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个人主义时代之共同体重建
18686500000001

第1章 总序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明确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属性。因此,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伟大实践,我们的社会建设无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吸取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社会建设方面的理论成就与实践经验。这是因为:

第一,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他们不仅积累了丰厚的物质文明基础,其社会在经历了多次的激烈振荡和翻天覆地的变化后也基本上趋于平稳;与此相应,在西方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围绕着社会团结、社会正义、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等公众议题也建构起了丰富多彩、视角多元的与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这些知识成果作为精神文明的积累和象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之一。

第二,我们的社会建设无疑要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要坚持中国特色。如今,我们已置身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无论是社会建设所要应对的问题和风险,还是社会建设可利用的资源,乃至社会建设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全球互通性。在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那些与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的理论与经验成果,特别是在当代新的语境中所产生的成果,对我们的社会建设实践而言,比以往具有更加直接的可借鉴性。正是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决定翻译出版这套译丛。

在选择译丛的书目时,我们有以下几点考虑:首先,主要选取近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其次,注重那些与当前我们社会建设实践的具体任务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再次,注重那些关注社会自我建设、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与生长的成果。

愿此译丛能有益于我国社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是为序。

周晓虹、王小章

2009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