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产业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研究
18678000000030

第30章 总论

当前,集群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从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地区、意大利北部的“第三意大利”、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到我国的中关村、东莞、温州以及绍兴等地,大量的事实表明产业集群和其中的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歇尔早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就认识到集群知识传播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促进作用。然而,或许是受到经济地理学科范式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侧重于集群整体的分析,对于企业层面上集群知识传播的内在机制却谈得不多,往往是就集群而论集群,反而忽视了构成集群的主体——企业!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无法解释集群内部企业之间日益增加的异质性(Rabellotti & Schmitz,1999)!

新近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认识到,从集群企业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角度来认识集群知识传播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仍然缺少对集群企业知识基础、知识传播与竞争优势关系的系统分析,也没有一个可行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本书以知识传播的认知邻近原则为切入点,从社会认知理论中引出图式概念来构建基于认知共同体的知识传播机制,提出了集群知识传播的认知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3个子研究对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索。

具体来说,研究一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探讨了集群知识分布对集群知识传播的影响,以及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研究二采用问卷调查法,进一步分析了集群企业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不确定性、集群知识分布异质性和企业知识整合能力对这一关系的调节效应。针对集群知识传播的动态特性,研究三采用多主体仿真方法,分析了集群知识分布对集群知识传播的动态效应,以及地理邻近和社会邻近的作用。

第一节本书的主要结论和理论进展

本书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与理论进展包括:

(1)集群中的知识分布是非均匀和异质的,集群中的知识实际上是以认知共同体为渠道进行传播的。

传统的集群企业知识传播研究大多强调企业之间在地理上、制度上表现出来的共性,而极少有研究关注到集群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尤其是知识结构(或知识基础)上的异质性,因而对集群知识传播中的非均匀现象难以做出合理解释。基于此,本书在第三章从社会认知理论中引入图式概念,将集群企业知识结构分别表示为技术图式和市场图式两类,并指出集群中的企业根据图式相似性的原则形成了不同的认知共同体,集群中的知识实际上是以认知共同体为渠道进行传播的。

本书第四章对大唐袜业集群的案例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案例研究表明:①集群内部的企业知识分布并没有表现出绝对的同质性或异质性,而是在技术知识上具有同质性,在市场知识上又具有异质性。②这种知识分布特征,在认知共同体过滤效应和封闭效应的作用下,使得集群内企业的技术知识传播表现出高度活跃和均匀的特点,而市场知识的传播则表现出较高的非均匀性和黏滞性。

(2)集群企业知识基础能够通过提升知识学习能力来获取较高的竞争优势,而集群知识分布异质性和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对知识基础的作用发挥反向和正向的调节效应。

基于认知视角的集群知识传播分析框架认为,集群企业的知识基础是其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本书第四章对大唐袜业集群的案例分析表明,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集群知识分布和集群企业知识基础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集群整体的知识分布能促使集群企业形成本地弹性专业化生产系统,进而形成集群企业相对非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其次,集群企业自身知识基础赋予了集群企业从集群中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此来整合和利用集群弹性生产系统,最终获得相较于集群内其他企业更为突出的竞争优势。

本书第五章以浙江和广东等地128家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则进一步表明:①集群企业知识基础对知识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正向的影响,并且这一影响以学习能力为中介作用于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意味着,集群企业的知识基础是其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对于集群中的企业来说,其自身拥有的知识基础是其能否有效地利用集群知识传播系统中的外部知识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②集群知识分布异质性对企业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起反向调节作用,并且知识分布的这一调节效应还以学习能力为中介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意味着,在知识分布异质性程度较低的集群中,集群企业的知识基础对于它获取外部知识和提升绩效水平的作用更大;而在知识分布异质性程度较高的集群中,集群企业知识基础的作用就要弱一些。③市场不确定性对集群企业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并通过学习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这意味着,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集群企业更有动力发挥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源优势,通过积极地关注外部环境和利用外部知识资源来提升绩效水平,或者说在市场不确定性程度较高的环境中,集群企业知识基础的作用更为重要。

(3)集群知识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集群知识分布对集群中的知识传播量和知识传播速度发挥决定性的影响,而地理邻近和社会邻近对这一影响起调节作用。

传统的集群企业知识传播研究大多是在横断面上的分析,而很少考虑到集群知识分布的动态演化特性。事实上,集群知识分布与知识传播本质上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知识分布影响知识传播,而知识传播又将改变知识分布。本书第六章针对集群企业知识传播的动态演化特征,采用多主体仿真方法对集群知识分布、集群地理邻近以及集群社会邻近等因素与集群企业知识传播的关系进行了长期和短期的分析。仿真研究的结果表明:①集群知识分布对于知识传播有着显着影响。集群知识分布不仅影响集群企业在长期能够达到的收敛状态,更重要的是能够影响集群企业在短期内的知识传播量。那些高水平低异质性知识分布的集群能够获得最佳的知识传播效果。②集群中企业之间的地理邻近与社会邻近对集群知识分布与知识传播的关系发挥反向调节作用。当企业之间的地理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越强,集群知识分布对企业间知识传播的影响越大。当地理邻近程度较弱,集群中将出现某些地理位置不利而被隔离的企业,这使得集群知识传播的长期收敛水平和知识传播量都受到不利的影响。当社会邻近性较弱时,集群中的知识传播速度被减缓,集群知识传播的边际知识传播量将受到不利的影响,集群中的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获得集群知识传播系统中的知识。③集群中企业间知识传播过程在短期和长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从长期来看,仿真集群中的知识分布对于边际知识传播量并没有显着影响;绝大多数仿真集群在长期中都达到了知识分布的匀质化,即集群中的知识分布的低方差水平。但是从短期来看,仿真集群中的知识分布对于知识传播过程有着重大影响,那些具有较高水平较低异质性知识分布的集群在知识传播的速度上将获得显着的优势。

