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经济地理
18686700000034

第34章 工业物流地理(15)

近年我国轿车工业发展快,但自主知识品牌少,创新能力增长缓慢。到2006年前后形成奇瑞、吉利、红旗、夏利、中华等自主品牌企业,奇瑞以年销20多万辆居首位。吉利从1997年起在临海市城东的800亩荒地上自主研制生产汽车,经历“低价”产销经济型轿车、提高质量、创新三个阶段,2003年起面向内销、出口两个市场,至2006年拥有临海、路桥、宁波、上海4个整车、3个发动机生产基地,具备年产20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产能,跻身中国汽车行业10强。

我国汽车工业产品结构逐步趋于合理。2004年,商用汽车与轿车所占比例分别为54.12%和45.88%;在商用汽车中,重型车、轻型车的比重持续上升。

2.船舶制造业

(1)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现状

现代化大型船舶号称“移动的城市”,故船舶制造不再是简单地用“焊接”等工艺的传统产业,而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相结合的产业。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造船中心东移,为中国内地造船业发展提供商机。我国目前的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廉,加之经多年发展,造船技术提高较快。但是,船用设备(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主要载体)仍需大量进口,与世界造船大国日本、韩国相比有差距。

世界造船企业50强中,按订单排名,日、中两国各有15家,韩国9家。但韩国有7家占世界前列,地处蔚山的“现代重工”居首位。韩国企业主要招揽高附加值超大油轮和液化天然气船订单。

中国内地造船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年造船能力由1982年前的30万~40万载重吨提高到2004年的800万载重吨;造船份额从占世界第17位上升至第3位,仅次于韩、日;2005年造船产量12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造船份额的18%,预计2010年达25%。

我国的建造巨型油轮(VLCC)、超级油轮(ULCC)的造船基地布局扩展迅速:1999年中国内地仅有36万吨级油轮修造能力的造船厂2家(大连、山海关);至2002年,可建造30万吨级船的造船厂有8家;2003年再增至12家,其中有7家专造新船,2家专门修船,2家修造兼备。

按照我国船舶工业统计快报数据,2006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比2005年提高2个百分点,我国造船产量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三;新承接船舶订单42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0%,占世界市场份额30%,比2005年大幅提高7个百分点,位居世界第二;手持船舶订单6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3%,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4%,比2005年底又大幅提高了6个百分点。单纯从数量统计来看,我国造船与韩国、日本的差距正大幅缩小。

(2)船舶出口实现双突破

1)吨位

2006年,我国的船舶出口突破1000万吨,达到117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占完工总量的81%。

2)金额

按照行业协会的统计,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913家船舶工业企业(包括船配和修船等)共完成出口交货值780亿元,同比增长61%。据海关统计,船舶产品出口金额突破80亿美元,达到81.1亿美元,同比增长74%,高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幅45个百分点。

2006年,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32个国家和地区,比2005年增加19个。对德国和新加坡两大市场的出口额实现成倍增长,总计占比达到30%。

(3)船舶制造业布局

我国主要造船企业有“中船重工”(军民用造船)、“中船集团”、大连船朋重工等。除少数船型以外,中国已能够建造符合各种国际规范、航行于任何海域的船舶;我国船用柴油机、甲板机械等产品的制造水平也已提高。船舶工业已成为我国的出口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出口船最大载重吨位为33万吨级;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出口到13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品种从一般货轮、油轮发展到多用途集装箱船、高速车客滚装船、大型冷藏船、采油平台等。我国向发达国家(地区)出口船舶的比重达70%以上,其产业布局已形成以东部沿海为中心的6个造船出口基地:上海、江苏、大连、广州、福建、山东。

我国造船企业太多,布局分散,无序竞争,而船用设备研制滞后,对进一步发展不利。

至2004年,中国内地有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645家,船舶工业布局主要分布于沿海、沿江一带,上海、大连、南通、广州、天津、青岛、马尾是主要的海轮制造中心;重庆、武昌、芜湖、九江、南京、哈尔滨则是内河船舶修造中心。

我国正在建设中的大型造船基地陆续接单,成为2006年承接船舶订单再创历史新高的有力支撑。据行业协会的初步统计,新增能力的接单量约占订单总量的三分之一。

其中,长兴造船基地已累计接单700余万载重吨;龙穴造船基地首批接获4艘VLCC;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承接2座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的订单。新接船舶订单中,油船成交量比2005年增长了2.3倍,占订单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39%提高到51%。其中,超大型油船(VLCC)增速最快,全年共承接40艘1280万载重吨,占油船总量的近六成。

目前,我国油船的比重提高到50%,散货船的比重下降到29%,集装箱船的比重仍保持15%。VLCC已达55艘,超过全球总量的1/3。17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手持订单达53艘,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5%。

