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片专题制作
18680200000007

第7章 镜头和声音——电视片的两大基本要素(2)

表格中的“摄法”是指镜头的角度和运动;“内容”是指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有时也把动作和对话分开,列为两项。在每个段落之前,还注有场景,即剧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段落之间,标有镜头组接的技巧。有些比较详细的分镜头剧本,还附有画面设计草图和艺术处理说明等。而一般电视片比如新闻、专题片的制作事先没有分镜头稿本,但是这种分镜头稿本的思想渗透在编导在现场抓取素材的实际行动之中,也就是在现场如何拍,如何选择镜别和角度以及后期如何组接等这些原本体现在文字上的东西,现在是在编导的脑子里,编导是按照他脑子里的这个分镜头稿本进行拍摄的。

分镜头稿本的主要内容包括:

(1)将文字稿本的画面内容加工成一个个具体形象、可供拍摄的镜头,并按顺序列出镜头的镜号;

(2)确定每个镜头的景别,如远、全、中、近、特等;

(3)规定每个镜头的拍摄方法,以及镜头组接的技巧,如推、拉、摇、移、跟,切、淡、化、划、键;

(4)用精练、具体的语言描述出要表现的画面内容,必要时借助图形、符号表达;

(5)相应镜头组的解说词;

(6)相应镜头组或段落的音乐、音响效果。

(二)分镜头稿本的格式

1.镜号

镜号即镜头的顺序号,按组成电视片的镜头的先后顺序用数字标出。它作为某一镜头的代号,拍摄时不一定按此顺序号拍摄,但编辑时则必须按这一顺序号进行编辑。

2.机号

现场拍摄,用2~3台摄像机同时工作,机号代表这一镜头是由哪一号摄像机拍摄的。前后两个镜头是由两台以上摄像机拍摄,通过特技机进行现场编辑,单机拍摄就无需标明。

3.景别

景别是根据内容需要,确定要突出的整体或局部,一般有远、全、中、近、特等。

4.技巧

电视技巧包括有摄像机拍摄的运动技巧、镜头画面的组合技巧(如分割、键控),以及镜头间的组合技巧(如切、淡、化、划),一般在电视片的分镜头稿本中,技巧栏只是标明镜头间组接技巧。

5.时间

时间指镜头画面的时间,表示该镜头的长短,一般以秒标明。

6.画面内容画面内容指用文字描述所拍摄的具体画面,为了阐述方便,推、拉、摇、移、跟等拍摄技巧也可在这一栏中与具体画面结合在一起加以说明,甚至画面的组合技巧,如画面分割为两部分、键控出某一图像等。

7.解说

解说是对应某一组镜头的解说词,它必须与画面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8.音响

音响是在相应的镜头上标明使用的效果声(如机器声、实验操作声)。

9.音乐

稿本中应注明音乐的内容(曲子的名称)及起始位置。音乐用作情绪上的补充和深化,增强表现力。

10.备注

备注是为方便导演记事而安排的,可把拍摄地方、特殊要求、注意事项等写在此栏。

五、构思分镜头时应注意的问题

有了文字故事稿本之后,就要考虑有哪些情节适合于电视艺术去表达,要将这些题材进行再加工,这一过程实际就是分镜头的构思过程。构思分镜头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一)从整体到镜头,逐一构思

1.构思整体结构,调整段落

写分镜头稿本时,不一定完全按文字稿本的顺序,将画面内容简单地分成“镜头”就行,可以对整体结构和段落作适当的调整。

2.构思段落中的镜头组

参照文字稿本逐一考虑每一段落应该采用的镜头组,以及镜头组之间的联系。用一个个镜头组构成一个段落,说明某一内容,因为只有镜头组才能表达完整的含义。

3.在脑海中分镜头

镜头组确定后,就要在脑海中将每一个镜头组进行分镜头,并思考如何将这些镜头组接起来,来说明某一个问题或表达某一个意义。当然,在划分镜头时要按照上述的几个依据来划分。

总而言之,先从整体结构、段落入手,再考虑镜头组,再到一个一个镜头,这样就把整个电视片用镜头表示出来了。

(二)重点、难点处下工夫

写分镜头稿本时,应在电视片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多下工夫,并充分运用典型题材、电视动画、特技手段去突破难点、重点。

1.运用典型题材

构思分镜头时,要利用一些典型的题材去表现主题思想,这就要求导演既要熟悉内容,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2.运用电视动画

动画既形象生动,又能抽象概括,对解释自然科学中的运动变化过程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若能在关键部分成功地运用动画去说明问题,能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比如说,肉眼看不到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可运用动画让观众“看见”。

3.运用电视特技

在构思时,要充分利用电视特技手段,为内容的呈现服务。

(三)在艺术处理上做文章

在构思分镜头时,导演还应充分运用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去增强电视片的表现力。这里所指的艺术性,是指电影、电视特有的艺术性,包括电视、电影的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一部好的电视片不但让人明白,而且还要运用艺术手法去感染观众。

1.艺术形式

在艺术形式上,分镜头稿本的编写要考虑从“形、声、光、色、美、乐”六个方面着手,去加强电视片的艺术效果。

(1)形,指画面内容的形象。形象要生动、新颖、动态谐调、造型优美、立体感强、质感强。

(2)声,指解说和音响效果。解说要精练、流畅,用词准确、优美,并且易于上口,娓娓动听。

“形声并茂”,常常是人们评论电视或电影艺术性时主要的赞语。

(3)光,指光线,指光的各种效果。光是电视和电影这类摄影艺术形式中特有的组成部分。逆光、光晕、光环、光的造型、光的变化、光的影调和光的透视都给观众以极其动人的艺术享受,导演在构思时要把光的效果考虑进去。

