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片专题制作
18680200000008

第8章 镜头和声音——电视片的两大基本要素(3)

二、解说的正式录制

用插入编辑方式将解说录制到配音带的1声道上。2声道被称为国际声道,用于保存有画面同期声,一般情况下是要绝对保证不被覆盖的。

选好编辑点后,提醒解说员做好准备,其他人员不要出声。按下自动编辑钮,当磁带运行到距离解说入点1~2秒时,通知解说员开始播读。解说员看到信号后开始播读,这时正好是解说的入点。

导演和剪辑人员一方面要注意解说员播读情况,如有无漏字、错字,语气、情绪、节奏等是否合适;另一方面要看画面与解说的配合情况;同时要注意音量电平指示是否合适。

录制一段可试听一遍,如果不满意,则重新录制,直到满意为止。可分段录制,直到全部录完。

三、解说的补充

全片解说录制完毕后,应进行检查,如发现不妥之处要补录,补录时注意几点:

(1)要注意选择入点与出点,不要误抹了前后段落的解说。可利用预演钮,确定补录的入点与出点,再行补录。

(2)补录时注意播读的节奏、语调高低应与全片一致。

(3)补录时还要选择好剪辑点,一般应选在一句话末尾、停顿处。最好将有错误的一段重新补录,以保持语气、语调的连贯一致。

四、效果声的录制及运用方法

(一)效果声的录制

1.纪实方法

现场实录,如会场掌声、集市的嘈杂声、军训的跑步声、口号声都可到现场实录。

2.模拟方法

模拟方法有人工模拟和电子合成器模拟。用手拍大腿模拟武打片中的拍打声、细沙粒倒在纸上模拟雨声、豆粒丢入水桶中模拟山洞滴水声等都属于人工模拟。电子合成器可模拟多种声音,如风雨雷电等。

3.借用方法

借用方法指借用现成的各种效果声,如枪炮声、汽车声等。

效果声录制完毕后,可把它用插入编辑法先录制到原版带的1声道上,与同期声占用同一条声道。

(二)效果声的运用方法

1.同步法

同步法是指效果声与画面发生声物同时出现和消失,如背景效果声。另外一些较难在现场录下来的声音,可在后期配上,提高画面的真实感(如《爱的奉献》中的鸽子哨声)。

2.提前法

提前法又叫预示法,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后一个镜头的效果声,在前一镜头末尾提前出现,提示后一镜头的内容,吸引注意力。如火车轰鸣、飞机声、钟声等提前出现,在专题片中常能起“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3.延伸法

延伸法指前一镜头的效果声向下一镜头延伸,可使前一镜头的效果声不会因为镜头的转换而中断,并使之得到充分发挥。

4.混合法

混合法指前后镜头都有效果声,每个镜头所配效果声都延伸到下一个镜头,与该镜头的效果声混合,从而保证每次效果声的尾声完整,并加强整体效果力量。如繁忙的建筑工地:画面是一组吊车、汽车、小推车,工人焊钢架、砌砖,每个镜头都不长,不可能也没必要每个镜头都对上写实声音,这时就可以采用混合法,把效果声重叠起来,配合画面。如军事演习,各种枪、炮、坦克声混合在一起。

5.特写法

特写法指将微弱声音放大,渲染气氛,如钟声、心脏跳动。

6.取舍法

取舍法指根据需要去掉一些效果声,如学生做实验的嘈杂声。

7.分立法

分立法指画面与效果声各自独立,有机结合,如片中出现交通地图时,配汽车、火车声。

使用效果声要注意两点:

(1)效果声通常不宜与背景音乐混合使用,以免相互干扰。

(2)效果声要有真实感:①符合拍摄现场的气氛、情绪,如安静肃穆的场面不能配嘈杂喧闹的声音;②效果声与画面发音体应一致或相似,如鸡群不能配鸭叫,大卡车不能配小轿车声;③发音体数量与画面内容一致,如掌声多少、热闹程度与现场人数、气氛一致;④音响素材所显示的远近距离与画面中发音体远近一致,如近—强,远—弱;⑤表现地理、季节、时间等环境的音响,选用时要参照画面所表现的地区和季节,如蝉鸣只能用于夏天,蟋蟀叫只能用于夏末秋初等;⑥效果声与画面环境一致,如室内掌声配室内画面,室外掌声配室外画面。

总之,效果声在运用时一定要注意它的真实性,用得好可以提高画面的真实性,用得不好则会弄巧成拙。

五、音乐的选择和编辑

(一)音乐的选择

配乐选曲应根据画面内容来确定音乐的情绪、节奏、强弱和风格,比如表现动感强烈的画面段落,配乐宜选用气势宏大、气氛热烈、节奏感强的乐曲;对于学习、研究、实验等相对安静的段落,则应选用舒展、明快、安静、清新的乐曲。叙事性段落用叙事性音乐,烘托感情则用抒情性音乐。

配乐选曲要注意全片音乐风格的统一和段落音乐的完整。在注意声画统一的同时,不能机械地、图解式地完全让音乐跟着画面走,这样有时会把音乐搞得支离破碎。必须抓住画面的主要情绪、主要形象,发挥音乐的表现力。

配乐选曲要注意音乐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用音乐体现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常常给观众以最鲜明的印象,把观众带入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去。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有不同风格的音乐,如电视剧《孔繁森》采用的是藏族风格的主题音乐。

