、港口码头、地铁交通等各个方面。此外,香港大量的基础设计服务、印刷服务、资料录入服务等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的服务流程也外包给以广东企业为主的内地企业。

3.香港离岸转包

离岸转包是近年来香港离岸服务外包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即指香港企业在离岸或在岸接包后再离岸发包,转由中国内地企业来完成全部或部分环节,包含了离岸(在岸)接包和离岸发包两个流程,发包方、转包方和接包方三个参与者。

单纯从成本和效率来看,离岸转包并不是最优的方案,但是现实的选择,主要原因如下。

(1)香港服务资源匮乏,不足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以满足香港服务外包市场快速发展和国际客户的需求。如香港软件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平均就业人数仅20人;香港软件专业人才供给不足,2005年香港全部院校电脑科学及资讯专业副学士学位以上的毕业人数仅有1554人;香港人工成本高昂,2006年香港软件编程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为2万港币,是深圳软件技术人员的月平均工资的4倍。

因此,很多香港企业在接包后,由香港公司负责程序设计、项目管理、品质监控、系统集成以及市场营销,而将编程、具体设计、动画绘图等劳动密集型工作流程转包给内地企业,利用内地优质低廉的服务资源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2)香港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相当多的国际服务外包发包方对中国内地不熟悉,而香港企业运作规范、国际化程度高,具备双语优势,是开拓内地市场最理想的平台,通过与香港的合作可降低在中国内地经营的风险。

(3)香港资讯发达,与国际市场衔接紧密,香港企业能够获得内地企业所不知的服务外包商机,掌握一级服务外包市场信息。

(4)香港拥有自由的经济制度、健全的法制环境、成熟的市场机制,特别是相对于内地,香港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商业信誉,相当数量的离岸服务发包方认为在香港交易,其权益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正因为上述几点原因,香港的离岸转包成为一种相对经济的发展模式。很多香港公司改变了以往“香港接包、香港完成”的模式,在承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服务项目后,将主体部分转移到中国内地具体实施,即形成“香港接包、转包内地”的模式。根据香港政府统计,香港从内地进口“电脑服务”的金额由2000年的1000万港元增至2004年的5.43亿港元,增长约53倍。

在离岸转包模式下,香港企业更倾向于在内地投资设立自己的接包企业,从而形成类似制造业中“前店后厂”的格局。例如,香港现有软件公司约700家,其中近半数在内地已设立了一家或多家公司或代表机构,并拟进一步扩大在内地的投资规模和雇员数量。根据外资统计,香港对内地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的投资由2001年的1.6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3.3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20%,远高于同期香港对内地服务领域投资5.7%的增幅,占同期全国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的比重也由26.3%升至35.8%。香港对内地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的投资情况如表6‐1所示,通过在内地设立企业进行企业内离岸外包,既可以迅速壮大香港软件企业的规模,又可以有效控制服务质量和经营成本,特别是在税务方面,可以通过企业内服务定价,将大部分利润留在香港,从而规避内地服务业的高税率。这种发展模式已成为香港软件业的共识。

6.1.2香港离岸服务外包发展的启示

1.服务品质是发包方选择接包方的重要标准

追逐低成本是离岸服务外包的重要动力,但往往导致一个误解,即低成本是发包方选择接包方的决定性标准。2005年Diamondcluster的调研报告指出,专业技术水平是评估接包方的首要标准。发包方并非购买一次性服务,而是期望获得长期、可信赖的战略支持。因此,发包方更看重接包方的服务品质和商业信誉。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香港服务的价格都位列前茅,远高于内地和周边国家(地区)。而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和日本的企业却往往选择香港企业作为承包方,看重的就是香港的服务品质。这在高端服务离岸外包中尤为突出,如在软件外包业中,香港企业熟悉国际市场,拥有精通英语的专业化人才、国际认可的项目管理资质,相对于内地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而能够获得国际客户的青睐。

