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图片报道
18683400000041

第41章 图片报道评价(2)

“荷赛”在初选图片报道作品时就有一个惯例,只看画面,不看文字说明。这样做并不是对文字说明的轻视,而是在时间条件的限制下,评委们择取新闻图片的相关核心因素所做出的优化选择。一方面,评委们是为了避免文字内容会引起评委们的感情和态度变化;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强调视觉因素在图片报道中的支配性地位。文字说明虽然是新闻图片的必备要素,但是人们的阅读顺序毕竟是先看图片,再看文字说明,如果图片不能抓住读者,文字说明也就没人去看,无论它叙述的是何等感人的事件,都是徒劳无功的,不再有什么意义。

新闻对象自身的形象客观地存在着强弱之别,因此,新闻图片的形象构建需要一定的摄影技艺来对形象性较差的新闻对象进行突出表现,这样可以更好地构建新闻图片的画面形象,增强图片画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只要条件允许,摄影记者就应该把摄影技艺锻炼娴熟,通过曝光控制、构图选择、光线造型、镜头效果等技术的运用,尽可能加强新闻图片的形象性。

2.瞬间要素

“瞬间”作为新闻事实的一个个断面,打破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连续性阅读的习惯,使人们的思维突然停顿下来,重新审视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特殊结点,感受着“瞬间”赋予新闻图片画面的那种不同寻常的特殊魅力。不管是决定性瞬间还是那些非决定性瞬间,只要选择和运用恰当,都会成为新闻事实的最好阐释,都会留住读者的目光。

图片报道是摄影记者对新闻事实特定瞬间的选择,是对新闻事件、新闻现场“瞬间”的截取与定格,这一点无须多言。这一特定的“瞬间”是否能够充分说明新闻事实的有关信息,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提示新闻事实的有关信息,反映了摄影记者的水平,也是对图片报道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3.冲击力要素

图片报道的视觉冲击力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新闻图片通过新闻现场的瞬间呈现实现对读者的视觉冲击;二是通过视觉冲击来引发对读者心理的冲击。视觉的冲击负责牢牢地吸引读者的目光,心理的震撼负责激发读者心理活动,促使读者进行情感的投入。读者情感因素的跟进与变化,是图片报道实现传播效果的最高境界之一。

视觉冲击力是图片报道的感染力来源之一,我们说用形象来感动读者,其实就是在情感层面上来冲击读者,因此,视觉冲击力越强的新闻图片,其评价等级就越高。可以说,具有视觉冲击力是高水平图片报道作品的特征,是评价高水平新闻图片的最突出标准之一。

三、文字说明要素

文字说明和新闻图片一起共同完成新闻信息的完整要素。从实践层面来看,很少有单纯的新闻图片能够完成信息传播的任务。单独图片显然无法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结果如何等这些新闻要素。在涉及交代新闻事实的五个W和一个H时,就必须文字说明出马。

我们当然不能单独地来评价文字说明,必须把文字说明与新闻图片结合起来,看看文字说明是否精练、简洁、完整、准确地交代了有关新闻事实的新闻要素。不恰当的文字说明不但影响图片报道的质量,还有可能造成新闻图片的失实。文字说明的模糊,有时还会引发人们对非新闻图片的误读,把艺术摄影误解、误认为是新闻图片。因此,文字说明必须纳入图片报道的评价体系之中。

第二节图片报道评价的附加要素

对图片报道的评价一方面要考虑图片报道本身的因素,即前面讲到的核心因素,这是图片报道的硬件条件,不具备硬件条件,图片报道肯定是不成功的。在硬件条件基础上,图片报道还具有一些附加因素,就好比图片报道的软件,图片报道在加上这些因素后,就变得影响更大,价值更高,传播效果更好,也就越成功。这样的因素有:图片报道题材因素,图片报道的社会、人文因素图片报道所包含的摄影记者劳动价值因素,等等。

