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18688400000001

第1章 杭州(1)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

一、学校概况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创办于1956年,为杭州市教育局直属的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校以“宏志、求真、关爱、超越”为办学理念,倡导爱心立校,责任强校,科研兴校,质量荣校。学校提出“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2001年在浙江省首创宏志班,并以“关注弱势群体,倡导刻苦精神,塑造健美人格,体现教育公平”为办班宗旨。九年来,宏志教育不仅为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提供了优质教育的绿色通道,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同时也成了杭州市教育系统十大民心工程之一,并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学校重视宏志精神的培育,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致力于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并通过“三志”教育(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高雅的志趣),努力促进全体师生从平凡走向卓越。

二、学校教科研历史及现行主要制度

一直以来,学校教科研工作机构设置健全,管理规范细致,经费落实到位。校长亲自分管教科研工作,并设有科研处,科研处主任享受学校中层正职待遇。近年来,学校基于社会转型时期教育所面临的种种困惑与教师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省教科院和市教科所的指导、引领下,科学决策,步步深入,层层展开,孜孜以求。学校制定并完善了《长河高级中学教科研工作管理条例》、《长河高级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等重要制度,通过了教科研中长期规划,指导学校教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三、学校教科研的成效及影响

学校在省内首创宏志教育,国内首创精神教育。自2001年开办宏志班以来,学校沿着宏志班的创办——宏志精神的提炼——宏志精神的培育——宏志精神的迁移——学生精神成长这一脉络做了大量的理论思考和行动研究。倡导教育必须有灵魂安顿的设计和精神居所的创建。科研兴校,成果丰硕。《宏志精神迁移的实践研究》获省、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被评为省、市教科研先进集体。课题《宏志精神引领下学生精神成长的行动研究》被列为2009年度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先后开发并出版了《宏志》、《映日荷花别样红》(被中宣部定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辅助读本)、《感召》、《雏鹰》、《红烛》等一系列校本课程。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共发表、获奖论文达176篇。其中陈立群校长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了20余篇论文;已5次应邀为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高中校长班授课,并受聘为兼职教授;应邀前往北京、天津、四川、江西等省市及省内杭州、临海、金华、衢州、丽水、磐安、武义、桐乡、临安、桐庐等地为校长班、班主任班开设讲座,所到之处,好评如潮。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会在学校开年会时,会长燕国材教授认为:长河高中的精神教育,完全可以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在全国加以推广。

杭州第十四中学

一、学校概况

杭州第十四中学是浙江省历史最悠久的着名中学之一,创办于1904年,现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目前有专职教师145名,其中高级教师69名,省功勋教师1名,正教授级高级教师1名,特级教师7名,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班主任、省教坛新秀等优秀教师近30人,省奥赛主教练2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学校的追求。学校以和谐教育为特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德育上,学校以培养具有“正气、大气、灵气”的新时代中学生为目标;教学上,学校积极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和谐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人本和谐的教育,使学校形成了和谐、勤奋、严谨、创新的校风,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同时,学校在办学中面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专门聘请了美、英等国的外籍教师在校轮流执教。同时,还与美国COLLEGE BOARD(SAT总部)合作,成为在杭唯一的SAT考试注册单位。

走出国门,开放办学,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教科研历史及现行主要制度

学校教科处于1996年2月在原教科室的基础上成立。现有人员两名,在分管教学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学校教育科研的具体实践可概括为:“建好一支队伍、追求二个目标、当好二个角色、抓住三条途径、落实四项措施。”

(一)建好一支队伍: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育科研队伍

1.加强了科研领导和管理体制的建设。管理体制方面,在分管教育科研工作的副校长直接领导下,教科处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教科处由教科处主任和副主任组成。

2.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制定并由教代会审议通过了《杭十四中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条例》,同时还将对教师的科研要求纳入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职责》、《教师素质考核条例》、《青年教师培养考核条例》等制度中,保证教科研工作的落实。

3.建立了科研组织网络。教科处负责教科研管理工作,教研组长负责相应年级、教研组的日常科研工作的管理。

(二)追求二个目标:强化服务功能和形成特色科研

1.强化服务功能。倡导成为反思型教师,开展《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新课程校本实施和校本评价》的课题研究;实施案例研究,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个教育案例进行深入反思和研究;建立了“在研究中培训,在培训中研究”的校本研究型培训制度。

2.形成特色科研。学校以“和谐教育”为办学特色,学校追求的学校科研特色也是和谐,即科研与教改实践的和谐,科研与师生成长的和谐,科研与学校发展的和谐。

在实践中,学校在“和谐”的追求上主要落实在教育科研选题方面。在教育科研选题中学校坚持:

(1)档次高、重心低。教科研必须能够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服务。

(2)理念新,行动实。教科研必须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这就要求在理念上要新,同时在科研行动中要实。