2.信息互通是离岸服务外包发展的必要条件

发包方与接包方之间信息是否畅通是离岸服务外包能否实现、交易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服务外包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离岸服务外包,特别是在发展初期,由于发包方与接包方所处的区域、市场、发展水平不同,双方之间往往存在信息屏障,经常依靠低效率的口传推荐来寻找交易对象。信息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规模,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交易成本上升,降低了服务外包的经济效率。与内地相比,香港资讯发达,与国际市场连通性强,但是香港与内地企业之间缺乏畅通、有公信力的双向渠道来了解商业机会、企业信用、服务品质等信息。因此,单靠企业的自发选择需要一个缺乏效率、较长的市场发育过程,而政府可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补足市场信息缺失,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促成优质的商务配对。

3.香港政府重视并着力推动高增值、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香港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来提升香港在高增值、高技术含量服务业中的竞争力,以实现服务业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1998年以来,香港先后与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英国等12个国家签订了IT合作协议,以促进在IT及电信领域的商业伙伴合作、投资合作及共同研发活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还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了“软件业信息中心”,主要在海外宣传和推广香港企业在软件外包方面的服务和能力,拓展商业机会。为加强与内地企业的合作,2005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资讯科技商会与广州天河软件园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广香港的“资讯科技方案指南网站”和广州的“IT资源网”,鼓励香港软件企业到内地投资,加强在国外的宣传及推广工作,共同开拓发达国家的软件外包市场。

香港特区政府还拟与泛珠三角地区政府共同编制“泛珠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专项规划”,以加强香港与泛珠三角区域的信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4.完善的法制是离岸服务外包的重要保障

很多离岸服务发包方不直接选择中国内地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地法制尚不健全,存在一些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发包方担心其知识产权、商业信息等得不到有效保护。而香港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香港企业规范守法,且与内地联系紧密,侵权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相当数量软件及数据处理的离岸外包采取了香港接包再转包的做法。这种现象充分反映了法制(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在吸引离岸服务外包中的重要作用。

6.2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与经验

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在20世纪80年代曾指出,“我们已经错过了工业革命,决不可再错过电子革命。一定要用电子和教育把印度带入21世纪”。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是发挥本国优势,产业定位准确,政策支持有力,人才培养有方,走国际化道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6.2.1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1.优惠的税收政策

印度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支持服务外包及软件业形成广泛共识。中央政府对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 Zones,SEZ)、电子产品科技园(ElectronicHardware Technology Park,EHTP)、软件科技园(Software Technology Park,STP)、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EPZ)内企业实施以下优惠。

(1)企业所得税:10年减免期限(5免5减半),如果利润留在SEZ 则延长5年。

(2)SEZ 内企业进口零配件、资本货物享受零关税。

(3)SEZ 内企业采购和销售货物,销售税为零。

(4)投资收益的自由汇出。

(5)SEZ 内企业出口货物、软件取得利润免征所得税。

(6)服务出口免征服务税(相当于我国的营业税)。

印度地方政府的鼓励政策:①基础设施成本减免;②销售/出租土地的印花税返还;③大型服务外包项目的特殊优惠计划。

2.政策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鼓励政策适用于所有服务外包及软件企业,“记录在任何磁盘、磁带介质或其他信息存储设备中的任何计算机程序,或任何定制电子数据或政府认为的任何类似性质的产品/服务,并从印度以任何方式传送到印度之外”。业务适用范围可以概括为“五个任何”:任何介质(纸质、磁盘、光盘等)、任何应用程序、任何数据、任何服务、任何出口方式(报关、网上传输)。究其原因,政府扶持服务外包及软件业,着眼于扩大就业、调整经济结构,从而带动长远经济整体增长,“跳出行业看收益”。实践的成功证明了印度政府的远见。

政府部门密切追踪产业需求,从人员培训、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员工流动,到电信设施、质量认证、国际营销、企业管理、跨国并购等环节,政府与行业中介机构、研究咨询机构等密切合作,跟踪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和特点,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各环节的鼓励政策和法律法规,提供全方位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