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此诗是写给冉老师的。冉老师在大一第一学期时教我们思想政治,同时也算是我们的心理辅导老师。在大一第一学期,我因得知拿学位证需要英语四级考试考到一定的分数,而自己根本没这个能力,于是想到了要转入两年制的专科。就这一问题,我去征询冉老师。
冉老师简要地分析了利弊,希望我继续在本科中学习,并鼓舞我,要我乐观积极、勤奋上进。我因此没能转入专科。后来,大学生活渐渐熟悉了,自己苦闷之情也得到了缓解,也就没想再转专科了。及至期末,我想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出路,心情一下子豁朗,对要不要转专科也就更不在乎了。
大一第二学期初,即清明前后那段日子,天气晴好,我的心情也格外怡畅。相比上个学期的苦闷,有感写了这首排律诗,向冉老师反映了新学期时的心境感受。
荏苒冬归去,欣欣日又长。
春风翰客暖,细雨艳华香。
翡翠声过浦,鲢鳙尾拍塘。
疏杨栖燕子,轻浪戏鸳鸯。
舞蝶贪芍药,闲蜂恋海棠。
心欢终乐蜀,景美不思乡。
业进松坚韧,闻增竹秀藏。
知音尊友挚,励志庆师良。
运蹇还倾助,时迷共减伤。
龙吟驱龌龊,鹏举脱彷徨。
德薄胸怀瑾,才微手握芳。
经纶非管乐,捭阖失苏张。
禅道曩兼晓,诗词今讵忘?
登楼应赋兴,横槊逞文强。
鸣鹤传天远,神农别地荒。
吾侪当自信,陋室会堂皇。
鸾凤生无种,鸿鹄贵有纲。
炫姿千碧瓦,得力一支梁。
授义安辞苦,推心愈显彰。
举贤称狄相,育仕尚欧阳。
若问深深意,回看漾漾光。
四方青草郁,烈日正高昂。
自释
荏苒冬归去,欣欣日又长——时间过得很快,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白天又开始变长,整个气象可谓欣欣向荣,富有生机。“荏苒”,时间慢慢过去;“日又长”指白天开始变长,也即春天到来、气温转暖的意思。这一联点明时节,就意义上讲既是写实,也有象征意味。时节上的冬尽春来,也喻示着自己的心情从上学期的苦闷,渐渐转变成了现在的怡畅。
春风翰客暖,细雨艳华香——像我这样的读书人,在这春风里,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濛濛细雨中,鲜艳的花朵散发出了一阵阵的芳香。“翰客”有文人的意思,这里指读书人。“艳华”,鲜艳美丽的花朵,“华”通“花”。
翡翠声过浦,鲢鳙尾拍塘。疏杨柳栖燕子,轻浪戏鸳鸯。舞蝶贪芍药,闲蜂恋海棠——翠雀的叫声从水边悠悠传来,鲢鱼和鳙鱼的尾巴轻轻拍打着塘岸,燕子栖息在刚发了芽的杨柳枝上,鸳鸯成双结对地在水面上嬉戏,贪玩的蝴蝶在芍药花上起舞,悠闲的蜜蜂爱上了海棠花。“翡翠”,鸟名,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又名翠雀、赤羽雀,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鲢鳙”,鲢鱼和鳙鱼,这是两大家鱼;“贪”指贪玩。这连续三联都写春日里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衬托了自己心境的怡然。
心欢终乐蜀,景美不思乡——我在大学里心情畅快,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巴蜀之地;合川的春天,景色优美,都快让我不再思念家乡了呀!这一联承上启下,句中说“景美”是在承上,说“心欢”则主要是在启下。值得注意的是“乐蜀”一词,成语中有“乐不思蜀”,讲的是蜀后主刘禅亡国后在魏国依旧沉迷声色,不思故国。此处对这一典故既有正用,也有反用。
业进松坚韧,闻增竹秀藏——在大学里,我的学业有了进步,根基更加扎实,就像松树一样坚固难以动摇了;同时,见闻、知识也开阔增多了,就像竹子一样向上昂藏。“业”,学业;“闻”,见闻、知识;“秀藏”,高秀挺拔。这一联写自己“心欢”的其中一因,即自己在大学里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知音尊友挚,励志庆师良——在大学里,同学们都真挚友好,能理解我的心情,我正应该尊重他们、感激他们;老师也很优秀出色,鼓舞我树起斗志、奋发向前,我对此感到十分庆幸。“知音”一词,在这里不应该合起来讲,而应当分开来理解,意思是“知道我的心声”;“励志”即指冉老师在大一第一学期时鼓舞我一事;“庆师良”,显然也是对冉老师表示感谢。同学的友好,老师的优良,也是我“心欢”的其中一因。
