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三都澳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18678700000004

第4章 海岸带特性和海岸带开发的理论基础(2)

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首先要强调发展是海岸带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如果不保持经济总量的持续、有序增长,海岸带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况且海岸带又是我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重心地带,它对于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但是发展必须是协调型的发展,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顾其他,那么海岸带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势必会受到限制。因此还要强调发展科技以提高海岸带开发利用的效率,实现海岸带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是对密切相关的物种和生态系统进行明智的利用和科学的管理,以使人们目前或潜在的利益不受影响。就可持续性而言,应对资源加以保护,使资源自身的再生能力永远都不遭受损害。只有这样的管理才能保持生物的潜力,增强可再生资源的长期经济潜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准则是对资源的获取、提取或利用不能超过在同一时期内可能产生或者再生的数量。因此,重要的是要了解沿海环境退化所能接受的限度和沿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极限,确定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管理,使其永远保持在最低限度以上。

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相互衔接的地带。由于陆源污染物多经过地表径流携带入海,在污染物的迁移过程中,海岸带是污染物的最先受纳者,又是污染物向深海扩散的中转站,是最容易受到污染的场所。加之经济发达地区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不仅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而且大量河流、排污渠在此汇集入海。因此海岸带是遭受人类过度开发活动、各类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环境退化综合影响的区域。为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在海岸带的开发与管理中,要维护海岸带的环境质量,合理地利用海岸带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将海岸带的污染负荷总量限制在海岸带本身固有的自然净化能力的范围之内,保证海岸带的环境质量长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海岸带生态系统具有动态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在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时,要遵循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建立与海岸带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开发利用系统,培植海岸带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确保海岸带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

要达到海岸带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力和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非常重视,制定和落实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其中海岸带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海岸带区域的可持续利用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目标。

(一)实现海岸带资源的保护、集约和合理利用

海岸带区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量,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但是相对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而言,我国的海岸带资源显得明显不足,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每一分资源成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立足点。现在,我国的海岸带资源的利用存在着许多问题,资源的保护意识差,资源的保护措施不到位,资源的利用水平和效率低下,导致了资源的破坏和浪费,这在水产资源利用、旅游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极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和长远发展。海岸带区域资源的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立法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等方式实现国家的国土和资源的综合规划和利用;第二个层次通过规范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方式实现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第三个层次通过国家和地方的专题海岸资源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的政策和措施实现等。

(二)实现海岸带污染控制、环境整治和环境保护

目前,海岸带区域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海岸带区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大量各种形态垃圾等污染物质,大多数未经任何的处理就排入沿海和近海水域,海岸带是最大的受害区域。我国沿岸海水大面积污染,赤潮连年大规模发生,对沿海的渔业生产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海岸带污染控制、环境整治和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首先,要进行海岸环境污染的严格控制,从源头、从根本上消除环境污染的发展和蔓延。其次,要对已存在的海岸污染进行全面的综合整治。环境和生态污染易,整治和恢复难。环境污染如果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最后,要随时随地进行海岸带环境的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联系在一起,两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海岸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投入力度要视作一种基础设施建设,视作一种产业发展。

(三)实现海岸带区域人口的数量控制和素质提高

我国的海岸带区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沿海11个省、市和香港、澳门特区的大多数人口集中在近海岸带的沿海地区,在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影响和作用巨大,海岸带区域人口的数量控制和素质提高具有战略意义。首先,要着眼于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高是人类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以人为本的立足点,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其次,要有人口生育的计划和节制,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维持人口低增长水平,减轻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压力。再次,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充分考虑沿海人口增长的压力,城市化速度和沿海人口增长控制在适度、有序和规范的尺度之内,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创造基础和前提。

第二节 海岸带研究进展

一、关于海岸带综合研究

海岸带作为陆地、海洋和大气的共同交界面,在地球系统中占据独特的地位,对全球环境演变有重要的影响和灵敏的响应。据联合国估计,目前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居住在各大陆的宽为60km的海岸带区域上,海岸带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研究海岸带对认识地球系统的运动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指导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海岸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王颖等,1992;陈士彭等,1997;吴志峰等,1999;刘以宣,1982)。