(4)色,指色彩。色彩不仅能在色相上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的属性,还能在色调、色度和色性上造成迷人的艺术效果。彩色电视和彩色电影的这种艺术特点在编写分镜头稿本时要注意应用。

(5)美,指美术。美术的含义本来很广,从电视和电影角度来看,主要强调的是化妆、布景和动画。导演在美术方面要提出明确、内行的要求,并把握和估计最后的美术效果,尽量注意美术效果与真实效果的统一。

(6)乐,指音乐。导演在编写分镜头稿本时要从主题、内容形式上考虑音乐的使用。用或不用、怎样用、用什么音乐,都要从整体艺术效果上全盘考虑。音乐选配适当可以大大增强片子的艺术感染力,导演必须充分注意这方面。

2.表现手法

电视和电影的诸多表现手法,也体现了电视和电影的艺术性。导演要熟悉这些表现手法,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它们,以加强片子的艺术性。

在使用各种表现手法(诸如构图手法、拍摄技巧等)时注意要:一不落套,二不滥用。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选择表现手法,切不可盲目地使用各种技巧,弄巧成拙。

在使用各种表现手法时,一些优秀电影片的宝贵经验是值得学习的。这里介绍一下有关运用表现手法的经验和常识:

(1)要有意识地运用构图手法描述画面内容,包括主体和陪体的安排,画面上景物上、下、左、右、前、后位置的安排,视野范围(通过景别表现)和镜头变化(通过拍摄技巧表现)的处理等等。

(2)景别要注意变化,不要老是在景别栏中出现一连串的中景。景别没有变化,长时间让观众看到相似的空间范围,感觉就“平”。没有起伏,节奏就慢。这种情形,电影行话称为“二半吊子镜头”、“拉洋片”。景别的变化要注意应逐渐变化,由近景逐渐到远景,或由远景逐渐到近景、特写。前者称为后退式景别变化,后者称为前进式景别变化。这些形式上惯用的表现手法要纳入稿本,为我所用,为主题内容所用,才能加强艺术效果。

(3)在技巧的使用上要灵活使用推、拉、摇、移、跟。一般从艺术角度上讲,如果画面内容是一些静止不动的景物,可多考虑使用镜头运动变化的技巧;如果画面内容是一些本身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或较细微的对象,可多考虑使用固定镜头。这也是一种表现手法上的对比作用。

(4)编写时要考虑镜头组接的手法。构思分镜头时,对镜头的分法、镜头之间的组接、组接的方式等,要依据组接原则和表现方式(如停机再拍、逐一出现)。同时要适当选用组接的化、淡、划、甩等技巧,并注意寻找和构思镜头内容过渡的衔接因素,并在画面内容的文字描述中注明,以引起拍摄和剪辑(编辑)人员的注意。

(5)编写时要考虑节奏。利用镜头的内容变化、景别变化、拍摄运动的快慢变化和长短组接,并利用音乐、音响等诸因素,造就片子强烈的节奏,或形成片子舒缓的韵律,使片子表述的内容一环扣一环,不松弛,不断线,有起伏。

这种镜头的长、短、快、慢的变化,以及引起的节奏变化,是导演借以引导或强制观众集中注意力、接受片子所传输的知识内容的一种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法。节奏,在文字稿本中是较难体现的,但是到了导演手里,在分镜头稿本中,却要明显、具体地体现出来,这是导演应具备的艺术造诣之一。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对象,应选择适当的节奏类型。

第二节声音

一般来说,解说词都不是对应某一个镜头而写的,通常是对应一个镜头组;音响效果也是在镜头或镜头组相应的位置标出;音乐则是在对应镜头位置标明“音乐起”或“音乐止”,同时可写明对音乐的要求,如“轻快”、“活泼”、“快节奏”、“慢节奏”、“抒情优美”等。

电视节目解说的录制有两种常用的方法:一种是将解说先录制在录像带上(或录音带上),然后再往配音带上配录画面,即先声后画;另一种是解说员看着画面播读解说词,录制解说,即先画后声。

电视片中,两种方式都可使用,而专题性的电视片则常用先画后声这种方式编辑。因此,我们以先画后声编辑方式为例,介绍解说词录制的程序和方法。

一、录音前的准备

(一)复制配音带

将编辑完画面的完成带(母带、原版带)复制一套或两套作为配音带,以备配制解说、效果声及音乐使用。

(二)解说员备稿

解说员要熟悉解说词,理解节目内容,感受画面内容,做到:

(1)发音标准规范、清晰流畅(可准备一本汉语字典,弄清语调、卷舌音等)。

(2)解说应在导演指导下,在把握好总基调的基础上,弄清长句中停顿、重音、节奏、语气等。

(3)弄清专业名词、公式、符号及生词、同音字的规范读音。

(4)对照画面,控制解说速度,做到声画同步(一般每秒4~5个字)。

(三)连接所需录音设备和对讲、提示系统(1)连接话筒与调音台、调音台与录像机(或者直接用话筒连到录像机);(2)提示系统用指示灯、耳机通讯(或直接用手势)。

(四)调试音量、音质(1)话筒的正确距离是20~30厘米,角度为前侧45度,可通过试验确定。

(2)利用调音台控制音量和音质。

(3)调整录像机音量钮控制录音电平。让播音员按正常的速度音量试播,并调节调音台及录像机录音电平的大小,使之最大且不失真。

注意:稿本应单张平翻,防止产生翻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