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18688400000017

第17章 金华(2)

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敬业勤职,开拓创新;教师素质优良,爱岗爱生,乐于奉献。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96%,国家级先进教师1人,省级8人,地市级48人,教坛新秀26人。

学校以严谨的校风、扎实的教风、勤勉的学风着称,办学水平和业绩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省、地、市荣誉称号30多项。已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办学特色和播音、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特色学科。

二、教科研历史及现行主要制度

兰溪五中教育科研工作被历任校长所重视,只是过去由于行政编制的局限,业务一直隶属于教务处管理。2000年8月,学校开始设立独立的教科室,负责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校长亲自抓教育科研的同时,学校还设有分管教育科研的副校长,联系学校教科室,目前学校教科室设有主任一名,属学校中层干部,并且配备了学校教研组长、各学科骨干教师为骨干力量的教育科研队伍,学校教育科研力量充足。

学校教科室根据实际制定了教育科研的中、长期规划,制定了《兰溪五中教育科研工作有关规定》、《兰溪五中教育科研补充规定》、《兰溪五中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条例》。并且每个学期都有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落实课题研究计划,检查平时研究进展。期末有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总结,对一学期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进行回顾与反思。

近年来学校完成了多项金华市级及以上的科研课题:《探索提高学习效能的有效策略,促进高中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与发展》、《对高中学生进行“成人”教育的探索》、《高中多种媒体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研究》、《团体心理辅导与学科教学相整合的行动研究》等。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有研究”,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十分重视理论的提升与科研前沿的最新动态,与浙江大学、省教科院、市教科所、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等院校与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与科研联系,经常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指导与业务讲座,提高学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与课题研究水平。

三、教育科研工作成效及影响

1.科研成果丰硕,并且在县级以上推广

近年来,已有多项科研成果获金华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审二等奖及以上。

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学校管理、社会实践等方面,对其他学校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能主动与兰溪师资比较薄弱的厚仁中学、游埠中学、兰溪六中、柏社中学、兰溪四中、蜀山中学等结成帮扶对子,送教下乡与请他们的教师来学校听课,促进兄弟学校的快速发展。

2.形成了兰溪五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办学特色与教育科研特色

学校以“示素质教育之范,创全面发展之优”为目标,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体育教学与美术教育成效显着,形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学科。同时,以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在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起到重大作用。《中国教师报》及省、地、市各级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并形成了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东阳市外国语学校

一、学校概况

东阳市外国语学校创办于2000年8月,实施“寄宿制、小班化”的办学模式,现有初、高中教学班40个。即将启用的校园具有清新现代的校园环境,严谨求真的育人氛围,素质一流的教师团队,先进齐备的教育设施,外籍教师常年驻校开设英语活动课,英语和计算机教学特色鲜明。

学校坚持“立人为本,精致教育”的办学理念,追求“素质教育的特色学校,规范教学的示范学校,开放办学的重点学校,教师成长的龙头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自然科学竞赛优胜团体、金华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金华市绿色学校、金华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金华市第五届教科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8年,高考升重点大学比例高达57.1%,中考被东阳中学计划内正式录取比例高达44.7%。2009年高考理科上重点线比例超58%。

二、教科研历史及现行主要制度

学校自创办以来,就坚持教科研工作先导作用,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立足于课堂,切实为课堂教学服务,实现轻负高效,凸现学校特色,带领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从创办初的“小班化教育”研究到“开放性班级管理”,再到“五自管理”以及“心理育人”,无不凸显学校的特点,并逐渐关注学生问题的根源。自2004年来,学校共承担了省级课题2项,金华市级课题5项,东阳市级31项。

学校于2000年创办后不久便着手围绕小班化教育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小班化”是当时学校办学中的一个重要特色,因此学校在课题申报上主要围绕如何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而开展,并形成了各学科相应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受到个性化的教育。学校还申报了《初中小班个性化开放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的金华市级课题。随后新课改的春风使学校开始思考个性化学习与探究性能力的培养,于是申报了金华市级重点课题《新课程下初中小班探究性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开始新的一轮研究,相应的成果荣获金华市三等奖。

2003年,学校成了东阳中学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后,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并于当年9月开始招收高中班。学校审时度势,成功申报了金华市级课题《新课题背景下高中开放性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开始了高中个性化学习、开放性管理的研究,这也算是初中段个性化研究的延续,相应课题成果还荣获了金华市三等奖。

到了2004年,“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已渐入人心。如何进一步深化,找准切入口,成了当时要考虑的主要课题。学校认为,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人的,培养一群能在社会上立得住,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人,也就是学校的办学思想——立人为本。当时,学校就选择了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五个方面“品德、人格、学习、行为、生活”作为课题的研究核心,围绕“品德自省、人格自尊、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申报了省级课题《寄宿制下初中生“五自”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历时两年的研究,课题成果被评为省三等奖。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这也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围绕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学校从2005年开始以“精致课堂”研究为切入口,努力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深入课堂,引导教师正确分析和看待教学问题。在形式上,从“单人一轮上课”到“多人同上一堂课”,再到“多人循环同上一堂课”,方式多样,力求务实。学校还专门申报了金华市级课题《“节点生枝”式课堂教学研究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进行专题研究,已于今年结题。