我国的大陆海岸带北起辽宁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仑河口,长度达18000多千米。我国拥有海岸线的沿海省、市、区及特别行政区达14个,自北向南依次是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以及香港、澳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充沛的狭长经济地带,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60%左右,生活着4亿多人。积极开发与合理利用海岸带自然资源,治理海岸带环境灾害,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现实的任务(张青年,1998;陈国平等,2001)。我国沿海分布着广阔的滩涂,滩涂资源是我国海岸带重要的资源之一,加强对滩涂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对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王颖等,1990;杨宝国等,1997;陈可馨,1995;巴逢辰等,1997;吴廷余,1999)。

人类在开发利用海岸带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对海岸带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集中表现为海岸线失衡、海面上升、地下水位降低、海水污染及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沉积过程改变、土壤侵蚀、灾害频繁等。

如何在进一步开发利用海岸带的过程中保护好海岸带已成为令世人关注的问题,因而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海岸带、海岸带一体化管理(ICZM)等观点和方法。有关海岸带一体化管理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高抒,1998;杨金森等,1999;左平,邹欣庆,朱大奎,2000;李茂田等,2001;鹿守本,2001;金建君等,2002),科学技术支持是海岸带综合管理取得成效的基础,引导科学研究为海岸带管理服务应注重协调好管理部门与科研单位、科研单位之间、学科之间、理论成果与应用等诸多关系(朱晓东等,1998;张灵杰,2001),如厦门通过建立科研界与行政管理界的联系渠道、联合开展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科学研究、建立海岸带专家组等途径,形成了科研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服务的协调机制,促进了科研与管理的合作,为海岸带综合管理决策与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地促进了海岸带综合管理进程(石谦等,2002)。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永恒的主题,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带,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我国,海岸带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几年来,由于人口不断向海岸带区域集聚,海岸带区域的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使得海岸带区域的资源开发过度,环境遭到破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沿海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因而,研究海岸带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海岸带区域资源环境的保护,实施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战略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贾建军,1998;金建君等,2002;赵建华,2001;张淑华等,1998;刘岩等,2001)。

二、关于海洋经济研究

海洋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将区域经济学的范畴、原理、方法应用于研究海洋经济。发展我国海洋区域经济要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等,必须运用科技兴海等措施发展我国海洋区域经济(周江,2001)。海洋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如何保证在发展海洋经济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保证海洋生态资源的一个重要内容(孙吉亭,1997;宁凌,1998;徐质斌,1995;张向前等,2001)。不同的海洋资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概括起来,海洋资源的特性主要有丰富性、递耗性、更新性、递增性、不稳定性等。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内涵包括对海洋资源的协调利用、高效利用、公平利用、环保利用等(韩美,2001)。有学者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解决世界性人口膨胀、陆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出路。海洋经济不仅涉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关系一国的主权和权益。因此,从战略高度确定海洋开发基本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中国面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抉择(涨福祥,1999;杨荫凯,2002;徐杏,2002)。

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的组合)是个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但能得到高回报的经济领域。我国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仅为30%,与先进海洋国家70%~80%的贡献率尚有巨大的差距,显然不能适应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有学者对我国海洋经济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调整我国现有的海洋产业结构,大力研究解决新兴和未来海洋产业中高新技术的“瓶颈”制约问题,发展海洋高新技术需要建立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加速海洋技术的产业化,并制定海洋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对策等(王珏等,2002;张耀光等,2002)。

三、区域性海岸带研究

福建省有关方面于1986年编写出版了《福建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浙江省有关部门经过历时6年的调查研究,在1988年编写了《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其他沿海各省市也相应编写出版了海岸带与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1997年以来,中国海湾志编纂委员会陆续编写出版了《中国海湾志》,共有14分册,是一部反映我国海湾基本自然环境要素为主的科学志书,该书包括中国大陆海湾的历史沿革、社会经济状况、气象、水文、地质地貌、生物资源、自然环境及开发利用综合评价。

为更好地进行我国的海岸带研究和管理,有学者对于国外海岸带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阮成江等)。1972年,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的海岸带管理法规《海岸带管理法》,标志着现代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开端。美国海岸带综合管理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陆巽生等,1995;于保华,2000;张灵杰,2001)。还有人对韩国、日本、新西兰以及马来西亚的海岸带管理作了介绍(李吉熏等,2002;张聪义,1999),这些研究和介绍都对我国的海岸带研究起到了一定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