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王所封的秦就在“汧渭之会”。这块地方虽占尽地利,但面积极小,既没有主权,也没有治权。说它没有主权,是因为它仅仅是一个“附庸”。“附庸”是西周封土的一个等级,封地不超过五十里。《孟子·万章下》中说封地不超过五十里的都不归天子管,而是附属于诸侯,叫做“附庸”。说它没有治权,是因为这块土地在周王畿内。所谓“王畿”,指的是都城所管辖的区域,也就是城市的郊区,为都城直接统治,自然没有独立的治权。
而大骆的嫡子成却继承了犬丘,那可是面积很大的一片土地。只因为申侯一番大道理,非子就失去了这个咸鱼翻身的好机会,一直等到后来的秦庄公大破西戎,才把先祖大骆的犬丘吞并了进来。说来轻松,可这一等就是近百年。话说回来,大骆的嫡子成虽然继承了犬丘之地,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因为这块地是带有政治任务的,那就是要抚和西戎。到了后来,西戎造反,首当其冲的就是大骆的这一族,结果被全部杀光。试想,如果非子继承父业,得到了犬丘,命运又会是怎样呢?
用鲜血赌明天
虽然有了封邑,但对于当时的嬴秦而言,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想有封国,显列诸侯,提高政治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对于像他这样的异族而言,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更是超乎想象。
非子被封到秦地后恢复了嬴姓,号为秦嬴。秦嬴向下经秦侯、公伯,三代传到了秦仲手里,当时正值周厉王在位。周厉王是西周第十位君王。他在位当政的时候,周王室的势力已经非常弱了。当时又是外族入侵、诸侯内乱,贡赋锐减、国库空虚。可这个厉王不但不思勤俭治国,反而变本加厉,巧立名目增加赋税,来满足自己荒淫的生活。当时,厉王手下有个叫荣夷公的佞臣。他为厉王出了个馊主意,就是对重要物产征收“专利”税。比如,不论贵贱,凡采集山上的药材、砍伐山上的柴薪、捕猎山上的鸟兽、网捞河里的水产等都要纳税。这是明目张胆的巧取豪夺,不但老百姓反对,那些王公大臣也强烈不满。《史记·周本纪》记载,大夫芮伯就曾经力谏厉王说:大王还这样听信荣公“专利”的鬼点子,会造成大难,周王室恐怕不保啊!但是厉王一意孤行,不听劝谏,继续实行专利政策。由于厉王的盘剥,使得大贵族相互兼并,奴隶、平民和小贵族们生活困苦,流离失所。厉王还不让老百姓有丝毫的言论自由,以至于行人来往,只能以目光、眼神来示意招呼。
于是,周朝国势更加衰落,朝政更加腐败。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厉王朝政的昏乱让处于西北的犬戎有了可乘之机。他们杀掉了居住于犬丘的大骆和成的后代,占领了犬丘,起兵反叛周室。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里,犬戎不时侵袭西陲,甚至深入王畿之地,迫近镐京,给周朝的西北边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内忧外患之下,火山终于爆发。公元前841年,老百姓发动了暴动,包围了王宫,袭击厉王。厉王只好逃出镐京,越过黄河,逃到周朝边境彘(今山西霍县),后来死在了那里。
周厉王死后,召公(召穆公虎)和周公(周定公)暂时管理了一段朝政(历史上称之为“共和”)后,厉王的儿子宣王继承了王位。宣王继位后,决定把安抚边境、打击犬戎作为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来抓。看来,内忧尽管让人头疼,但外患却可能真的会导致亡国。公元前824年,也就是宣王在位的第四年,宣王任命秦仲为大父,征讨犬戎。但嬴秦一族的势力不足以对抗西戎,结果大败而归,而秦仲本人,也为西戎抓了,最终客死异乡。
但这次挫折丝毫没有动摇周宣王打击西戎的决心。秦仲虽然已死,但他的五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周宣王把他们召集起来,鼓励他们子承父志,继续伐戎。但是,这次宣王给予的不再只是精神上的激励,而且还有军事上的援助——兵马七千。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西周、春秋时代,战争的主要形式是车战。当时的战车上载三名士兵,左面的那个负责射箭,右面的负责对打,中间那个是驾车的,而每一乘战车,又配备步兵十人。交战时,车驰卒奔,互相应合。七千名战士,能配战车七百乘。对于宣王初年的周王室来说,这已是很高规格的军事部署了。
秦家兄弟争气得很。他们在王室军队的辅助下,最终把西戎打了个落花流水,大胜而归,收复了被犬戎占领了二十多年的西陲之地。这次战役,虽然不能说彻底解除了西戎对嬴秦的威胁,但总算遏制了戎人的猖獗势头。说说轻松,但其实这一仗打得异常艰苦,并且转战了很多地方。《诗经》中有一首诗《采薇》,相传就是出征犬戎的将士写的关于对战争的感慨:“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随风摇曳;如今回来路途中,雨雪交加。我慢慢走在路上,没有人知道我的哀伤。”这些充满忧时伤事的诗句,直到今天仍然在诵读和传唱。
这次战役,不仅扩大了嬴秦一族的生存空间,也消除了周王室的西防隐患。鉴于嬴秦在抗击犬戎的斗争中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周宣王把原先分封给嬴秦一族的土地,连同其祖先大骆的封地犬丘在内,重新给了秦庄公,封他为西陲大夫。
