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管理系统的开发成为法务部人员工作的强大武器。首先,要确立专利技术开发的方向和项目。台湾有钱,却一直无法作研发,就是对技术规格和知识演进到市场趋势的了解太少。英特尔创新研发中心总监林荣松博士指出,台湾厂商不敢投入研发,主要还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因为,过去的代工模式不符合未来的趋势,所以投入研发后的风险太高。
富士康的专利管理系统,每天监视全球相关产业产品、技术、专利的变动和发展,若和富士康的相关产品有关,就特别锁定相关问题,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布局。而富士康的专利工程师在全球各个角落,只要拿出手提电脑,接上电话线,就能进入富士康全球的ICM&;A系统,用自己建立的知识软件,作每天的自动统计分析,监视整个产业每天科技的变动。
富士康专利管理系统的主要流程是:第一步,每天汇整全球各个点的最新研发产品,然后把它“权利化”;第二步,到全球不同的市场、国家去申请各种专利,除了自己的研发成果以外,还要充分比对竞争者在各主要销售国家新申请的专利情况。
为此,富士康还建立了庞大的信息整合模式,这也是“专利系统制度化”的体现。有系统地整理产业的专利、技术和市场情报,富士康为此已经投入了近20年。“真正的知识经济,要做到每一天都可以控制每一分钱。”周延鹏说,把富士康的专利架起来,可以看到整棵“产品树”,看到核心技术在哪里。只有IBM、英特尔这些公司能够做到这样的程度。
科技产业的下一步,就是从IP(智慧)向IC(半导体)转变。知识产权成熟以后,就变成了资本。
富士康的核心技术
富士康以做电脑连接器起家,连接器专利累计已达8000项。近年来,在一些新兴科技领域的专利也有了大量积累。2002年的尾牙宴会上,郭台铭曾公布过富士康的核心技术研发方向。
无线网络技术。无线区域网络就是把上网所需的线路变成一个小小的无线网络卡,再经过架设在外面的无线接收器连接上网。无线上网的速度更快,不论用于企业内部网络、传送电子邮件还是下载庞大的信息资料,都游刃有余。
光学镀膜技术。光学镀膜技术是光通信重要元器件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它可能只是薄薄的一片镜片,却能改变原本传输容量的方式,使频宽的容量以倍数激增。光学镀膜主要分为薄膜滤镜、阵列波导、光纤光栅三种技术。其中AWG制程不仅需要6英寸以上的晶圆厂配合,而且设备花费通常在3亿美元以上,没有实力根本做不了。
网络晶片设计技术。网络晶片是网络卡的灵魂。没有它,所有电脑都不能经由线缆、电话线,甚至光纤连上网络。
纳米技术。纳米是微小化元件的衡量单位。纳米技术对人类的贡献大于医疗影像、半导体、电脑辅助工程、塑胶材料等的贡献之和。其多重优异特性极具研究与应用价值,是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科技,跨越电子、材料、光电、化工、生物等多行业,是各个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
超精密复合纳米级加工技术。DVD激光读取头、手机照相机镜头等光学元器件体积微小,都属于纳米级加工技术。
纳米级测量技术。建立量测技术,开创纳米级元器件。
绿色环保制造技术。配合全球性绿色环保法规要求,建立完整无铅等新制造技术,应用于电镀、BGA及SMT等生产制程上。
CAD/CAE技术。这是富士康全力追求的模具技术。以数字模拟,在电脑屏幕前满足客户的设计需求,以达到设计准确、快速的最高境界。
另外,郭台铭还指出,热传导技术、SM T、同步并行E供应链技术等,都是富士康投入研发的重点项目。
竭尽所能地做出产品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富士康的技术方向都指向“制造”这个核心,这也是富士康最核心的竞争力。一类是制造精度和速度,一类是关键元器件及其材料。
2002年,在上海高盛科技论坛上演讲时,郭台铭说:“企业科技应该回归基本面,即技术的提升,包括管理技术、研发技术、制造技术和品质技术的提升。如冲压时别人一分钟冲5个,我一分钟冲10个,就是技术比别人好。我们赚的就是制造技术的钱。因此,先进的制造生产力就是先进的制造技术。”