运蹇还倾助,时迷共减伤——同学和老师在我命运坎坷的时候,鼎力相助;在我内心迷茫的时候,一起安慰我,减轻了我的痛苦。
“蹇”是坎坷、不顺利的意思,《易经》中有“蹇”卦,卦意便是“行走困难”;“倾助”,尽力、全力相帮助;“时迷”,对前途、时势等的迷茫。
龙吟驱龌龊,鹏举脱彷徨——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渐渐摆脱了思想上的迷茫,立志要像“龙”和“鹏”一样奋发有为。“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在国人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至于鹏,《庄子》中有对它形体、本领的描述,说它“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成语也有“鹏程万里”;“龌龊”,原意形容气量狭小、拘于小节,这里指失意、自卑。
德薄胸怀瑾,才微手握芳——自己虽然德行、才能有限,但仍有自己的所擅所长。这一联谦虚中饱含着自信。“怀瑾”、“握芳”二词,乃是将成语“怀瑾握瑜”拆开来用了,同时因为押韵的需要,将“瑜”改成了“芳”字,这样做显然是受体裁限制的缘故。
经纶非管乐,捭阖失苏张——有经纶济世之才能的,不见得只有管仲和乐毅这两个人;拥有纵横捭阖之术的,也只怕算不上苏秦、张仪吧!“经纶”,经纶济世之才,比喻有治理国家的大才干、大能力;“非”,不,不是,谈不上;“管乐”,管仲和乐毅,他们是春秋战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捭阖”,原指战国时策士到各国进行游说所采用的一种分化、拉拢的方法,这里引申为治世理国的大才能;“失”,失掉、丧失,也即算不上的意思;“苏张”,苏秦和张仪,他们都是战国时出色的政治活动家。此联评论管仲等才能不怎么样,言下之意即是自己的本领才能比管仲、苏秦等人更高。这就显得有点自负过头了,与上一联中“德薄”、“才微”的说法也构成了一定的矛盾。
禅道曩兼晓,诗词今讵忘——自己对佛学、道教之类的学问早就已经通晓了;诗词曲赋这方面的文学手段,难道会在眼下全部忘记吗?“禅道”,禅宗和道教,泛指各种宗教知识;“曩”,曩昔,以前;“讵”,岂,难道。这一联是对自己才学的简要概括,笔调一派自负。
登楼应赋兴,横槊逞文强——只要有机会,自己一定能像王粲一样登楼做赋,写下杰出的作品;或像曹操那样横槊赋诗,一显自己的文才。“登楼”句用了王粲的典故,王粲因关中大乱,南下荆州,投靠刘表,但因体貌短小,不为刘表所重,在此背景下,他写下了《登楼赋》,一抒其流离忧愤之情。“横槊”句用得是曹操的典故。
据《三国演义》,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师百万,南下江东,与孙刘决战,在一月明之夜,曹操在江上设宴,款待诸将。酒酣之后,他提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了一首《短歌行》,抒发了他思贤若渴之情。
此处用这两个典故,并无别的深意,只是简单抒发一下胸襟抱负而矣。