一、题材要素

图片报道的题材总是与特定的新闻事实相联系,不同的题材所包含的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并不一致,存在着高低之别。一般而言,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相比、硬新闻与软新闻相比,前者的新闻信息密集,新闻价值相对较高。战争题材、灾难题材、政治题材、社会热点等对社会能够产生重大冲击的题材也比其他题材更具新闻价值。可见,题材重大,其社会影响就大,这是事实。题材的因素也影响着对图片报道的评价,在对图片报道的评选中,图片报道作品的题材越是重大,就越有可能获得较高的评价,获奖几率相对就高。

尽管对题材重要性的认识,不同国家的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法也许并不一致,但是,题材对图片报道的作用毋庸置疑。“有些人认为,激发读者兴趣、吸引他们目光的关键取决于照片的题材因素。有关爱情和战争的照片比农耕、经济类的照片更具有吸引力。研究表明,无论拍摄技术如何、无论照片质量怎样,有一类照片的被拍摄对象总是比其他一些照片更具有内在的吸引力,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图片报道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题材能够影响人们对该新闻图片的判断并对之产生好感,于是,有些摄影记者特别迷信题材的重要性,成为“唯题材论者”。他们认为题材是图片报道成功的关键,唯有拍摄到重大题材的新闻图片,才能得到社会和比赛评委的认可。事实上,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真实的情况是:题材并不是决定图片报道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题材因素只是表明新闻价值含量的内容要素,它的内容需要通过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摄影记者用图片把题材所包含的新闻价值表现出来,才是图片报道评价的重点所在。这样的评价才是公平的,有意义的,才能用评价的手段来推动图片报道实践向前发展。

知名摄影记者曾璜认为,从题材上说,关注和拍摄具有国际影响的事件,如中国的SARS事件、三峡工程、北京奥运会等确实无可厚非,但是,评价图片报道并不是评价新闻事实本身的重要性,也不是评价图片的美与不美,而是应该评价对于某个新闻事实是否通过摄影手段表现得充分和恰当,如果新闻图片用形象化的表达方式较好地实现了所应该传播的新闻信息,那么它就应该被认为是成功的。对摄影记者来说,有些重大的题材是受个人身份和媒介地位等诸多条件所限制的,有时明知有重大题材的新闻要发生,但是自己不具备去现场进行拍摄的条件,因而,用这个标准来对摄影记者进行评价是不够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比题材更重要的是摄影记者的思想,其中包括对相应题材新闻事实的主题进行提炼,也包括对新颖的、恰如其分的形式运用的思考。这是摄影记者对图片报道“新意”的追求,也是衡量摄影记者优秀还是平庸的一个重要尺度。

美国摄影家A.法宁格认为,在摄影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主题因素而不是题材因素。相比较而言,题材是死的,而图片报道的主题是由摄影记者自己选择和提炼的,它体现了摄影记者对如何表现对象的方法和形式的思考。

法宁格把摄影和写作进行比较,他认为,摄影和写作都是交流思想的方式,但是摄影通常被称为“图像的语言”。一个精神正常的作家,只有他确信有了值得说的内容和读者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伸手去写。从事摄影的人如果在“无话可说”的情况下拿起了相机,这种没有主题的行为结果就很严重,不管拍摄的是什么题材,他们所拍出来的东西大体都是没有意义的老一套,不能引起任何人的兴趣,也包括他们自己在内。事实上,全世界每天都有很多这样的照片问世,原因很简单,有好多摄影记者拍了这样的照片,并被某些“容易上当”的图片编辑拿去刊发了。这些照片的主题缺乏意味,只不过是“视觉上的废话”。

二、社会、人文因素

社会、人文因素实际上是图片报道中的主题因素,它表明摄影记者的关注点和价值指向。图片报道作品是摄影记者的创造性劳动产品,它是摄影记者对新闻事实瞬间的选择截取,渗透了摄影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个人判断,体现了摄影记者对社会问题的态度。而那种带有社会责任意识、人性关怀情节和人类使命感的图片报道会深深地打动人心,赢得评价者的尊重与认同。这些有助人类自身发展的社会、人文因素,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因素而存在,它通常是结合特定的新闻事实,通过特定的视角解读,借助于富有震撼力的表现形式而综合体现于图片报道的内容与形式中。这些因素与其说体现图片报道的价值指向,倒不如说正是这些因素实现和升华了图片报道传播新闻信息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