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三都澳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18678700000031

第31章 做大做强做优区域中心城市(1)

三都澳海岸带区域正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城市格局调整重组的关键时期,探索如何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需要有宏观的视角、前瞻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和动态的时空理念,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从宁德的实际出发,认识城市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找出宁德城市发展的新途径、新答案和新未来。

城市化是伴随区域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现代化出现的社会现象,城市的形成提高了工业生产的组织程度,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又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对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中心城市功能再造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我国加入WTO的时代背景下,三都澳海岸带拥有世界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浓郁、人性、有序的文化和社会机理,以及区域合作的理想区位,这一切为三都澳海岸带在新的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提供了可能和机遇,也为该区域实现跨越发展,成为投资兴业的新高地提供了契机。

三都澳海岸带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里劳动生息。晋太康三年(282年)划侯官县(今福州)温麻船屯设温麻县(治所在今霞浦县沙江镇古县村)为本区行政建制之始。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感德场为宁德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较早就成为县级行政中心所在,然而近代由于行政中心的不断更替,使区域的中心城市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地区行政中心城市位置不断变迁

(一)霞浦为地区行政中心,三都澳为海防重地

三都澳海岸带区域曾经谱写过盛冠八闽、浓墨重彩的海洋篇章。自宋嘉佑八年(1063年)设六县巡检司于长溪(今霞浦县),统领长溪、罗源、宁德、长乐、连江、福清等六县海防。元丰三年(1080年)移驻烽火澳(今霞浦县古镇)改称烽火巡检司,辖长溪、宁德两县海防。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长溪升为福宁州,领福安、宁德两县。洪武二十年(1395年)倭患严重,置福宁卫指挥使司。明景泰三年(1452年)设河泊所;嘉靖年间辟北方漕运航线;成化九年(1473年)升福宁县为州。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成立福宁总镇,统领水陆标兵,辖福宁、漳州、泉州及温州各兵府。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三都澳设海关税务总口。据此,不难看出,三都澳海岸带的历史最早是与海防联系在一起的。

(二)霞浦为地区行政中心,三都澳成为商埠和对外贸易口岸

清咸丰元年(1851年)建宁茶客将红茶制法传入福安坦洋,遂制成.销国内外的“坦洋工夫茶”。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本州设霞浦县,时福宁府为福建省十府之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准开三都澳为商埠,次年设立福海关,三都澳正式开放为对外贸易港口。西方列强纷纷设立领事馆、洋行、学堂、医院、电报局、教堂,修建货场、油库和泊位,开通至新加坡、苏门答腊等航线。与此同时,制茶、航运、造船和商贸随之得到迅速发展,冶炼、竹木铁器制作、砖瓦制造、食品加工、制糖、榨油也有一定发展。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建置,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区内各县并属东路道(后称闽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各县直属省政府。民国二十三年二月,全省划为十个行政督察区,第二行政督察区设在福安。民国后期还出现了纺织、造纸、印刷业、度量衡制造等现代工业萌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都澳几经日军轰炸,基础设施破坏殆尽。

(三)福安为地区行政中心,三都澳为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区域

1949年9月闽东解放成立中共福建省第三地方委员会(同年11月改为中共福安地委)、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次年3月改为福安专区专员公署),驻地福安。至此,福安作为地区的行政中心得到发展。宁德则作为辖县,产业以农业为主,工业在极其脆弱的基础上艰难起步,建立了以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主工业体系。同时,由于三都澳地处海防前线,辟为军港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加上国家投资少、福建省生产力布局倾斜于福厦漳泉莆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直作为地方小城镇在建设和发展。

二、关于中心城市性质的回顾

1970年以来,宁德市的行署驻地搬迁到宁德市(现蕉城区)。之后,宁德(蕉城区)城市总体规划至今已编制、修订了三次,第一次是1981年由福建省建筑工程学校编制的《宁德县城总体规划(1981)》,第二次是1987年由南京大学进行修改的《宁德县城总体规划调整(1987)》,城市性质是“宁德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8年宁德撤县建市,宁德市性质定位为:宁德地区行署驻地,宁德市(现蕉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宁德市总体规划修编(1994)》

宁德撤县建县市后,1994年建设部八达公司负责编制《宁德市总体规划修编(1994)》。这次规划确定了宁德市在不同区域层次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主要包括:

(1)将建成太平洋西岸规模宏大的中转工业港;

(2)逐步形成“福建—台湾经济圈”中的重要三通口岸;

(3)福建省具有全局意义的新经济增长中心;

(4)带动宁德市社会发展、经济腾飞的中心城市。

将中心城市性质确定为:宁德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以发展食品加工业为主的滨海中转港口城市。

(二)《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1997)》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1999年完成的《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1997—2010)》(综合报告)提出:今后要把沿海港口城市发展作为重点,一方面使港口带动和支持城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为城市向滨海发展,合理布局提供新的空间,推动海峡西岸繁荣带建设。该规划对宁德的功能定位是全省二级中心,将宁德中心城市性质确定为福建东北部区域中心,滨海港口城市;提出“重点发展临海工业,建成滨海港口工业城市”。

(三)《宁德市城镇体系规划(1999)》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1999年完成的《宁德市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确定宁德中心城市性质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点发展临海工业,建成滨海港口工业城市。城市发展选择组团式布局结构:漳湾以石化、电力为主体的重工业基地,三都澳为原油吞吐深水港区,飞鸾是地区性水陆交通枢纽,东侨开发区及宝洋围垦区成为新建城区和新型工业基地,城澳为对外开放的深水港区。

