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18677100000068

第68章 儿童与老年期心理障碍(6)

2.老年痴呆的分类

老年痴呆根据病因一般可分为:(1)原发性痴呆:是指在老年人衰老退化基础上发生的痴呆。例如早老性痴呆,又叫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时间较早,一般在50~60岁,有时也可早至40岁,大约50%的痴呆属于这一类型。(2)继发性痴呆:是指由各种已知病因所引起的痴呆,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外伤、血管性病变、代谢与内分泌疾病、中毒、缺氧性脑损、营养不良与维生素缺乏等所致痴呆。例如血管性痴呆,此病多发生在60岁左右。过去临床上常用的“老年性痴呆”,一般指发病于65岁以后的原因不明性痴呆精神病。现经研究证明,其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变化相同,所不同的仅年龄差异而已。

一般地,老年痴呆症常常发生在50岁以后,起病潜隐,发展缓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渐加重的健忘开始,如果不注意,通常不容易发现,按照病情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称健忘期。这期的表现是记忆力明显减退,例如开始时忘记讲过的话、做过的事或重要的约会等,慢慢地连远事也遗忘了。与此同时,思维分析、判断能力、视空间辨别功能、计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但有时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阶段也称混乱期。这时除第一阶段的症状加重外,很突出的表现是视空间辨认障碍明显加重,很容易迷路。还有穿衣也很困难,或把裤子当衣服穿。不认识朋友或亲人的面貌,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不能和别人交谈,尽管有时会自言自语。

第三阶段也称极度痴呆期。病人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便尿失禁。

3.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

CCMD‐3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均有明确的诊断标准。

附四CCMD‐3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1)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全面性智能损害。

(3)无突然的卒中样发作,疾病早期无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

(4)无临床或特殊检查提示智能损害是由其他躯体或脑的疾病所致。

(5)下列特征可支持诊断,但不是必备条件:①高级皮层功能受损,可有失语、失认或失用;②淡漠、缺乏主动性活动,或易激惹和社交行为失控;③晚期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帕金森症状和癫痫发作;④躯体、神经系统,或实验室检查证明有脑萎缩。

(6)尸解或神经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病程标准]起病缓慢,病情发展虽可暂停,但难以逆转。

[排除标准]排除脑血管病等其他脑器质性病变所致智能损害、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所致的假性痴呆、精神发育迟滞,或老年人良性健忘症。

[说明]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可与血管性痴呆共存,如果脑血管病发作叠加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之上,可引起智能损害症状的突然变化,这些病例应作双重诊断(和双重编码)。如血管性痴呆发生在阿尔茨海默病之前,根据临床表现也许无法作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

附五CCMD‐3对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1)符合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认知缺陷分布不均,某些认知功能受损明显,另一些相对保存,如记忆明显受损,而判断、推理及信息处理只受轻微损害,自知力可保持较好。

(3)人格相对完整,但有些病人的人格改变明显,如自我中心、偏执、缺乏控制力、淡漠,或易激惹。

(4)至少有下列1项局灶性脑损伤的证据:脑卒中史、单侧肢体痉挛性瘫痪、伸跖反射阳性,或假性球麻痹。

(5)病史、检查,或化验有脑血管病证据。

(6)尸检或大脑神经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及病程与脑血管疾病相关。

[排除标准]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意识障碍、其他原因所致智能损害(如阿尔茨海默病)、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硬脑膜下出血。

[说明]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可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共存,当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叠加脑血管病发作时,可并列诊断。

4.老年痴呆的治疗

老年性痴呆尚无特殊治疗。目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尽量减轻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包括精神症状在内的各种症状,延缓痴呆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患者出现兴奋躁动和攻击行为,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情绪抑郁者可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如用药物难以控制或有明显自杀倾向者可在密切观察下进行改良电痉挛治疗。

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实施正确的心理治疗和精心护理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病情尚未充分发展时更是如此。虽然要使已丧失的记忆、理解、抽象思维等能力完全恢复正常是不可能的,但通过适当的心理治疗可合理地使用残存的脑功能,使患者的行为能维持在普通水平或社会允许的范围内。为改善或保持患者的记忆功能,可让患者读每天的报纸,看电视,听收音机,按规定的时间核对钟点,到附近熟悉的街上按列好的清单购买物品,鼓励患者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

如果病情允许,可让患者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和做一些手工劳动。如果患者存在定向障碍,可实施“定向治疗”,在门上或墙上等地方贴上醒目的标志或给予诸如时间、位置等简单的信号,以帮助患者正确定向。在治疗中,禁止独出心裁地随便改变患者已经熟悉了的生活环境。如果改变环境,应根据具体条件,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训练,或用简练、明确的词句反复介绍环境中的事物,以使患者的思想行为能尽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患者家人对患者是否关心,是否配合治疗,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不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治疗,也不能对患者持厌恶或敌视的态度。

本章要点

儿童一般行为问题主要是指在一般儿童群体中存在的某些发生率较高的单项偏异行为,当其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超过了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时,可考虑具有病理意义,构成一般行为问题,其症状主要为最初行为模式建立过程中的偏异以及依赖与独立失去平衡方面。常见的儿童一般行为问题有遗尿、喂食障碍、口吃和抽动症。

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同时有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它是一组起病于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障碍的精神发育障碍,可伴有明显智能减退。患者以男孩多见。

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学龄早期、同等教育条件下,出现学校技能的获得与发展障碍。这类障碍不是由于智力发育迟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或情绪障碍所致。多起源于认知功能缺陷,并以神经发育过程的生物学因素为基础。

可继发或伴发行为、情绪障碍,但不是其直接后果。患者以男孩多见。学习障碍主要分为拼写障碍、阅读障碍和计算技能障碍。

老年抑郁症与成年人抑郁症一样,是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环境不相称,可伴有思维缓慢和运动性抑制,患者表现为自我感觉不良、情绪低落、对外界反应缓慢、联想迟钝、言语动作减少,甚至发生木僵。

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又称疾病臆想症。这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担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经常诉说某些不适,反复就医,经多种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观念,是老年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脑功能障碍导致的,以认知、行为和人格变化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其特征为在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出现智能减退、行为及性格改变,影响工作生活,并随着时间延长渐渐加重。

老年痴呆根据病因一般可分为原发性痴呆和继发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属于原发性痴呆,血管性痴呆(VAD)属于继发性痴呆。

(周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