富士康连接器事业群总经理游象富在他所领导的其中一个产品事业群制作了一幅主要项目“技术鱼骨图”,即把不同的工作项目所涵盖的技术分类进行整理,并分成已经成熟需要推广、已有技术但需要改善提高和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开发的技术三个层级。
游象富进一步阐释说:技术——竭尽所能地做出来。占有市场的前提是要把产品做出来。这里靠的就是技术。现代社会已不是依靠手工的“作坊”时代,也不是一个产品做10年的大工业时代。现在讲求的是少量多样。在这种情况下,想比对手做得更快更好,要有过硬的技术。
这里的技术不是单一的,而是指全方位的。比如,富士康要做出产品,不但涉及产品开发技术、装配技术、自动化技术,还涉及冲压技术、成型技术、电镀技术、线缆压出技术,再往上就是模具开发技术、抽线技术、铜材生产与分析技术、塑胶生产与分析技术、检测技术等。
20多年来,郭台铭天天强调模具技术对制造业的核心价值,到现在,他仍然认为富士康在模具技术上还有潜力可挖。他举出生动的例证:用铁块加工螺丝,用在一般机台上和用在光学设备与半导体上,价值相差100多倍。差别就在精密度上。麦当劳的门钉没有几家工厂能够制造,门钉的电镀规格,镀镍是300μ,量测是测螺牙里面,一般电镀工艺根本无法达到。一颗小小的门钉为什么对精密度要求这么高?一位麦当劳的主管说,麦当劳的客人很多是10岁左右的小孩子,门不停地开开合合,如果门钉生锈造成门扇松动,把小孩子挤伤或挤死,用100亿美金也弥补不了这个有形或无形的损失。麦当劳为什么可以把店开到全世界?就是它不断地强调精密。
富士康的技术开发坚持三大方针:“核心技术扎根化”、“专利系统制度化”和“零件制造智能化”。“零件制造智能化”是强化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
对于“零件制造智能化”,郭台铭描述得非常具体。2000年,郭台铭到富士康昆山基地视察时,称赞B/M(Ⅱ)产品事业群业绩增长了两三倍,但人员只增加了10%~20%。这是自动化设备带来的功效。
郭台铭说:“我比较偏重制造技术,我们的塑模机、冲模机应该发展成智能型的。将许多感应器装在模具里,在塑料射入模内后,通过热感应器,将温度信号回馈到PC板内,控制加热器的工作,以达到控制模内温度的目的;同时,还可对模内压力、流速进行自动化控制。这是最新的制造技术。冲模也是一样,在冲模过程中,冲头的温度、材料和模座的温度,怎样才能测出来,怎样控制冲模过程,这些都是技术。”
“一台自动机就是一台电脑。我们要发展自动化中的软件,这是一个产业趋势。自动化要用脑,不要用手,手的速度是有限的,而人的大脑创造的机器可以快到人手工的500倍以上。英特尔在无锡成立了一个包装厂,将386、486电脑送到中国来做包装,作为工业控制用。我们就应该把这些386、486应用到自动机、射塑成型机和模具上。一台自动机用一片386或486制成的卡片,注入语言,就可以达到控制机器的目的。今后,一台自动机就是一台电脑,加上几条连接线接到生产管理的PC机上,然后再输送到洛杉矶,那里就会知道你的产量是多少,库存是多少了。”
连接器智能化,也是郭台铭的设想。台湾地区已经有半导体连接器,现在是装在PC板上,将来会装在通路上,这就需要相当的半导体包装技术。半导体8英寸晶圆切割后做成晶片,放在很小的导体上,导体可以是塑胶、陶瓷、PC板、磷青铜玻璃等。这些导体放在电线里,使电线由被动元件变为主动元件。
因此,有人问郭台铭,富士康的连接器包不包含高科技?郭台铭肯定地说:“我们不但包含高科技,而且站在高科技的前面。我们在注重科技研发的同时,将更加追求高精密的制造技术。”
科技来自基本功和现场
打篮球需要基本功。郭台铭年轻的时候,喜欢一个号称“亚洲第一神投手”的篮球明星,他平常每场比赛都能投进30分以上。郭台铭看过一则关于这位篮球明星的报道,说他在家里做了一个篮球筐,每天练完球回家后,还要在自己家里投上500个篮才睡觉。
郭台铭举这个例子是为了告诉员工,富士康在世界市场上竞争,要想把机会从竞争对手那里抢过来,要想长久地站稳脚跟,并不是要买最好的仪器设备,而是在于怎样把基本功练习好、掌握好,这一定要成为大家的基本观念。如果没有这个基本观念,富士康的竞争对手就会有喘息的空间,富士康就会有被打败的可能。任何科技,一定要从基本功做起。
