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程程访问
18690000000040

第40章 马未都——离开自己的博物馆(2)

程程:但这个家具也忒显眼了,曾经说您差点把一个3米多长的紫檀桌拿去当床?

马未都:对对。

程程:后来没吧?

马未都:没有,当时实在太大了。

程程:搬不进来,没法当床?

马未都:对,而且它不是能当床,它必须是两个人得顺着睡,你不可能并排睡嘛。

程程:哪有那样的桌子,压根就不是床。

马未都:不是床,就是想当床睡。

程程:后来没有?

马未都:那就太滑稽了有点。

著名收藏家——这可能是马未都现在最知名的头衔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马未都曾经下过乡,插过队,做过机床工,在《中国青年报》做过记者,还与作家王朔等人成立过影视工作室。红极一时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就是他参与创作的。

程程:后来我看您经历的时候,我觉得您经历特别丰富。就在您这一代人里面,您的经历已经算是非常丰富的了。原来您说插队,这个是没法选择的,只能去。后来回城,我觉得这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去做的一件事。可回城之后呢,您做了几年工人,马上又转成了编辑。编辑之后您又开始做电视剧,做电视剧做着做着又不做了,又开始做收藏。这每一个每一个的转折,都是您自己特别主动去选择的吗?

马未都:也不是特主动的,就是到了时机了。我觉得我有一点跟人家不同,就是我比较舍得放弃它。比如说我当时做编辑的时候,我是从工厂去的嘛,我去了以后当时有一个问题,当时有一个问题叫“工转干”,就是你一个工人要转成干部,你这个身份是很困难的。我是当时团中央特批的嘛,给我转成干部了。转成干部了呢,我辞职的时候很多人是想不明白的,觉得你是一个铁饭碗,在中央级的大出版社里,而且又有一定地位。我那时我为什么,基本有点名,中间作家,我差不多都在哪儿,就是因为当时当了10年编辑。那么后来做影视剧,做到最后一个《海马歌舞厅》,《海马歌舞厅》我们是赚了钱的,那是一个商业运作。如果往下继续做呢,那我现在可能也是一个大的影业公司了。就在赚钱的情况下,就是毫不可惜地废弃了,就不想再做这个事了。

放弃工作,没有了固定的收入,马未都又如何继续自己的收藏事业?在普通人的印象中,玩收藏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像马未都这样拥有海量藏品的大家,他的资金又来自哪里呢?

程程:那时候你根本没有什么赚钱的压力,或者说生活方面已经是没有问题了?

马未都:对。我状态一直比较好,改革开放30年来,我老说我小钱永远不缺,永远缺大钱。就永远不会缺小钱,为小钱发愁这个不会。

程程:我在看的时候,其实您的这个收藏比别人,比咱们公开开始允许私人文物之间的买卖要提早将近20年的时间。提早那么多的时间,然后这中间又是一个很需要钱的过程,可那时候又恰恰是没有钱的时候,一个月就那么几十块钱,您怎么去买那些价值特高呢?

马未都:我是这样,就是我在出版社的时候呢,第一我没有家庭负担,我父亲是军人嘛,收入应该在那时候算高收入的人。我有一个固定收入,我有工资,我没有消耗,我可以回家去蹭饭去,这是第一。第二呢,我当时写作。写作呢有稿费,你知道在那个时代,大家都工资都是平衡的。你多一点就是多很多,就是差不多。那时候不用问每个年龄层赚多少钱,都是一致的,上下差不了10块钱。

那你一个月要多出两三百块钱就已经多很多了,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我在80年代的时候还做过一点生意,等于没有公司的生意。

程程:说起来就倒买倒卖,投机倒把那种。

马未都:对对对,就做点生意。当时有很多关系,你比如说当时刚跟台湾两岸打开的时候,台湾人很多来大陆买中药。我因为认识很多中医院的领导、头啊,中药是紧缺的嘛,买点中药然后就卖了。

程程:所以还是挺有赚钱的头脑的。

马未都:应该是有吧。就这个小的头脑都有,赚小钱,赚大钱就没了。赚大钱很累啊,小钱很容易啊。

从十几岁接触收藏到现在,马未都在这个圈子经历了三四十年。各式各样奇珍异宝他都有所涉猎。马未都曾说,他从业几十年来从来没有看走眼的时候。

那么作为已经功成名就的大收藏家,马未都还会不会去各类古玩市场淘宝呢?

程程:这一说起收藏来,别人都觉得您是收藏界老大。

马未都:那没有,不敢。

程程:但其实现在开始已经有这样一个势头,因为尤其是在《百家讲坛》,您做了50多讲之后,而且又出书,的确您那说法跟别人不太一样,这个是老百姓比较喜欢听的。所以我不知道您现在还能亲自出来买东西吗?

马未都:买啊,我两小时之前我还买了东西。

程程:买了什么?

马未都:买了点玉器。

程程:在哪儿啊?

马未都:就在宾馆里啊。人家给我送过来我买。

程程:还是熟悉的人,你不会去跑那市场去?

马未都:会会。

程程:也会?

马未都:我每次来都会。我今天本来犹豫是我跑到市场,还是让他们送过来。后来因为有点累了嘛,一想一会儿有个讲座,就让他们送过来了。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肯定自个儿就去了。

程程:你还真动手买啊?

马未都:对啊!我每个月都是在买东西。

程程:好家伙!那每个月得消费多少钱呢?

马未都:也不一定,看东西的价值。有时候我认为不一定是价钱高买来好东西,不是这样的。有很多其实价钱很适中的东西,我觉得在文物价值上讲更重要。

程程:我特别好奇一点,其实现在您走出来,没人不认识。你说你要再去买收藏品,人家一看,这马先生来了,我得给他叫个高价;还是说,这行家来了,我可不敢叫高价。是什么状况啊?

马未都:我觉得可能第二种状况。

程程:不敢叫高价?

马未都:对。因为他们叫高价没用。因为我对行情相对来说比一般人都了解得多,另外一个呢,就是我的信息也比较多,你信息多你就有比较嘛。

记者手记:

灰西装、小眼睛、一口京腔的马未都看起来就是一个北京的“爷”们,可是,他进来的时候,胸前居然别着一对白兰花,还是带着红色花蕊的,飘着兰花特有的若有若无的香气,很自然地流露出古意。

够讲究的。主持人程程忍不住说。

马未都的神情淡淡的,整个采访中,就没有见他笑过。你希望他说十句,他只说两句。不过,那是他不感兴趣的话题,一说到收藏,一说起他的古董,终于看到他整个人活了过来。小眼睛一直弯弯的,看来他是把自己满腔的热情倾注到了收藏上来了。

马未都的声音跟身材比有点弱,但是,声音背后却有无形的力量,这力量确实不小,他影响了太多的人喜欢收藏,喜欢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采访,是在杭州某高端房产的休息室里进行的。刚开始,可以觉出明显的距离感,觉得他多少有点端着,渐渐地,你可以感受到他隐藏在内心的热情。严肃地活着,执著地坚持自己的爱好,马未都,幸福地活在他最钟情的收藏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