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危机管理通论
18677400000019

第19章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2)

(2)决策。在形式评估之后,选择并启动应急预案,或者现场决策应对方案。这里要制订比较明确的实施方案。当然,由于公共危机的特性,使得应对的决策方案制定往往是信息不完全的,是一种不确定型决策或者是风险决策。直接考验着决策者的决策能力。(3)资源与人员反应。快速调动所需资源与人员,参与危机应急。这里就涉及资源的动员能力和水平问题。(4)隔离危机。阻止危机的进一步蔓延,把危机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尤其是一些涉及疾病的公共危机,隔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西方国家在建立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中,把隔离危机作为单独的一个环节来进行对待,足见隔离危机环节的重要性。(5)危机管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包括媒体、社会组织、群众力量等参与到危机管理中,包括紧急救援、人员疏散、缓解公众情绪等。

3.恢复

在危机的影响逐步消除的过程中,社会突发事件管理的另一个功能是实现社会的全面恢复(recovery)。在有效控制危机之后,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恢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主要措施包括五方面内容:(1)恢复生产、生活,对社会进行必要的损失赔偿,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保障群众所需的必要物质,稳定政治,重新恢复和建立各种秩序;(2)应对突发事件周期性特征中的下降、回复阶段,进行全面的宣传,通过包含媒体、政界等多方、多重的影响,对危机进行客观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应对类似危机奠定新的基础;(3)坚决避免社会突发事件“死灰复燃”现象的发生,强化扫尾工作;(4)逐步实现社会突发事件相关资源和“生产”能力,从“战时”向“平时”转化;(5)心理干预机制的建立,进行危机后的有效心理干预。公共危机往往带来社会公众心理方面巨大的不平衡,在恢复阶段除了必要的经济物质方面的补偿,同时也需要以心理恢复机制作为恢复的一种重要手段来提高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理能力。

四、应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理念

作为公共危机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不仅仅是管理手段与技术方法的集合,同样也是科学的应急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如果说公共危机预警管理是一项较为隐蔽性的管理措施,那么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则是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各种能力的直接体现。应急管理的理念、方法与能力直接反映着公共治理能力,是衡量现代政府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过程中需要树立科学的应急管理理念以指导应急管理实践,确保应急管理的有效性。

第一,以人为本原则。人的安全是首要的,社会财富损失了可以重建,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不管发生任何形式的危机,都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

第二,政府主导与科学决策原则。在危机管理中要充分体现政府的权威。

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和资格统筹危机管理,如果政府部门没有足够的权威就可能导致危机管理的松散,出现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因此,一旦发生危机,就要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进行统筹全局的决策。

第三,适当评估原则及时评估危机的状态并建立危机发言人制度。在危机发生之后,要对危机的不同阶段进行及时的评估,估算危机发展的趋势以及危机的即时状况,为下一步的危机管理提供及时的资料。并且要向社会及时准确地公布危机的现状,消除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击破不实的流言。

第四,时间概念。危机的一大特点就是紧急性,解决危机的机会也可能是瞬时的。因此,及时地决策、及时地介入是解决危机的关键所在。

第五,空间与地域概念。危机在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表现,要根据不同的地区确定不同的危机应对策略。比如山区与平原,内陆与沿海,城市与乡村,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等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危机管理也要因地制宜。

第六,适当的强制措施与取舍原则。危机的应急过程中,需要对社会与企业采取一些强制的措施,比如必要的停工、停学、物质的征用,人员的调配等;而且,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要进行适当的取舍,为保护全局利益而牺牲部分利益。

第七,成本核算与公共资源的最优配置。成本核算就是要尽可能地节约公共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公共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的状态。

第八,人、财、物的调动。在危机发生之后,要及时成立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协调人、财、物资源的调动,确保各类资源实现有效的使用。

第九,充分发挥各级基层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以英国为例,应对危机主要靠地方政府。英国政府应对具体灾难的一个主要原则是,灾难发生后,一般应由所在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处理,而不是依赖国家层面的机构。因为地方政府能够最便利快捷地提供救援伤者、阻止灾害扩大等所需的资源、人力和信息。当灾难过于严重,超过当地政府承受能力时,通常从邻近地区就近调度支援。

第十,分工合作与责任明确的原则。西方发达国家公共危机应急的普遍经验就是确立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过程中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一方面确保职责明确,发挥各个部门公共危机应急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在责任分工明确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合作,防止各自为战现象的发生。公共危机管理本身就是以政府责任为主导的管理方式,公共危机应急则更需明确责任导向和分工合作,建立起系统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制。

五、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不同主体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并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单方面责任,由于其特殊性,它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和阶层,对每个不同主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

第一,政府责任部门。政府责任部门是应对危机的主体。难点和重点在于上层的重大决策如何及时有效地贯彻到基层。在以前的危机管理体制中,上层的重大决策往往不能真正地落实到基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真正地落实相关的责任机制。

第二,社会组织。危机管理中的社会组织包括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营利组织等。新闻媒体要及时公开地报道危机的发展情况,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社会的恐慌心理,稳定社会情绪;非政府组织与社会营利组织要密切配合政府的危机管理,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帮助。

第三,专家与学者。专家与学者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在危机发生与应对的信息分析中起着特别的作用。在平时,应当注意储备充分的专家人才,建立专家库,根据不同的公共危机,把全国的专家学者分门别类地登记在册,一旦发生危机,就根据需要吸收各种专家学者进入危机应急队伍,以充分发挥专家与学者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特长。