鸣鹤传天远,神农别地荒——鹤鸟在卑低之处鸣叫,它的声音却可以直彻天穹;神农氏那个时候,工具简陋、生产低下,但因神农氏的努力和拼搏,终于改变了土地荒芜的局面。“鸣鹤”句本自《易经》和《诗经》。《易经·中孚》九二爻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经·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神农”句,用的是典故,古代有神农氏教化人民耕作的传说。结合典故,联系我本人的情况,这一联等于是在说:“我们这些学生虽然所处卑下,就读的学校不是很好,但只要我们拥有美好的德行、杰出的才干,并努力去作拼斗,相信最终一定能展现出独特的风采,为家国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吾侪当自信,陋室会堂皇——我辈中人应该充满自信,要相信即使是破陋的居室,也会因我们的努力而变得光彩夺目。此联所表达的意思和前一联相近。“吾侪”就是我辈的意思;“陋室”一词有出处,唐代诗人刘禹锡写有一篇《陋室铭》,其中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句。“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鸾凤生无种,鸿鹄贵有纲——鸾鸟、凤凰、鸿鹄等不是生来就有种的,他们之所以高贵,那是因为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志向。“鸾凤”、“鸿鹄”,都借指居高位、有大才之人;“生无种”一语有出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领袖陈胜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纲”是纲常,引申为人生目标、计划、志向等。
炫姿千碧瓦,得力一支梁——无数绚丽夺目的碧色瓦片,其实全要靠一根顶梁柱支撑着呀!这里运用暗喻的手法,把整个学校机构比做了一座大厦,学生是外在那美丽的瓦片,冉老师则是内在的支撑着房子的梁柱。
授义安辞苦,推心愈显彰。举贤称狄相,育仕尚欧阳——冉老师您授予我们知识,而不辞辛劳;对学生们推心置腹,毫无私心,这一定会让您的师德更加显彰;您会像狄仁杰和欧阳修一样,桃李满天下的。“授义”,教授道义、学问;“推心”,推心置腹,比喻真诚待人;“彰”,显彰,显著;“狄相”指狄仁杰;“欧阳”指欧阳修。这两联承接上面的“得力一支梁”,进一步发出对冉老师的赞美。当然把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比做狄仁杰、欧阳修这样的仁人贤相,显然有夸颂的成分,不是很恰当。
若问深深意,回看漾漾光。四方青草郁,烈日正高昂——冉老师啊,假如您现在问我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新的打算,那么就请您回过头去看看好了。瞧!四面八方的春草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空中的骄阳正不断往上高升。“漾漾”本义是水面波纹非常好看的样子,这里泛指景色的美好。这最后两联用了拟问及寓情于景的手法。青草葱郁、烈日高昂的描绘,喻示了自己高亢积极的意气、勃勃向上的斗志。
以景结尾与开头几联的写景统一了起来,做到了首尾照应,这使全篇意象统一,结构完整。
自评
此诗是一首排律作品,排律是诸多诗歌体裁中格律最严格、限制条件最多、难度也最大的,它要求粘对、压平声韵、句数达到十句或十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其余各联都须对仗等。因为限制条件多,所以写排律时,内容不得不迁就形式,这就使情感的抒发受到了约束,因此极不容易写成功。此诗自然也难以免去体裁导致的弊端,许多地方都出现了败笔。如“运蹇还倾助,时迷共减伤”、“炫姿千碧瓦,得力一支梁”等句都写得比较艰涩,用词勉强,不易理解;用王粲、神农等的典故,也并不很恰当;至于前面几联写景,则铺排太多,不够精练;其它小缺点也很不少。当然,话又说回来,诗中如“春风翰客暖,细雨艳华香”、“心欢终乐蜀,景美不思乡”、“四方青草郁,烈日正高昂”等句,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应该说都是颇有可取处的。尤其作为我本人第一首排律作品,能将全诗写完整,把要抒发的感情全部抒发,这已经算是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