(3)参与广,操作简。争取让每个教师参与其中,在教育教学的每个层面开展实践。

(4)实施“教研专题化、科研行动化、行动反思化”。学校把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起来,倡导教研专题化,以课题研究促进、提升教研的水平。

(5)科研实施机制:“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即学校规划综合性课题和教师自发进行的问题式行动式研究相结合。

(三)抓住三条途径:实践、学习和科研

1.实践:教科研必须扎根于实践,行动研究是学校科研的最佳选择。为此,学校教科处与教学处、学生处紧密配合,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2.学习:组织好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学校每月安排一个时间由教科处组织教育理论学习,各教研组、年级组在每两周一次的组内活动中,安排理论学习内容。

3.科研:针对学校办学中的问题,根据学校工作的热点、难点,找准切入口,做几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科研课题。

(四)落实四项措施:总结经验、推广成果、转变观念、完善制度1.总结经验:第一发现经验,通过总结与提升,促进风格教师的成长,建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第二发现问题,发现并研究学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调查研究,当好决策与管理的参谋。

2.推广成果:一是本校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完善,别人改革经验的学习与移植。二是构建特色,为建构学校的办学特色作贡献。

3.转变观念:一是通过宣传、学习引导教师、家庭转变教育理念。二是通过典型引路,树立科研先进典型,引导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

4.完善制度:一是加强监控过程,加强过程管理,落实科研中期检查的制度。

二是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全程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问题,提供建议。三是科研经费保证,每年学校科研经费都列入学校预算,保证了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教科研的成效及影响

几年来,学校认真落实科研兴校战略,在“提升科研水平、强化服务功能、创立科研特色、提高科研效益”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工作富有成效的。学校在1999年、2001年荣获“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近两年来教师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和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已超过300篇,有多个课题在省级获奖,其中《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研究》课题获得了省、市规划课题研究一等奖;国家级课题《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的研究》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的验收,获得好评;《英语TBL教学研究》获市第一届教师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任务型教学》一书;《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能力的思考与实践》获第二届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二等奖;《中西方文化——研究型校本课程》获得了省教研室课题评比一等奖、市规划课题三等奖;《资优生教育教学研究》获省教研课题评比一等奖和市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

一、学校概况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其前身为临平中学,创建于1952年,1998年1月更为现名并迁址临平振兴西路。校园占地120余亩,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办学条件现代化。

现有教职工208人,其中全国中学十佳卓越校长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67人。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各类先进荣誉称号的教师有54人次。

迁址以来,学校高考上线率保持在100%,重点大学录取率60%左右,本科率98%以上;2007届的邵晓龙同学列全省文科第二名,2008届中4人总分进入省前100名;至2009年,共有26位同学被北大和清华大学录取。

二、教科研工作主要特点

(一)规划长远,制度健全

学校制定有《2004-2006学年教科研工作规划》、《2007-2010年教科研工作规划》、《教师教科研工作条例》、《教师教科研工作考核细则》等。健全的规划及制度,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二)科研目标定位明确

近年来,学校把教育科研的目标定位于新课程实施的研究上,定位于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研究上,定位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上,即通过校本教研,切实解决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中所面临的相对复杂的问题,引领教师进入研究状态,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变。

(三)注重专家引领,形成研究团队

学校主要领导带头作课题、搞研究,有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取得研究成果;学校高度重视专家引领,与华东师范大学签订了中长期教育科研项目合作协议,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学校与北京海淀区教委、深圳中学等五所省外中学联手开展关于课堂观察及高中新课程的实验研究,形成了“四地三校”教育科研网络。

(四)学校教研部门有效发挥职能作用

学校教科信息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抓学校重大立项课题的规划、申报立项、研究管理工作,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致力于发挥学术委员优势、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学术交流,起到学术咨询和参谋的作用。

三、教科研突出成就及影响

(一)课题研究,成果显着

1.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高中导师制”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获中央教科所区域德育创新征文活动科研成果一等奖。

2.省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施》,获杭州市第四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3.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入编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编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一书,也被省教育厅作为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参考方案。

4.省规划课题《高中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评比三等奖”。

(二)自主开发《课堂观察》,在全国引起积极反响

1.2007年5月8日,《中国教育报》以《让教师专业发展从单干走向合作》为题全面报道了学校开展课堂观察实验的情况,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2.2007年12月,学校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大中心联合举办“全国普通高中课堂观察展示与研讨会”,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400多位专家和教师到会研讨。

3.由沈毅校长主持的《听评课范式转型——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观察”的运用与创新》课题成果,同时获“余杭区第13届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和“杭州市第五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4.2008年10月,由校长沈毅和华东师大教授崔允漷主编、学校50多位教师参编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三)教师专业成长迅速

科研促教,科研兴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落到了实处,尤其是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教研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在近年来区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率均在74%以上,教师每年发表在各级CN刊物上的论文均在65篇以上。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应提升,全校教学质量连年保持优异成绩,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