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危机管理通论
18677400000042

第42章 公共危机管理系统设计与政策仿真(4)

劳动力的供给是由总人口中适龄劳动人口提供的,它在全社会的人口中占一定的比例。从2000年的人口普查资料中可以看出,15岁到59岁的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77.43%。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厦门的劳动力人口比例将有所上涨,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大量迁移的人口大都为适龄的劳动人口,外来人口的进入也将使厦门的劳动力人口比例有所变化。通过对深圳人口结构的研究分析,预计厦门在2020年劳动力人口比例为79.91%时满意度为1;在73.61%时满意度为0。

(2)社会生活

[就业]就业是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部分,一个区域就业水平的高与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它也主要决定着一个区域人口流动的主要导向,就业容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区域的人口总容量,就业形势的低下必然导致人口的外流,相反,良好的经济态势、就业环境必然吸引大量人才的流入。就业率的高低也随着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也会决定原有人口的流动方向,较高的就业率对稳定当地人口起着较大的作用。一定的社会经济总量在一定的劳动生产率的情况下,它所需求的就业人数也是一定的。科技的发展,良好的经济布局及规划,将使经济得以快速的发展,但同样也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就业的机会受到这两者因素的主要影响,就业的机会仍然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充足。

一个区域对就业率也是容许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但在正常稳定的经济环境下不可能造成过低的就业率,当一个区域的就业率过低时,必然会造成人口的外流。因此定义就业率在98%时最高满意度值1;在89%时最低满意度值0。

[交通]交通运输的便利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都市的建设与发展,纵观厦门全市的交通情况,近年来在不断地改善,但从整体来看,厦门市的交通现状还是不符合一个经济特区发展需要的。以下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交通的情况。

第一,从交通容量上来说,全市公共交通在2003年全年完成客流总量4.3914亿人次,每日120.3123万人次/天。厦门市的公交建设是在不断地、而且高速地发展,单从运营线路网长度来看,在2001年是439公里,比2000年增长29公里,公共交通的能力也将随之呈指数上升。预计在2020年,厦门最低的公共交通容量每天在445万人次,最高可能度为1;最高交通容量在每天1040万人次,最低可能度为0;人均出行次数每人的最低满意度为1.5次,最高可能度为3.0次。

第二,从公路长度上来说,厦门的公路网密度为40.71公里/百平方公里,在2020年,厦门市的最低公路网密度将达到120.85公里/百平方公里,总长度为1928公里;最高可能为150.3公里/百平方公里,总长度为2399公里。

2003年末,厦门市人均道路长度约为4.58公里/万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如英国在2001年时每万人拥有公路为63.25公里、德国为28.02公里、日本为91.58公里。当然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道路建设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有关。但从如此大的差距中,作者也可看出交通设施的差距。作者认为2003年深圳的交通是处于一个中等的水平,对其取满意度,以2003年水平的两倍为满意度1,万人拥有公路长为6.29公里;以2003年水平的2/3为满意度0,万人拥有公路长为3.093公里。

(3)教育

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厦门市在人才引进的方面还是远远不足。数据显示,厦门市在2000年时拥有大专以上文凭的总人数为171789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为877人。这对一个要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来说是远远不足的。而且厦门经济的不平衡又使得人才分布出现严重的区域不平衡,岛内外人才的分布比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更为严重,如何在其他各区创造良好的人才应用环境也是人口规划的一大课题之一。

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与高素质人才的比例,上海在2000年时拥有大学文凭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11.36%。预计厦门在达到相对应的经济目标时,在2020年预计拥有大学生数最多为68万人,可能度为0;最少为32万人,可能度为1。

随着教育力度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普及,未来的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大,占适龄教育人口的比重也将越来越高,在目前,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将近30%。以此作为厦门市未来接受高等教育程度的最高满意程度,即拥有大学生的比例,最高满意度为30%,最低满意度为11.36%。

(4)环境生态

[绿地面积及绿化率]2003年全市绿化覆盖面积为40.08平方公里,公共绿地面积为11.1798平方公里,全市人均绿地为7.87平方米。按前几年的绿化建设速度,预计厦门在2020年绿地面积最大可能度为66.51平方公里,最低可能度为40.65平方公里。

人均绿地面积,达到40平方米满意度为1,达到16平方米满意度为0。

[垃圾]由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大量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生活垃圾对周围的水体、土壤、气候造成了严重污染,同时也形成了安全隐患。

据统计,在2003年底,全市日产垃圾量为1507吨,人均日产垃圾为1.06千克。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迅速增加,大量的垃圾对厦门市环境治理带来了难题。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会带来一定的有利因素。但是人口总量的增加,必不可少的垃圾产生量也将加大,有关专家认为城市生活垃圾按6%的速度发展。作者以2003年6%的速度为依据,在以后的几年内按递减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20年,厦门市的生活垃圾日产生量最少为3130吨,可能度为1;按整个发展期间6%的速度推算,日产生量为4057吨,可能度为0。

人均日产垃圾量为1.2公斤,作者以人均日产垃圾量1公斤时的满意度为1;人均日产垃圾量2.7公斤满意度为0。

(5)资源

[用水]厦门市在2002年日自来水供水量达到58.39万吨,2003年日供水56.30万吨,而厦门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为日生产100万吨。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不断加强的对各种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预计厦门市在2020年时日供水量最大可能度达到100万吨,最小可能度为200万吨。人均用水每日的最低满意度为0.4立方米,最高满意度为0.7立方米。

