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经济地理
18686700000061

第61章 物流分区地理(5)

⑦物流教育与培训取得成果。山东省高校已设立“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开始培养物流硕士、博士研究生。物流职业培训更加广泛。从业资格认证工作开始起步。

(2)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山东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体制需进一步完善;物流企业存在小、散、弱、差的问题,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工商企业自营物流业务比重过高,物流业务社会化率偏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物流设施的建设与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还有距离,物流技术标准不统一,物流人才匮乏。

(3)物流业发展目标

山东省物流发展的总体目标为:经过5年的发展,在全省基本建立起以鲁东、鲁中、鲁南三大物流区域为主体,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口为龙头,青岛前湾港等10大物流园区、淄博鸿运物流中心等20个物流中心、三联家电总公司物流配送中心等15个商贸配送中心为重点,山东中邮物流有限公司等20户物流企业为骨干,京沪铁路、京九铁路、胶济铁路、菏兖日铁路、济青高速、京福京沪高速山东段为主要通道的,便捷准时、经济合理、陆海空相连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国际物流系统、快速物流系统、城市物流配送系统三大物流系统;省200户重点工业集团率先实施现代物流管理,降低“两项资金”占用,使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由21%降低到18%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的比重达30%以上。

8.4 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

8.4.1 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概况

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公里。该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农业发达,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水产资源也非常丰富,着名的舟山渔场、嵊泗渔场、长江口渔场均在其附近海域;大陆海岸线近1000公里,长江优良岸线600公里;由上海、宁波、舟山、南京、镇江等组成的港口群,与世界上16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现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现代化综合运输网。通过长江水运大动脉,可以沟通面积180万平方公里,人口3.5亿,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占全国半数的整个长江流域,市场极为广阔。

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矿产资源除了江苏省外,另外两省市不太丰富。

上海陆上能源矿产匮乏。在长江口海底发现有锆石、钛铁矿、石榴石、金红石等重要矿物。近海油气资源丰富,具有我国近海海域最大的油气盆地,油气资源储量约60亿吨油当量,附近黄海经过调查和勘探,也发现油气资源估算储量2.9亿吨油当量。

浙江非金属矿产比较丰富,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目前浙江已发现各类非金属矿产60余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30余种。明矾、沸石储量最大,质量较好。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石煤、吸凡石、叶蜡石、伊利石居全国第1位,萤石第2位,硅藻土排名第3,较重要的矿产还有绍兴漓渚铁矿,青田、永嘉等县的钼矿,长兴、建德等地的煤矿以及石灰岩和多种稀有金属。砩石、硅灰石、珍珠岩、高岭土、花岗石、大理石、膨润土和水泥灰岩等储量在全国都占有一定的优势。

江苏省的优势矿产是有色金属、黏土类、建材和稀有金属、特种非金属。目前已发现的矿产品种100种,已探明储量的67种,其中建材、黏土等34种单矿储量列全国前10位。全省已发现的矿产地900多处。铅锌矿同时伴生银及部分金等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是本省较丰富的矿产资源。稀有金属锶储量居全国首位。熔剂石灰岩、白云岩、蛇形岩、萤石等冶金辅助原料等资源也较丰富。黏土类矿产有凹凸棒石黏土、膨润土、陶土、塑料黏土、瓷石等,品种齐全,量大质优,居全国首位。建材矿产如水泥灰岩、石膏、大理石、浮石、凝灰岩、珍珠岩、蛭石、岩棉用玄武岩、硅质黏土、玻璃用石英砂、石英岩等也储量丰富。此外,江苏省还有石榴红宝石、蓝宝石、水晶等宝石类矿产及特种金刚石砂矿等非金属矿产。

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虽然陆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但每年接待国内外的游客占全国的1/3和1/4。

上海的名胜以人文景观为主。浙江是中国着名的旅游胜地,旅游景点众多,类型丰富,有重要地貌景观800余处,水域景观200余处,生物景观100余处,人文景观100余处。江苏省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遍布全省各地。

8.4.2 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经济

1.产业发展现状

(1)经济状况

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是中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整个长江流域开发开放的“龙头”。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加快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的步伐,其目的是使上海尽快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进而带动起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及长江沿岸地区的经济振兴。上海是中国的最大城市,也是远东大都市,又是中国的重要综合性工业基地和科研基地,在全国国民经济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江苏省和浙江省也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它们不断扩大开放程度,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宁波、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近年来,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靠改革和开放两轮驱动,使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细胞被激活,推动社会进步的生产力被释放。2007年,这一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46672亿元,占全国的18.7%;进出口额5217.06亿美元,占全国的37%;外商实际投资额277.5亿美元,占全国的50.1%。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其他地区。