(二)音乐的编辑

1.音乐的录制方法

(1)连接有关录音、录像设备,并将选好的音乐素材转录到一盘有连续视频信号的录像带上。

(2)将音乐编辑到配音带的2声道上。一种方法是把录有音乐素材的录像带装入重放录像机带仓内,按下音频2声道插入钮(CH2),用插入编辑方法,将音乐编辑到配音带的2声道上。音乐的音量、音调可通过调音台调整。

一般在录音时,为了提高信噪比,可先按最大不失真调整,合成时再调节音量的大小。

当然,也可直接用录音机播放录音带,把音乐编辑到配音带的2声道上。

这时要掌握好录音机暂停钮放开的时间。

2.音乐的编辑方法

现成的音乐素材多数情况下不可能与画面时间相同,只有把音乐素材重新剪接,才能满足与画面配合的需要。

通常有两种方法:

(1)音乐切换。

一种是长音配短画,即把某一段重复的部分去掉,重新组接,使音乐缩短;另一种是短音配长画,即将一首乐曲中相同的部分或整段、整首重复编辑,可使音乐延长。

(2)音乐淡变。

音乐淡变编辑包括音乐的音量逐渐变大的淡入编辑与音量逐渐变小的淡出编辑。它的用途很多,如片头和片尾的配乐、两首不同类型乐曲的衔接、音乐与解说或效果声衔接,可以避免听觉跳动。前一段解说结束之前为音乐编入点,并渐强淡入;下一段解说开始后,渐弱淡出。

片尾音乐配制时,通常要让音乐的结尾与画面正好符合,即画面快结束了,音乐也正好结束。可以这样来找音乐的编辑入点:先计算出结尾这一段落的时间t秒;将音乐带到结束处停下;将磁带倒放t秒钟后停下。这就是编入点。从这一点正放磁带,并用插入法编辑到录像带上,就正好与画面符合。

注意:剪辑点如果不连贯,最好选在有解说或有效果声的地方,这样接点虽然不太顺,但音乐往往会被其他声音遮掩,从而使观众“不知不觉”。

在分别完成了对解说、音响、音乐的编辑之后,还要根据画面需要,将这些声音成分混合录制成与画面内容相适应的完整的节目声音。三者最终有机地混合为一体的制作过程称为声音的合成。

六、声音的合成

电视节目中,三种声音成分有时是单独存在,有时是两种成分同时存在,还有时是三种成分同时出现。

当有两种以上成分同时出现时,应分清主次。音强的为主(解说),音弱的为次(音乐),即同一时间内,只能突出一种声音。一般情况下,解说的音量始终是最强的,解说无论是伴随效果声还是音乐声出现,都要清楚和响亮。

一般来说,解说第一位,效果声第二位,音乐第三位。在音乐和效果声同时出现时,往往是压低音乐而加强效果声。当然,在一些以音乐为主的节目中,音乐是主要的,而不是陪衬。总之,要合理安排三种声音,使它们“各尽所能”。

声音合成的具体步骤如下:

(1)连接设备:放机CH1输出接调音台1号线路输入,CH2输出接调音台2号线路输入。录机的CH1输出接调音台3号线路输入。调音台音频输出接录机CH2线路输入。

(2)配音带放入放机内,原版带放入录机内,并确认声音的分配:

原版:CH1:效果声、同期声;CH2:空白。

配音带:CH1:解说;CH2:音乐。

(3)调整解说、音乐、效果声三个分推子的位置、总推子的位置、录像机上2声道(CH2)音量电位器的位置,使三者之间比例合适、录像机上录音电平合适。一般应先把解说的音量调好并固定,再调试效果声、音乐的大小,并通过监听喇叭,确定出效果声、音乐的强位置和弱位置。

(4)寻找编辑入点:利用搜索分别找到配音带和原版带的第一个镜头第一幅画面,然后将放、录机计数显示器清零。这样,解说、效果声和音乐三者之间开头就对齐了。

(5)在编辑机上按下2声道插入钮(CH2)。为慎重起见,可用预演钮检查一遍,确认编辑点准确、插入声道准确。

(6)按下自动编辑钮进行插入编辑合成声音。在此期间,解说的电位器位置一般在最大位置不动。用双手同时操作调音台上的效果声和音乐,使之与解说相互配合;没有解说时,音乐及效果声可稍大一些。

(7)如果出现操作失误,不必重新开始,可根据数据显示,就近找一画面作为入点,继续混录。这个入点最好选择在音乐开头或者无效果声和音乐的解说词语气间隔期开始,直到全部结束。

(8)将1声道上的同期声、效果声消除。将1声道(CH1)录音电平置于0处,用插入编辑方法,消除节目带上1声道(CH1)的声音。

【本章练习题】

1.将下面一段文字分出镜头,并画出每个镜头的草图:

倾盆大雨笼罩着巨大的罗生门城楼。城门洞的石阶上,一个和尚和一个打柴人抱膝相对而坐。“不懂,简直不懂!”打柴人突然说。和尚不解地看着打柴人。长时间的沉默。雨更大了。罗生门城楼若隐若现。

2.试用10个镜头描述雪天一农户家中,一家人围坐在煮着野味的地炉边等待吃饭的温馨场面。

3.设计一组电视节目的连续镜头,运用下列技巧和手段:

全景、特写、近景

【本章参考文献】

1.埃德加·E.维利斯等:《电视脚本制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年版。

2.项仲平编着:《电视节目策划》,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3.孟群编着:《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4.艾伦—沃库尔:《电视制作大全》,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版。

5.海博特:《电视节目制作手册》,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4年版。

6.郑利民、李亮:《电视制作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7.宋家玲、张宗伟:《电视片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8.王泰兴:《有声传播语言应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9.迈克尔·罗宾格:《纪录片导演》,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