第二节本书的现实意义

1.对政策制定者的意义

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竞争优势的载体,如何培育和发展本地集群成为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问题。本书的研究结果表明,综合集群中各主体知识结构形成的集群知识分布对于其中企业间知识资源的传播与竞争优势的获取有着重要影响。那些在知识分布上具有较高知识水平、较低异质性的集群相比那些知识水平较低、异质性较高的集群,在知识传播的速度和效率上能够获得更大的优势。然而对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由于科技教育资源、社会服务机构等公共知识基础平台的缺乏,很难形成良好的知识分布。

而单凭企业个体的力量是无法改变地区整体的知识分布状况,这必须依靠政府这样的外在作用者制定和推行相应的知识资源配置政策。

本书第四章的案例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大唐地区出现的集体企业,为该地区形成高水平低异质的知识分布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大唐袜业集群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虽然乡镇企业作为一种转型产物现已不复存在了,但给我们的启示是: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促进本地知识分布形成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集体所有制使得它在本地的知识溢出和传播的态度上更为开放。因此,对于那些意在发展和培育产业集群的地区来说,建立和形成一个类似于集体企业这样的开放机构是发展本地产业集群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而对于那些已形成产业集群的地区来说,某些维度知识分布的高水平和低异质性对于本地形成弹性专精的生产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集群所在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着重强调提升区域整体的知识分布水平而非个别明星企业。

2.对集群企业的意义

本书的研究发现,集群企业知识基础是其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知识基础通过提升企业的学习能力对其绩效水平有着正向影响。这意味着,对于集群企业来说要获取较高的绩效水平最重要的是自身拥有较丰富的知识资源。因此,集群企业必须加大对知识资源的投入,如招募资深的员工、参与技术方面和市场方面的培训。此外,本研究发现市场不确定性有助于促进集群企业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之间的正向关系。这意味着,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集群企业更有动力发挥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源优势,通过积极地关注和利用外部知识资源来提升绩效水平,或者说在市场不确定性程度较高的环境中,集群企业知识基础的作用更为重要。因此,集群企业在尽可能提升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源的同时,还要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唯有如此,企业拥有的知识资源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

此外,虽然本书有关企业知识整合能力调节效应的假设并未得到完全支持,但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知识整合能力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存在着显着的正向直接影响。这意味着更多的内部交流和决策参与活动有可能通过增进企业成员的信任和企业内部凝聚力等其他方式对企业的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然而,根据笔者对浙江等地集群企业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如轮岗制度和决策参与这样的知识整合活动并未引起集群企业的足够重视。

第三节本书的局限与未来的研究议题

由于受制于主观上的能力局限和客观上的资源约束,本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同时也是未来研究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首先,需要细化集群企业认知图式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研究。基于认知共同体的集群企业知识传播机制研究中提出,集群内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主要由两类图式构成,即技术图式与市场图式。这两类图式构成了企业理解集群中传播知识的主要知识基础。由于人们对任何刺激的知识都可以被图式化,事实上每个人在头脑中拥有各种各样的图式类型(Rumelhart1984)。对于这两类图式的进一步细化是下一步研究努力的方向,如对技术图式可以结合Henderson和Clark(1990)架构性技术知识和模块性技术知识的定义,细化为架构性技术图式和模块性技术图式作进一步探讨。

其次,本研究对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主要关注的是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知识传播过程,这一研究思路虽然增进了我们对集群内部非均匀知识传播以及企业异质性的认识,但下一步的研究应该将集群外知识传播纳入分析中来。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产业集群来说,外部的知识获取与利用对于集群及其内部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Giuliana和Bell(2005)就曾经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追赶和发展的需要意味着集群外部知识传播对集群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最后,本书对集群知识传播动态演化的仿真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集群知识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的仿真研究抽离了一些现实因素,虽然确保了模型的可控性,但是和现实的集群知识传播过程相比仍比较简单。事实上在集群企业的知识传播过程中,除了地理邻近、社会邻近与认知邻近外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因素,如企业的创业文化、企业战略以及内部整合与创造。因此将这些因素纳入到分析的模型中来是进一步研究要完成的工作。同时,本仿真研究中假设各企业主体之间对于各自知识水平具有完全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模型对现实的解释力,这也是有待未来研究进行深化和拓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