过去的工程师没有很好的仪器,但是他只用一个电源产生器和一个信号分离器,就能测出精确的数据。现在仪器很多,也越来越精密,人对机器的依赖度也越来越大了,测量时反而常常出现误差。大家都知道三三得九,三六十八,可是很多美国人现在都不会算简单的乘法了,他说我要问电脑。这很可笑吧,过分依赖机器、依赖电脑,人的大脑反而迟钝了。所以,科技的关键还是在于基本功。
富士康要的就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什么是我们的基本功?射出成型、冲压、电镀、自动化、材料、检验、晶管、模具、IM D、Wire Gauge,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练好的基本功。我们要做好实验室的建置、材料开发、数据的管理和品质的管理工作。”
郭台铭把科技竞争比作新的世界大战。这是经济的战争、人才的战争。今天的战场上,男人比气概、女人比气质、产品比品质、企业比生产力、国家比竞争力。技术的比拼在现场,人才成长的摇篮也在现场。检测实验室的人员,一定要走出实验室,走向制造现场,参加技委会,发表不同的技术案例,学到很多的理论知识,还要回到现场去验证。就像学游泳,如果不下游泳池,永远也学不会。
郭台铭举出磁悬浮列车技术以说明现场和应用的重要性。没有技术应用的舞台,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将止步于实验室。德国研究的磁悬浮列车技术为什么会在上海取得成功?因为德国实验磁悬浮列车技术将地点选在偏僻的小镇,那里没有人口、没有市场,所以技术不能得到应用,而上海是要人口有人口、要市场有市场,能够应用这项技术。先进的制造技术来自哪里?来自现场。当初中国与德国签订协议,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条款,就是技术的转移。中国派了一批人去接受培训,掌握了非常多的先进制造技术,包括道路的施工、轨道的铺设等,然后才回到上海施工。
一项先进的技术从实验室研究设计到引进试验及应用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因为真正的问题会暴露在施工现场,真正的技术也会在应用中得到提升。因此,真正的技术在执行的现场,先进的制造技术来自于现场。
科技投入一定要务实
强调立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强调提高先进制造技术,强调关键元器件的制造,强调现场和应用,这些理念都透露着富士康务实的科技原则和方针。这种务实的风格,也渗透在科技的投入中。科技发展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目前,富士康在台湾企业中已经是科技投入的前三名,只是略逊于一两家半导体企业。
2000年,郭台铭宣布了进入光通信领域的“凤凰计划”,一开始就投入7畅5亿美元。他还特别解释了这个数字的由来,它是比照当年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以下简称日铁)准备到美国硅谷投资时,日铁股东会核定的30亿美元的数目,其中10亿美元用来“交学费”,10亿美元用来并购,10亿美元用来执行生产。富士康进入光通信领域,光是研发就花了2500万美元。其中“梯度折射率透镜”专利报告堆起来高度超过1米,内含专利300个。
以往,富士康的研发费用大约占到营收的1.5%~1.7%。慢慢地,仅纳米项目每年就投入30亿元人民币以上。科技需要烧钱,需要投入,烧了钱还可能出不来产品,这就是风险。怎样才能规避投入风险?
首先,重大科技投资由技委会讨论决定。郭台铭特别指出,过去社会要求商人少说话、赚钱就好,所以“商”字的“口”被围在里面,而鼓励官员多说话,所以“官”字有两个口。但是现在不但从商应该要多问,而且强调要会问。郭台铭甚至指出,“技委会以后要成为‘技术擂台会’,把上面的人考倒!”郭台铭搞“技术民主”,每个事业群下面都设立了技术委员会(简称技委会)。2002年时,部门研发奖金额度从7.5万元人民币提高到75万元人民币,这说明了郭台铭鼓励员工研发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