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三都澳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18678700000001

第1章 绪论(1)

中国海岸带地区是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最早、经济技术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实力较强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一个狭长地带,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海岸带地区出现了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及“外引内联”的两个辐射面的重要结合部。然而,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2)在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宁德市所在辖区2001年末的人口为41.46万,排名第227位;非农业人口为9.13万,排名第266位;建成区面积约为8km,排名第265位;国内生产总值41.31亿元,排名第211位;外商直接投资中实际利用外资5984万美元,排名第95位;利税总额0.32亿元,排名第257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94.93元,排名第233位。可见宁德市在全国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地位是明显落后的,因而研究如何积极合理开发三都澳海岸带地区资源,以加速海峡两岸经济区及其北翼中心城市宁德市的发展,是摆在笔者面前的非常重要而又富有积极意义的课题。

一、地理位置与区域范围

本书在研究三都澳海岸带的背景区域宁德市域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三都澳海岸带区域,同时还研究三都澳海岸带沿岸20个乡镇的产业布局和城镇布局等。这三个层面具体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分述如下:

(一)宁德市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行政区划

1.地理位置。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位于全国海岸线的中段,南连省会福州,北接浙江,西与南平市毗邻,东面濒临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宁德市地处北纬26°18′~27°40′,东经118°32′~120°44′之间。

东临东海,西靠南平市的政和县、建瓯市、延平区,北与浙江省的苍南、秦顺、景宁、庆元县相连,南与福州市的罗源、闽清县毗邻。陆地部分南北长约155km,东西宽约191km,土地总面积约为13452.38km;海域面积约4.4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878km,岛屿344个。

2.行政区划。宁德历史悠久,早在1~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晋太康三年(282年)划侯官县温麻船屯设温麻县,属晋安郡,为本地区置县之始。现在宁德市的行政区划范围是在1983年原宁德地区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确定的,包括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霞浦县、古田县、寿宁县、周宁县、屏南县、柘荣县。2002年末市域总人口为325.4万,行政区划现状。

但是,在福建省,宁德市又是一个最年轻的地级市。2000年11月,福建省决定撤消宁德地区,设省辖地级宁德市,原县级宁德市改为蕉城区,系地级市政府所在地。宁德的建设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三都澳海岸带地理位置与区域研究范围

三都澳海岸带区域研究范围以宁德市的蕉城区、福安市和霞浦县的行政地域为界,区域总面积约为4577km,其中陆域面积约3863km,海域面积约714km。2006年末区域总人口为156.1万。三都澳海岸带区域范围。

(三)三都澳海岸带区域沿岸乡镇

为具体深入阐述产业和城镇群的布局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笔者着重分析研究了三都澳海岸带沿岸20个乡镇的自然经济社会的有关情况。三都澳海岸带沿岸乡镇具体包括宁德市的蕉城区、福安市与霞浦县的20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其中蕉城区下属蕉南、蕉北、城南、金涵、飞鸾、三都、七都、八都、漳湾;福安市下属赛岐、甘棠、下白石、湾坞、溪尾;霞浦县下属盐田、松城、州洋、沙江、溪南、长春、下浒、北壁。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6′~128°10′,北纬26°30′~26°28′。该区域总面积约为2635km,其中陆域面积约1921.19km,海域面积约714km。2002年末总人口为73.72万。

二、经济区位

“良港三都举世无双,水深港阔似天湖。”这是郭沫若先生在宁德市视察时站在全球的角度对三都澳的港湾深水岸线资源的真实描述。海域水深湾阔,口小腹大,不冻不淤。深水岸线长约73km,10m以上深水域约170km,在任何潮位上都可以随时航行和停泊30万吨巨轮。港外排列着青山、斗帽、鸡公、东安、横屿等岛屿,与沿岸山岭、岬角交错,成为天然屏障,挡住来自太平洋的狂风巨浪,才有了三都澳天然的避风良港。

从亚太地区层面看,三都澳处于太平洋西岸国际诸航线的中心位置,与南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环太平洋航线联网,以其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淡水资源和广阔的工业用地,可以建设成为国际商贸中转港口,同时也可成为参与亚太经济竞争的重要窗口。

从中国沿海层面看,三都澳位于中国海岸线中点,扼台湾海峡北口,北距温州约269km、宁波约643km、上海约723km、青岛约1413km、大连约1581km,南距福州约122km、厦门约413km、黄浦约1038km、湛江约1279km、榆林约1576km,东距基隆港仅约277km。并于1992年作为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

从中国东南沿海层面看,三都澳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间地带,北邻浙南中心城市温州,再向北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从台湾海峡层面看,三都澳处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峡经济区三大经济发达地区的重心位置。在实施沿海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中,该区域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将成为接纳台资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岛内向外转移的热点,促进本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从邻近海岸带来看,三都澳位于福州、温州两个开放城市的中间地带,福州市场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道路和温州“小商品大市场”的经济模式,必将对本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该区域可根据自身社会经济条件,形成与福、温相配套的产业,共同发展。再利用城澳中转港的开发,与周边发达地区优势互补的前景将十分广阔。

三、研究的背景

1.从全球范围看,福建只不过是一个偏居一隅、不太起眼的中国南方小省;在“经济奥运会”上,福建也许只是一名小选手。但由于它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以及它在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中的独特位置,决定了它的未来发展与整个世界紧密相连。作为福建省海峡两岸重要组成部分的宁德市三都澳,外部世界的变化成为三都澳谋划区域发展战略必须考虑的基本参数。

2.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两大主题,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未来20年世界将处在新旧政治、经济格局交替过渡、重新整合的关键历史时期。无论是体制的转换,国际关系的调整,还是秩序规范的重建,都处在进行时态。展望未来20年,世界政治多极化和全球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总趋势日趋明显,并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3.经过几代人艰辛拼搏、人一我十、滴水穿石的艰苦创业,闽东人以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叩开了21世纪的大门,迎接充满机遇与挑战、诱人而多变的新世纪。在这样一个历史的转斩点,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准了2000—2020年这20年的战略机遇期。这20年,将是中国走向现代化、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期。机遇稍纵即逝,机遇垂青有准备者。闽东人不仅要充分肯定和总结上世纪的骄人业绩和经验教训,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明画深图”筹划21世纪前20年的发展。

4.世界着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经提出这样的论点:人类历史的重心在几千年过程中日益由东向西转移。它起源于亚洲内陆草原,然后移到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然后又越过希腊和罗马,向西北推移,最后在200年前跨过大西洋。今天,许多人预料,历史的重心将再次向西移动,即从北美移向太平洋亚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