西陲大夫是个什么级别的官职呢?按照周代的贵族等级,可以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和士。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土,是“领主”,领土都可以世袭。按照“大夫食邑”的说法,大夫可以在世袭地享有自己封地的收入,除向王室交纳一定的贡赋和提供一定的军役、劳役外,其余全部归他们自己享用。
至于“西陲”,应该仍属于西都镐京的西北边界,包括非子的封邑秦和大骆一族的犬丘在内。否则,宣王也不会把这两块地方连成一片封给秦庄公了。我们上面说了,周公东征以后,实际上有两个都城,一个是西部的镐京,另一个是东部的成周。西都王畿以镐京为中心,南抵汉水之北,东与成周王畿相接,西达甘肃天水一带。西陲大夫就是以今天甘肃省天水市一带为食邑,以犬丘为根据地的第三等级贵族,身份不如诸侯,负责保卫西周宗室的西大门。
至此,嬴秦终于成了贵族,也当上了周王室的官,政治地位大大提高。嬴秦的这些成就,都是用鲜血和泪水换来的,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特别是秦仲被犬戎所俘,客死异地,成了嬴秦一族永远都抹不去的耻辱。
话说回来,所谓的西陲大夫,说起来好听,其实不过是周室一条看家狗。封你个小官,你就要给我卖命,为我看家护院,为我守卫边疆,为我抵抗西戎。还是那句话,嬴秦一族唯有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换来一颗红枣吃。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嬴秦一族在犬丘和犬戎进行了艰苦而残酷的斗争。秦襄公元年,襄公把自己的妹妹缪嬴嫁给犬戎的丰王为妻,企图通过这种传统的和亲办法稳住西戎。没有想到,这种办法几乎没有起到作用,襄公二年,西戎就大举进犯,围攻犬丘,世父(襄公的哥哥,庄公的长子,为报祖父秦仲被杀之仇,主动让位给弟弟襄公)带兵迎击,却被戎人俘虏。过了一年多,戎人才放回了世父。就这样,这种拉锯战式的侵略和反侵略斗争一直持续着,直至西周灭亡。
从西陲大夫到王室诸侯
周宣王继位以后,整顿朝政,励精图治,西讨犬戎,东征淮夷,使得已经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但宣王的中兴,为时短暂。宣王到了晚年,渐渐地固执己见,听不进不同的政见,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宣王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用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睦。宣王三十一年,发兵讨伐太原戎,三十六年,又攻伐条戎、奔戎,但都归于失败。三年后,宣王又起兵伐申戎,虽然取得了胜利,同年却在千亩之战中被姜氏之戎战败,丧失了可供调遣的南国军队。同时,长期的战争浪费了大量的民力财力,使得本来就蓄积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幽王继位。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代君王,是西周的亡国之君。周幽王在位时,比他的爷爷周厉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昏庸无能,荒废朝政,沉湎酒色,天灾人祸又屡屡发生。大厦将倾,可幽王不但不知悔改,还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任用贪财好利、善于逢迎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国人怨愤,诸侯不满。他宠爱艳妃褒姒,对她的话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在褒姒的怂恿下,周幽王竟然废掉了太子宜臼(正妃申后之子),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逼迫申后与宜臼逃回申国。这就为后来申侯与犬戎的勾结叛乱埋下了伏笔。
最为荒诞的还是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博得褒姒的一笑,竟然下令:宫内宫外人等,能让褒姒一笑者,赏赐黄金千两。于是,虢石父献上了烽火戏诸侯的计策,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有个叫郑伯友的大臣劝阻周幽王说:“烽火台是为了战时救急用的,国家大事,怎么能开玩笑?大王现在这样戏弄诸侯,拿他们当猴耍,如果到了真有急事的时候,诸侯又以为大王在戏弄他们,不派兵相救,那该如何是好啊!”
可脑子里只有美色的周幽王哪里听得进这些忠言劝告。临近的诸侯看到烽火台上起了狼烟,以为犬戎真的打过来了,纷纷带领兵马前来勤王。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家伙儿都愣了。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大家辛苦了,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本王和王妃放烟火玩玩儿,你们回去吧!”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儿,只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了虢石父一千两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