高新技术船舶取得突破。2006年,高新技术船舶生产经营都取得了较大突破。例如,自主设计建造的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烟大火车渡船成功交付并投入运营;LNG船实船建造进展顺利;首次批量承接了5艘30万吨级矿砂船及10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实现了新的突破。LNG船、小汽车运输船、工程船等高新技术船舶的比重也明显增加。2006年,我国首次承接了美国NOBLE公司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改装工程,海洋工程装备实现规模化建造,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断提升。

4.3.6 电子工业

1.电子工业发展概况

随着新技术发展浪潮的冲击和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等方面的迫切需要,以及居民消费热的出现,近10多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已成为全国的“领先产业”。1980年我国内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的产值仅有100亿元,1996年增至2982亿元,2006年销售额4.75万亿元。电子工业超过纺织、化工、冶金、电力等,在全国39个工业部门中居首位,成为全国工业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但是,作为其核心的软件业发展迟缓。1995年中国内地软件业销售收入仅68亿元,至2006年达4800亿元,但仍只占世界软件业规模的6%。从21世纪初起建设11个国家级软件基地,促使软件业发展。但目前我国软件企业仍然小而分散,且核心技术多为外企掌控。

2.结构变化与布局

(1)投资类产品拉动力增强

在内部结构方面,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微电子技术已成为现代通信与信息业的硬件基础,产品结构在调整中按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量中,以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为主体的投资类产品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带动整个产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动力。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福建沿海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电子工业以出口元件为主;1986年开始,消费类整机出口增长,并带动出口结构变化;1994年出口124亿美元,2006年增至3640亿美元。贸易顺差变化亦较明显,2005年顺差1018亿美元。家电及工业机械领域,在2001年时仍为逆差(-18亿美元),到2005年,顺差逾700亿美元。投资类产品出口增长,使出口结构改善。但产品出口中多属加工贸易出口方式。

微电子产品虽增长快,但主要集中于芯片的加工生产。芯片产业包含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个产业群,它可带动一个包括化工、材料、设备制造、电子在内的庞大产业链发展,故芯片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且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但发展芯片产业对技术设备、原材料、环境要求苛刻,投资一条12英寸的芯片生产线需25亿~40亿美元。因此,芯片产业的发展要有国家整体工业、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做后盾。近40年我国芯片产业发展滞后,21世纪初出现芯片投资热,但高端芯片生产短缺。至2005年,我国内地集成电路产量200亿块,销售额700亿元,只占全球的4.5%。

(2)布局情况

目前,电子产业布局已由少数几个点扩展到多个省、自治区。我国出现了一批电子信息产业较发达的城市:深圳、上海、北京、天津、大连、东莞、惠州、昆山、珠海、杭州、无锡、苏州、福州、厦门、绵阳、成都、咸阳、西安。

英特尔公司在大连建设先进的芯片厂,影响芯片工业全球布局态势。这个亚洲首家圆晶生产厂,曾有多国争取,最后选定大连,主要考虑高素质员工有保证,且工资不高,接近市场布局,贴近下游厂商。

(3)软件产业布局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具有战略性的先导产业。但我国软件业发展滞后,并已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此,近年我国制定软件振兴纲要,形成几家软件骨干企业。

布局方面,我国从21世纪初起在11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大连、济南、长沙、珠海、杭州、西安)建设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以利于软件企业的资源整合,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为促进软件出口。2004年初,我国决定在上海、大连、深圳、天津、西安、北京6城市建设国家软件出口基地。

案例分析

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秦山镇,濒临东海杭州湾,并且邻近上海、杭州等特大城市。在起初的规划中,秦山核电站一期仅具有试验性质,它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成熟的压水型反应堆技术,建设单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并由中国自主承担整个电站的设计、建造、设备提供和运营管理工作。一期工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主导推进,于1985年动工,1991年12月首次实现并网发电,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投产的唯一一套核电机组。机组在测试运行了两年之后,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一期建成后不久,秦山核电站又先后开工建设了二期和三期工程,并引进国外技术力量和国内地方政府资本参与建造。二期工程依然由中国自主承担设计、建造和运营任务,采用压水型反应堆技术,安装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于2004年建成,并正在筹划继续扩建。三期工程由中国和加拿大政府合作,采用加拿大提供的重水型反应堆技术,建设两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于2003年建成。目前秦山核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290万千瓦,已成为中国一处大型的核电基地。

在秦山核电站所在的浙江省目前有两座可为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配套的抽水蓄能电站:天荒坪和桐柏。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安装6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桐柏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安装4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

思考题

1.工业物流有哪些特点?

2.工业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有哪些?

3.我国纺织业生产基地布局怎样?

4.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如何?

5.炼油厂布局原则有哪些?

6.新炼油厂择址的要求有哪些?

7.火电站布局要求有哪些?

8.简述我国主要钢铁企业、生产基地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