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程程访问
18690000000039

第39章 马未都——离开自己的博物馆(1)

马未都 著名收藏家

有一个人,您经常可以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上看到他的身影:从玉器青瓷到字画古玩,再到历朝历代的传统家具,他所讲述的藏品包罗万象。他就是马未都——被誉为当代收藏家中的集大成者。玲珑剔透的玉器,古典传统的家具,他自己也拥有海量的私人收藏,并费尽心力,上下奔走,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近日,马未都应某房地产商的邀请来杭州举办讲座,与大家分享他收藏之路上的经验与心得。借此机会,我们《程程访问》对他进行了专访。

精彩对话:

程程:马老师,很高兴在杭州见到您,您经常来杭州吗?

马未都:我经常。

程程:我看了一下,去年你也来了好几回。

马未都:对,好几回。

程程:有一回是蟋蟀大赛。

马未都:那是今年。

程程:今年的蟋蟀大赛也来了?

马未都:来了。

程程:喜欢这个是吗?

马未都:对,朋友叫我来我就来了呗。

程程:朋友叫你来就来了?你自己喜欢那个斗蟋蟀吗?

马未都:我小时候喜欢,现在没时间喜欢了,就不斗那个了。

程程:马老师,很高兴在杭州见到您,您经常来杭州吗?

马未都:我经常。

程程:我看了一下,去年你也来了好几回。

马未都:对,好几回。

程程:有一回是蟋蟀大赛。

马未都:那是今年。

程程:今年的蟋蟀大赛也来了?

马未都:来了。

程程:喜欢这个是吗?

马未都:对,朋友叫我来我就来了呗。

程程:朋友叫你来就来了?你自己喜欢那个斗蟋蟀吗?

马未都:我小时候喜欢,现在没时间喜欢了,就不斗那个了。

马未都:是,因为喜欢这个地方。我们小时候就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知道这句话。那么苏州跟杭州比起来呢,杭州就更方便一点。有很多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包括我们杭州的,都愿意拿钱,都愿意做善事。而且我一直在改变他们的态度,就是我说你们以前所有拿出来的钱,都是居高临下拿的。我一定让你们居下临高地再拿一次钱。

程程:这话怎么说?

马未都:就是我们过去的赈济救灾,比如说抗震、水灾,还有包括哪个孩子得了病,你去拿钱都是一种救济和施舍的态度,都是居高临下的。那么我说你对文化的拿钱一定是居下临高的,你得双手举起来这钱,你拿出这个钱,你获得心理上的一个安慰,而不是说你觉得你是老大,你肯定没有文化大对吧。

“观复”二字取自《老子》中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意思是,世间万物只有你反复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虽然规模不能和大型的国家博物馆相比,但是观复博物馆中的每一件藏品却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程程:但是您那个博物馆可不得了,因为我们就在杭州看了看,这个展品就已经够多的了,那还有北京的呢,我们还没去看呢,但是我看图像展品也够多的。

马未都:北京比杭州大十倍以上。

程程:那么这个整个的藏品,您自己统计过吗?

马未都:我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我觉得这个数量不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程程:数量不重要?

马未都:对,质量是很重要的。其实作为一个博物馆,几百件东西就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博物馆。因为你像故宫博物院,陶瓷馆的展出就400多件,没有多少,那是等于国家陶瓷,应该理论上讲顶级的收藏,也就400多件。不是说你量大,有人一上来就说我有几万件,那都不重要。

程程:那在这个所有的藏品里头,最值钱的和您心里头最珍贵的那是一样的东西吗?

马未都:其实我第一没有最值钱的,第二没有最珍贵的。其实从做博物馆的角度来讲,每一个都很重要。如果你把这些你认为就是等级低的都去掉,那就构不成一个博物馆了。

程程:它必须得丰富?

马未都:对对对,跟请客吃饭一样。你请人家吃一顿大餐,说上来一个鲍鱼,上来一个鱼翅,是吧。那你说这两个最重要,是,如果就这两菜,然后剩下的所有的小菜都不上了,就剩这两菜,那你这顿饭还不如不请呢。

一家博物馆,倾注了马未都无数的心血。经过十几年的悉心经营,观复博物馆的运作越发成熟,在海内外收藏界也有了不小的名气。但是就在这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时候,马未都却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离开这个博物馆。

程程:那现在您还有什么事是您特别想做的?接下来会有计划要去做的?

马未都:我现在最大的事就是博物馆的重盖嘛。我想把北京那博物馆重新盖一个。重新盖一个呢,落成那天,我就把所有东西都捐了。我一直在说我一定要离开这个博物馆,我说我要看到我的身后。什么叫看到我身后?就是我死了的情况我今天要能看到。我们过去有钱有地位的人,都是看不到自己的身后,两眼一闭家族就开始打架、诉讼、官司,我觉得这是中国人最丢人的地方。尤其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你想我们最近的诉讼,我们都看得见。王永庆对吧,台湾的首富,曾经是台湾的首富,刚一死家族诉讼;香港的小甜甜龚如心,刚一死,诉讼;郭氏兄弟,诉讼;全是这种事情,那我都觉得丢人。所以我就一定要看到身后,就是有关博物馆的事情,我在我头脑清醒的时候,我一定要做得干干净净。干净到什么程度?就是将来我进到那个博物馆,我愿意买票进去看。跟我无关但我能看到,而且我一定是脑子清醒就把这事情做完。其实有些人老来说什么境界,我说不是。我说我走投无路,我必须要做这件事。我不是境界高,只是这些东西我希望它有一个最好的结局。那么这是最好的结局。我捐出去是最好的结局。

而且我不依赖这东西生存,我一个人能消费多少?我那天开玩笑说,我说我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各地去转悠去,也有人请我吃饭请我睡觉。

马未都,1955年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现任观复博物馆馆长。涉足收藏圈数十年,如今的他是圈内最顶尖的收藏家。谈及自己与这些文物古董的缘分,马未都说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

程程:我当时看那个访谈的时候,我注意到您是从十几岁开始就注意到那些古董挺好玩的,挺有意思的。但是真正起意开始收藏是什么由头?

马未都:也没有说明确的哪天,就起意了。这不太像谈恋爱,说看那女孩一掀门帘,看见她第一眼就起意了。那我觉得不太像那个,不是那么一回事。一点一滴的吧,差不多跟改革开放同步。

程程:那您最开始喜欢的是哪一类东西呢?

马未都:最开始喜欢就是陶瓷。

程程:从陶瓷开始?

马未都:对。

程程:然后后来慢慢转成家具?

马未都:就是有家具。因为家具它体量比较大,收藏的时候特别显眼。你比如说你在市场买走一个家具呢,大家就觉得你买走一个什么,传得特远。你比如说你买一个玉器,你揣在兜里走谁也不知道。其实我这么多年收藏都比较均衡,就陶瓷啊,中国古代工艺,包括玉器,包括家具,都很均衡地收藏。只是家具比较显眼。就跟人似的嘛,一个人进来个高,大家都看见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