[用能]在2002年,全市的用电总量为688310万千瓦时,人均用电4855.5千瓦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用电的需求也将大大提高,预计在2020年,深圳市最小可能的供电能力为3224774万千瓦时,最大可能度为1时的供电能力2379286万千瓦时;在未来的2020年,人均用电量以现在发达国家的年人均用电量为最低满意度,为8304千瓦时;最高满意度为12456千瓦时。

[用地]2003年厦门统计资料显示,建成区面积为103.99平方公里,占厦门市总面积的6.51%;随着厦门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建成区的面积也将在不断地扩大,预计在2020年厦门市建成区的面积占厦门市总面积的31.4%可能度最大,面积为501.4平方公里,最小可能度为建成区面积占总面积的52%,为830.1平方公里;人均用地面积满意度为1时,是100平方米,满意度为0时为41.76平方米。

2.厦门市适度人口分布测算的结果及其分析

(1)测算结果

通过辅助决策系统对所有可能满意度曲线的计算,系统得出11条可能满意度曲线,它们相互交叉,呈现不同的特征。

从上述的(初始值从低到高排列分别为:劳动力需求、教育、经济、绿化、就业、垃圾、交通容量、道路长度、用能、用水、用地)11条可能-满意度曲线中可以简单地分析各因素对人口密度的影响大小。

经济水平对人口密度的可容性较大,从它的曲线中可以看出,整个曲线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下降幅度较小,相对可能满意度较高,但从另外一角度看,这也是由于厦门经济发展与人口容量较小的原因所致,相对较小的基数,在进行可能-满意度分析时,所拟定的参数也较小。

经济的发展,也决定了厦门市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厦门的人口密度。

从上述分析中可得出如下基本结论:绿化对厦门的人口密度是有比较大影响的,从全市的绿化面积和人均拥有绿地来看,厦门还是较低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太慢,全市经济总量与国内的其他大中城市相比还相差较远;区与区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人才引进的不够,从2000年五普的数据来看,全市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为877人,这对一个经济特区来说总量偏低。

(2)基本结论

经过系统分析可得出,总体说来厦门市的适度人口密度应该在2349~2756人之间,这样在各子系统的可能满意度均能达到中等水平。由于岛内外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不一,因而人口适宜密度也会有所差异。

厦门市岛内人口密度比较满意的范围为4526~8087人/平方公里。可能满意度的值从0.3到0.445属于比较满意的阶段,最高满意值为0.445在人口密度为7000人/平方公里的时候取到。

同样,作者可以得到岛外的比较满意的人口密度的范围为1751~2308人/平方公里。可能满意度范围为0.25~0.39。可能满意度的最大值为0.39,当岛内的人口密度为2200人/平方公里时取得。

当岛内和岛外的人口密度同时达到可能满意度最高点的时候,厦门市整体人口为409万人,这个总人口数是在厦门市的综合条件下最佳的人口总数。

3.厦门市2007-2020年人口布局及其仿真

厦门市人口布局指的是人口在厦门市各区内的分布状况,从目前的分布来看,厦门市人口布局表现为岛内人口密度过高,而岛外人口密度不平衡的特征。在厦门市的人口布局调整过程中,需要根据现有的人口密度情况,合理地规划部分企业的分布,从而引导人口布局的合理化。

(三)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对厦门市人口状况提出的若干方案

1.第一方案

由于岛内人口密度已较高,假定在未来的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主要流向岛外,岛内的人口主要是进行结构的转换,即高素质人口的迁入与低素质人口的迁出同步进行。另外,假定岛内外各区新增人口均匀分布,即当该区人口密度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时,新增人口就向其他区分配,根据上述规则,可计算出在2006-2020年间厦门市各区人口密度规划。

按照以上方案分析可知,厦门市在未来15年人口发展中人口发展布局与数量增长是同步的,岛内的思明区与湖里区人口密度过高,按照仿真方案,岛内人口基本保持现状,其他地方容纳新增的大量人口,但是岛内人口如果不外迁的话,岛内外人口密度依然悬殊太大,岛外对岛内的人口拉动力依然不强,造成岛内人口依然过高。

2.第二方案

按照厦门市现阶段各区的人口分布增长情况,作者假设在厦门市的中心区依然保持着增长趋势,这样的增长趋势在2010年终止。2010年是人口增长的制高点,之后中心区的人口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中心区转移出的人口以平均的方式分配到其他各个区。

通过以上仿真的结果,按照厦门市中心思明与湖里区现在的增长趋势继续增长,以及按照城市郊区化的理论,在2010年厦门市的中心区开始出现人口减少的趋势,这样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到,岛外对岛内的人口分摊有了很大的提高,岛内人口的密度有了明显的下降。

3.结论

根据可能满意度方法,作者预测了岛内到2020年几个人口密度方案的可能满意度,根据第一种方案,在人口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得到厦门在2020年岛内的总人口密度约为9170人,可能满意度为0.1036。由于可能满意度的数值比较低,不太满意。2020年当岛外的人口密度到达1749人/平方公里的时候,可以计算得出人口密度的可能满意度值为0.2524,属于比较满意的范围。

根据第二种方案,在人口密度减小的情况下,得到厦门2020年岛内总人口密度为5999人,可能满意度为0.38,属于比较满意的情况;岛外在2020年人口为2049人的时候,可能满意度为0.3195,属于比较满意。此时厦门市整体人口为409万人,这个总人口数是在厦门市的综合条件下最佳的人口总数。

可见选择第二方案对厦门人口进行布局才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