(2)产业结构

该地区产业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导,且制造业的结构升级显着。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的制造业经历了显着的结构转变:现代制造业比重显着上升,传统制造业比重显着下降。一方面,1992-2002年,按两省(浙、苏)一市(沪)的工业总产值计算,比重显着上升的现代制造业行业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从5.02%上升到了8.0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从5.67%上升到了7.5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从4.24%上升到了10.10%,这三个行业合计上升了10.72个百分点;此外,医药制造业也从1.71%上升到了2.01%。另一方面,一些传统制造业行业的比重显着地下降了:纺织业从17.81%下降到了10.4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从6.95%下降到了5.00%,这两个行业合计下降了9.29个百分点;此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也从2.27%下降到了1.96%。

从经济发展的长期取向来看,目前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处于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的阶段,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从与全国对比情况来看,2005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4∶47.3∶40.3,东部沿海地区的为5.7∶53.9∶40.4,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上海第三产业迅猛增长。

2005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4588.3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2%。上海三次产业比重由2001年的1.3∶50.8∶47.9变为0.9∶48.9∶50.2。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比重,在上海GDP排名中跃居首位。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从2004年的7∶53.6∶39.4调整为2005年的6.5∶53.5∶40.0,尽管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但是第二产业依然稳居首位。与之相符的是,浙江“十一五”规划草案中把“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作为未来五年的总体要求。江苏省在其“十一五”规划草案中提出,未来五年该省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高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力,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规划提出,未来将重点发展三次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布局。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使其进一步巩固、提升装备制造、纺织轻工、旅游业等长江三角洲的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利用长期积淀的教育、科技、人才、工业基础等优势,提高创新能力和设计制造水平,积极发展大型机械、整机装备、汽车、船舶和成套设备等产业,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纺织产业中心、服务制造中心、轻工日用品生产基地和轻纺贸易中心。

重点发展以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教育培训、中介服务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具有先导作用的新兴产业。

2.交通运输状况

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的交通在祖国大陆是最便捷的。正可谓水陆空立体发展。

上海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的国际港口城市,目前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上海有各种铁路专用线近百条。上海铁路将建立以直达快运为主线、内接港澳地区、北连俄欧、东通海外、西达中亚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上海公路遍布城乡,与沪宜、沪杭、沪青、沪太、曹安、松枫等干线公路相连,可通邻近各省主要城市及市内各区、县、乡、镇。

中心城区建成了“申”字形高架道路、“十字加半环”的轨道交通线和“三横三纵”的地面骨干道路,快速、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上海目前拥有两个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和浦东国际机场。上海港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港口,港区面积13600多平方公里。至2004年末,上海港拥有19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通达世界12大航区,与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业务联系。远洋航线有:从上海可以分别抵达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经第三地)、韩国、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以色列、地中海、西北欧、南非、南美、美国东西岸等地。沿海航线,可抵达从北到南沿海主要港口。长江航线,可直达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内河航线,通过江南水网可抵达江、浙、皖等省各大小港口码头。

江苏省境内现有“两纵一横一点”四条铁路主干线和数十条铁路专用线,可直达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2004年末,全省铁路营业里程786.8公里,铁路正线延展长度1482.6公里。铁路沿线各城市都拥有铁路货运站点,其中徐州西站和南京东站是两个路网型铁路编组站。江苏省的公路网络十分发达,2004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78262公里,新增75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24公里,密度居全国第一,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目前全省13个地级市之间都有高速公路相连。南京、徐州、连云港为三个国家级公路主枢纽城市。江苏省航道总里程为2.4万公里(不含长江干流418公里),占全国内河总里程的20.3%,港口总吞吐能力和万吨级泊位数均居全国首位。干线航道通航保证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优良闸次率保持在98%以上。连云港、南京港、镇江港、张家港、南通港为五大枢纽港。全省拥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徐州观音机场等9个民用或军民合用机场,开通省内外航线82条。鲁宁输油管道经过江苏省徐州,在江苏省境内全长356公里,输油能力2000万吨/年。

浙江铁路以省会杭州为枢纽,境内有杭州-上海、杭州经过江西、杭州-宁波三条铁路复线和杭州-宣城、金华-温州两条铁路干线,总里程1185公里。截至2004年,浙江省公路总里程达到46935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0.461公里/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已通车里程达1474公里。全省沿海港口34个,泊位87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8个,主要港口有宁波、舟山、温州、海门和乍浦港(已改名为嘉兴港),其中宁波、温州港为全国沿海主枢纽港。全省有内河航道1.04万公里,居全国第3位;干线航道10条,共1230公里;内河港口105个,年货物通过能力2.1亿吨。浙江现有萧山、宁波、温州、台州、义乌、衢州、舟山7个机场。

在“十一五”期间和2020年远景规划中,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将建五条城际轨道交通,总里程达815公里,形成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的“1~2小时快速交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