(四)最近相关研究报告

2001年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东拓南移面海战略,逐步将宁德市建设成为滨海港口城市。2002年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按照建设绿色滨海中心城市的要求,加快新区开发,扩大城市规模,培育中心城市,提供城市功能,增强市民城市意识,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2002年中共宁德市委陈少勇同志“在全市对外开放、再就业、增收节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构建宁德滨海中等港口中心城市”的设想。2003年陈少勇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着力实施区域经济发展、全方位开放、改革推动战略,加快产业转移承接基地、港口经济和临海工业基地、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建设步伐”。2003年9月,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将宁德的城市性质定位为大型深水海港,福建省以冶金为主的重化工基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化滨海生态城市。

关于城市地性质定位,笔者赞同福建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益生同志的观点,认为中心城市地性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翼中心城市,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工业城市。

三、中心城市功能再造

未来20年,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主要在于: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把握加入WTO机遇,开发三都澳深水良港,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建设机电食品造船制造业基地,做大中心城市,推动宁德经济的全面振兴,将宁德建设成为融山、海、港、工、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一)开发三都澳海岸带深水良港

三都澳为世界一流的天然深水良港,具有开发成为中国巨型深水港口群的潜力。

首先,三都澳港口地理位置极佳。21世纪的港口布局将逐步脱离现今以欧美、欧亚、亚美三大主干航线为规范的国际枢纽港的传统体系,而出现一个由赤道环球中心港—区域性枢纽港—区域性喂给港组成的新型全球港口网络。亚太地区将是21世纪世界经贸最活跃的地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为开发三都澳大型深水港提供契机。目前亚太地区拥有世界1/6的港口,聚集了世界十大集装箱吞吐量港口中的六个。三都港居中国海岸线中点,紧靠赤道环球航线,台湾海峡北口,北距大连1581km,南距榆林港1575km,东距基隆277km,地理位置适中,从长远看,将可能建设成为环太平洋经济圈的中国大陆重要对外口岸。

其次,建港条件优越。三都澳东冲水道宽3km,口内主航道被鸡公山岛和荷叶礁分为两部分,东西部水道宽各1.5km,主航道水深35~125m,在中国沿海港口中宁德港口的航道水深是宁波的1.75倍、大连的2倍、泉州的2.3倍,50万吨油轮可高速进港。三都澳海岸带可建深水泊位的岸线长72km,是北仑港的5倍,湄洲湾的3.6倍,日本横滨港的4倍,比世界大港鹿特丹港还长7km,且深水岸线距岸一般只有50m左右,其中城澳港区从沙帽至狮子礁长7.5km,岸线前沿水深达50多m,可建设1~30万吨泊位25个,其中10~30万吨级泊位8个。溪南港区自赤龙门至七星礁长约6km,岸线水深10~25m,可建设1~20万吨级泊位20个。20万吨级杂货船、50万吨级大油轮、第四和第五代国际集装箱轮船可以自由进出港区。此外,三都澳港湾口小腹大,避风性能好,全年大于6级风的天数仅6天,不冻不淤,整年可以作业。

(二)发展临港重工业基地

要提升中心城市地位,扩大城市规模,必须以临海重工业为突破口,大力承接国内外冶金等大型企业的转移,同时融入形成中的福建沿海重化工产业集群。利用三都澳海岸带开放开发的契机,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吸收国内外原材料、资金和技术,发展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和交通运输物流产业,通过这些大项目的带动形成新的城市主导产业。

(三)建设机电食品造船制造业园区

充分利用宁德市域人力资源丰富和机电、食品、造船等制造业的优势,大力承接周边发达地区制鞋、成衣、汽摩配、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机电、食品、造船等制造业基地。

1.东侨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机电工业已是福安市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主要产品为电机、水泵、船舶修造、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电子按摩器、计算机不间断电源等。由于电机电器率先参与全球性经济分工,宁德电机电器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涌现了宁德电机、万达电机等国家、省知名企业和品牌。部分电机企业已在国外设厂,双福船舶有限公司建成的万吨轮船已通过美国船检协会的检验,马头造船公司3万吨船坞投产开创了万吨船舶修理的新局面。目前,部分机电企业开始重视产品研发,已与十余所高校达成技术合作攻关协议。但总的看来,机电产品结构不合理,在全国有影响力、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不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容易受到较大冲击。为推动宁德电机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引导个体和民营经济由分散到联合,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必须加快培育机电行业龙头企业,壮大万达、安波、德丰等电机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发展配套的中小企业,促进产业适当集聚发展。

2.宁德食品等轻工业园区

食品工业是宁德传统优势产业,对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意义重大。2001年,宁德市食品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4%。利用同三沿海高速公路宁德北互通口建设宁德食品等轻工开发园区,加快发展水产品、水果、食用菌、茶叶等食品加工行业,开发绿色食品、方便食品、功能食品及保鲜深加工技术,积极开发海洋生物食品;注重茶叶深加工,重点开发超微绿粉茶、保健茶、降压茶、降糖茶以及以茶为原料的饮料和保健食品,扩大“天山银毫”、“白琳功夫”、“坦洋功夫”等名茶生产规模;开发适合旅游的水产方便食品,生产速冻、保鲜食品以及食用菌系列保健饮品和营养食品。与此同时,承接周边发达地区制鞋、成衣、汽摩配、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