教师的育人水平的提升,其根本应是抓住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那就是要学会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正所谓“育人先育心”,“心动才能行动”。目前,学校正在实施的省级课题《中学心理育人的策略研究》就是想通过引导教师利用心理学原理去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从而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

学校健全的教育科研管理、评比、奖励制度为教科研工作铺就了顺.路。学校制定有《教科研奖励办法》、《立项课题管理条例》、《教师教科研水平考核表》和《教科研成果申报办法》等制度,并重视教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以课题研究为例,学校推行“先培训,后申报”的原则,保证申报课题的研究方向和质量。课题立项后,由学校统一组织课题开题论证、中期检查汇报、结题报告初稿预审等活动,促进课题顺利实施。由教科室主办的教科研刊物《探索》和科研简报《教科信息》是教师们教科研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校还定期组织开展“班主任论坛”、“智慧教学论坛”、青年教师论坛、“精致课堂”研究等。

三、教科研的成效、影响

学校教科研的基本定位就是要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

因此教科研与教师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参与科研的热情普遍较高。2005年开始启动的“精致课堂”研究更是为课堂教学研究的层层深入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是学校教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品牌版块。去年,吴海尧校长还在“长三角城市群教科研金华论坛”上作了题为“教学管理:做好该做、能做的事”的代表发言,着重介绍了学校推行“精致课堂”研究的过程和思考,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

由吴海尧校长负责、教科室葛永乐主任执笔的《寄宿制下初中生“五自”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于2006年1月被确立为省规划课题,2007年10月顺利结题,历时两年。相应课题成果被评为东阳市一等奖、金华市二等奖。2008年12月,被评为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并入编《浙江省教科研优秀成果精选集(2008)》。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5月来,学校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各级获奖的论文83篇。各级立项课题获东阳市级奖项以上有5项,其中《寄宿制下初中生“五自”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获省三等奖、金华二等奖、东阳一等奖。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一、学校概况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以培养五金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国家级重点职校。拥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教育科研二百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金华市校本培训示范性单位等多项荣誉;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省首批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学校建有现代化校舍8万多平方米,校内有车工、数控、电工电子等24个种类的47个实验实训场所,实训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学校有省功勋教师,全国百名杰出校长,首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获得金华市级以上的优秀教师30余人,有硕士研究生20余人,高级技师、技师70余人,双师型教师100多人,学生在校数近4000人。

二、教科研历史及现行主要制度

自1998年以来,学校以“科研兴校,科研兴师”思想为指导,开始走科研化的办学之路。1999年教师开始参与课题研究;为了改革课堂教学的不良现状,2001年进行了“过程学分和替代学分”和“特色课”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进行了“选修课”和“巡回课”的改革尝试;2003年学校开始了漫长的校企联合办学之路,当年立下了省重点课题《永康市职技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2005年度立下了省规划课题《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的研究》,以后每年学校都立下一个省规划或省重点以上的课题。

学校自2003年开始编辑《永康市职技校教科研》杂志,2007年改名为《职校在线》,每个学期编辑1-2本。该杂志再现了学校在各个学期发展的面貌,成为学校的历史积淀。

自2001年以来,学校相继建立了各项教科研制度,主要有《教育科研工作和奖励制度》、《名师管理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等。2006年成立了校本教材开发办公室,制定了《校本教材开发与课题研究的暂行管理与奖励条例》,2007年对《教育科研管理、奖励和考核制度》进行了修订,2008年1月制定了“371”教师培养工程,4月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永康市职技校中职研究所”,由华东师范大学钱景舫教授为研究所所长,其科研主要立足本校,面向全国。2009年制定了《永康市职技校教师成长手册》、《青蓝工程实施方案》、《青年教师协会》等教师培养举措。

三、教科研的成效及影响

学校以校本培训为突破口,以教科研为教师成长的主要策略,致力于把教师培养成为“会做,能写,善说”的综合型人才,具体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做”中成长;学校以教研培训为载体,不断引导教师参与技能比武,生产实训,参与学生管理和教学改革活动等。在科研化的“做”中促进教师成长。目前学校有全国名师2人,省级名师1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7人,教坛新秀18人,高级技师及技师70余人。

2.在“说”中成长;学校每年举行校本特色教研活动,如特色课课堂教学比武、特色课说课比赛、教师论坛、科研沙龙等活动,以展示性的“说”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学理念。

3.在“写”中成长;学校倡导“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的理念,积极引导教师从事“写”的工作,鼓励大家参与课题研究和开发校本教材,到目前为止每年立下各级课题十多项,现已开发出了校本教材40余种,其中正在使用的有十多种,3本已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