第四,社会公众。公共危机是主要发生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危机。因此对普通社会公众而言,其要求首先是自救。在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配合政府应对危机。在平时则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危机应对预演和训练。社会公众作为危机应急管理的一个主体在很多公共危机应急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美国“飓风事件”中,社会公众自发组织援救队伍进行抢救,挽救了很多生命。在2008年我国四川汶川地震灾害事件中,社会群众的自发救援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日本,社会公众的自我救助学习是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重点内容,足见社会公众作为应急管理的主体是不容忽视的。

第五,各个部门之间的横向合作。危机的发生往往是全局性的,各个部门之间(政府,社会组织,专家学者与普通民众)要相互配合,共同应对危机。这就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领导和协调机构,负责各个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与合作。

第二节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计划的制订

任何组织和单位在其运营过程中都可能遇到许多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引起的危机不仅损害组织的形象和声誉,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而通过危机应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对损害组织形象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危机进行预防和处理,并化危机为机会是现代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计划制订的重要性

公共危机是指由于意外突发事件引起社会的严重困难、紧张和危险的紧急状态,由此引起危机的意外突发事件则被称为危机事件。危机应急主要是指公共组织在危机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应急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意外突发事件对组织和社会所造成的危机状态,不仅使组织蒙受极大的经济损失,导致组织形象和声誉的严重受损,而且会危及公众和社会的利益,这就要求政府调动力量,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努力进行危机应急,以挽回公共组织形象和大众的损失,使组织和社会渡过难关。因此,危机爆发后,能否降低危机对组织和社会的危害程度,能否将危机转化为机会,最终要看危机应急处理的有效程度,这直接与政府对危机预防和危机应急处理计划制订工作的好坏密切相关。因此,危机应急计划的制订可以说是危机应急工作中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危机应急计划是危机的应变计划。它是组织制订的在紧急状态下预控和处理危机工作的预先谋划和安排。《危机管理》一书的作者美国学者菲克曾对《幸福》杂志排名前名的大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过一项关于危机管理的调查。调查资料表明:第一,80%的被调查者同意,现代组织所面对的危机,就好像死亡一样,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第二,在寄回调查问卷的公司中,74%认为曾接受过严重危机的挑战。第三,57%的被调查者表明,过去一年在组织内潜伏的危机最近有爆发的可能。38%的人表示,过去一年在企业内潜伏的危机已经爆发了。第四,危机困扰的时间,平均历时8周半,没有应变计划的公司,要比有应变计划的公司长25倍。危机后遗症的波及时间,平均为8周,没有应变计划的公司,也比有应变计划的公司长2.5倍。这项调查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几乎所有的组织都有可能遇到危机,因而危机是无法避免的。第二,对危机有应变计划的组织遭受的损失要相对小得多。这是因为危机应急管理计划有助于组织在紧张而短促的危机状态中科学地做出决策,并有效地采取对策和措施,这对避免或及时控制危机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地制定危机应急计划是危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计划的制订

危机应急管理计划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计划,其他计划制订后一般都要付诸实施,而危机应急管理计划则是在紧急状态下才实施的计划。因此,制订危机应急管理计划应考虑的问题有:

第一,分析组织和社会面临的潜在危机。虽然危机难以预料,但引起组织和社会公共危机的问题或事件的发生一般会有一定的概率。如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是任何组织都可能面临的;交通事故对交通运输部门来说可能性总是存在的;重大工伤事故、质量事故等失误对生产性组织来说是应该考虑到的;环境污染对化工厂或核电站总是潜在的。因此,组织应当检查所有可能对本单位有影响的问题或事件确定需要考虑和重点考虑的具体问题或事件,并分析这些问题或事件与本组织生存、发展和利益的相关性以及对社会的潜在影响。

第二,设立应付危机的常设机构。应付危机的常设机构应由领导小组、发言人和专业队伍等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应当保持通畅的联系渠道。危机应急领导小组是常设的危机应急机构的核心。危机的类型不同,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也不同,一般来说,它应由组织的主要领导以及对外联络部门、人事部、保卫部等部门的负责人构成。

第三,确定危机应急的社会协作网。许多危机的处理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社会力量对危机发生后可能会向其求助的单位,如急救中心、消防队、公安部门、邻近的单位等,应事先建立联系,使其了解本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及危机发生后需要得到的帮助,以便危机发生后这些救援单位能够准确及时地向本单位提供帮助。

第四,提高社会公众的危机防范能力。政府应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教育,将危机的应急措施制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并将这些小册子发给相关人员。另外还应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众介绍应付危机的方法,让社会公众对危机的可能性和应付方法有足够的了解。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社会公众防范危机技能工作的日常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其对危机的应变和处置能力。

第五,制订危机应急的行动方案。首先是要确定处理危机的先后顺序和全体社会公众应遵守的基本准则,重点要保障包括员工在内的所有公众的人身安全,还要明确应通知的有关部门和公众,如相关的高级管理人员、员工、协作单位、有关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介等。其次要制定危机应急的对策,这里要分析组织面临的危机,对最有可能产生的危机进行相应准备,制定危机应急的行动方针和具体措施。其中重要一点是拟定应付危机的新闻对策,因为新闻界的报道将对本单位的信誉和社会稳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应设专人负责与新闻界的联系,使有关媒介对本单位的基本情况有明确的了解,以便同新闻界建立长期的良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