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三都澳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186787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5.亚太世纪的来临,机遇再次敲响了中国的大门。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的崛起将是21世纪初最重大事件,而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复兴、实现腾飞的世纪。其中,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东中国沿海地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与世界经济融合度最高的经济发展带。

6.三都澳处于西太平洋沿岸,与台湾共扼东北与东南亚的战略要冲,同亚太地区的海上联系便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美朝野十分关注三都澳,并宣称:美国如取得三都澳,太平洋就会成为“美国湖”,由此可见三都澳的重要经济战略地位。随着亚太经济的崛起,这一区位条件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

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将是影响经济发展步伐的重大事件。作为对外开放的区域和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有利于三都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与国际接轨。同时,三都澳的产业素质、产品质量、对外经贸也将面临更大压力,经受严峻的考验。

8.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是未来20年影响三都澳发展的带有长远性、独特性,但又有一定不确定性的机遇。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深远的历史渊源,有利于促进两岸经贸联系,并且可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独特作用。三都澳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格局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承担重要的经济与政治功能。这些功能包括祖国和平统一、动员海外资源、新兴产业接收与转换等功能。三都澳更应当着眼于两岸关系的大势,紧紧抓住不放,不应因风吹草动而动摇地迎接“三通”的信息,放慢两岸经济对接的准备步伐。两岸的统一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经济的往来已逐步加强。三都澳港口功能发挥和区域经济发展,更应该从海峡两岸经济的互补性、共荣性的角度,选择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9.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问题将成为中国未来政治经济十分紧迫而突出的课题。台湾问题的解决,不仅是民族统一的政治大事,而且是关系民族振兴的根本大计。从一定角度说,海峡两岸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一个繁荣的海峡两岸将成为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基本条件,就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需要一个高速发展的三都澳,中国需要一个高度发达的三都澳。

10.21世纪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竞争世纪。竞争创造活力,竞争中优胜劣汰。宁德三都澳要想在这样一个竞争环境生存和发展,必须尽早做好准备,树立长跑者的形象,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沿着既定的目标“跑”下去。

宁德三都澳与周边地区既有共生互荣的一面,又有相互竞争的一面。与周边地区的竞争态势,主要表现在对外吸引力和对腹地市场的争夺上。

11.世界越来越趋向自然、融合、协调,人类开始从生态恶化、人口压力、资源枯竭的威胁中警醒,人类更加关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融合与协调,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取向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成为新的发展观。

12.未来25年,中国将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正在以市场经济的建构为中心,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从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从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转型。中国民众正从传统深处走出来,选择新的生存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在这一巨大的、本质的转换过程中,将伴随着传统与现代、发展与稳定、公平与效率、集中与放权、通货膨胀与宏观调控、体制转换与腐败现象、物质发展与社会进步等许多问题,引发许多冲突和摩擦,给我们的政策选择带来许多困扰。宁德三都澳未来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在整个社会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善于把握和驾驭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在这些矛盾对立的各极中保持必要的张力,把改革与发展保持在全面快速可持续的状态。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地域综合结构方法

三都澳人要以自然地域结构为基础,将自然和人文因素统一纳入系统之中形成地域综合结构。加强对结构内部被研究对象功能的分析、了解,从而通过地域结构优化调整和实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系统分析方法

海岸变化、发展的自然和人文驱动因子在不同时间、空间尺度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驱动因子与海岛海岸变化、发展的关系及机制不是单一模型所能套用的,因此需要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认识海岸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三)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

定性描述方法是科学研究普遍采用的一般性研究方法,通常用于对事物及其发生规律进行宏观的、概化的描述。在海岸带环境条件和优势资源的评价以及开发利用研究中,较多地采用了这一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则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必要手段,它指出要准确、深入地揭示事物的运动规律,必须借助定量方法。对三都澳海岸带资源的实际利用,如土地、淡水以及城市化水平等研究运用了定量的方法进行度量。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而定量分析则是定性分析的深化,两者相互补充。

(四)统计与调查相结合方法

三都澳海岸带资源环境的研究涉及自然和社会经济多方面按时间序列的大量数据,因而必须运用现有统计资料。然而受现实中经济政治诸多因素影响,一些统计数据并不能说明问题,实地调查与事实结果往往更能作出解释。因此需要长期的实际调查收集与工作实践积累。

(五)对比与比较的方法

运用对比与比较的方法。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比较,找出在同一时期同一事物的差异以及不同事物的变化,以深刻地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从中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六)以点关联分析方法

选择特定地域的海岸带资源进行环境研究,剖析该地域环境资源的特征,间接地推断一般区域的资源利用所应采取的共同方针,以达到问题的最佳处理。

五、研究的现实意义

与海岸带的特征相符合的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东部沿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本文所划定的海岸带地区的具体界线,不同于自然资源调查的以距海岸线向内10km左右为界,而是以行政区划为界,把凡是在行政区划上拥有海岸线或河口岸线的县市均划入海岸带地区范围。全国按上述原则划入海岸带地区范围的共计197个县、市或市区,总面积约27.7万平方米。我国拥有1万8000多千米的大陆岸线,但海岸线系数(大陆岸线长度与土地面积之比)很小,按国家以往公布岸线长度计算只有0.00188,在世界沿海国家中居于第94位。这表明海岸线资源对我国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必须珍惜每一寸岸线,应该尽量对其进行科学与合理的利用。

宁德市沿海地区拥有878km海岸线,344个海岛,4.46万平方米的海域面积相当于宁德市陆地面积的3.3倍,29个港湾密布沿海岸线,其中最着名的三都澳是世界级的深水良港,50万吨的巨轮可以自由进出三都澳。可见宁德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它却是中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断裂带。针对三都澳海岸带作为基岩和淤泥海岸,进行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研究,探索一种欠发达地区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在海岸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级市范围内,对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全面研究,将对我国沿海其他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对于宁德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六、研究内容

1.确立研究的目的是为三都澳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2.评价三都澳海岸带自然、社会条件与开发现状,揭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原因,提出三都澳海岸带资源开发方向与构想;

3.评价三都澳海岸带港口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提出港口发展的思想和对策措施;

4.着重研究三都澳海岸带临海钢铁工业发展的机遇与条件,呼吁果断作出发展临海钢铁工业的战略决策,提出发展的对策措施;

5.研究三都澳海岸带城镇化条件和现状,提出规划建设三都澳海湾型城市,做大做强宁德中心城市的新见解;

6.三都澳海岸带的旅游发展的评价和发展的策略;

7.三都澳海岸带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对策;

8.评价三都澳海岸带的农业资源,提出开发利用方向和措施;

9.资源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