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晨雨集
18690400000034

第34章 仲春怀祥题解

此诗是一首怀人之作,作于2007年4月初,论季节正处仲春。

祥子,高中同学韩文祥,他高一高二时和我同一个班,尤其是高二时和我是同桌。他是位文质彬彬、真诚友善的谦谦君子,和我在意气上很是投合,因此彼此互视为知己,有着很深的友谊。高中毕业以后,我们各奔东西,从此断了音讯。我也不知道他究竟上了什么学校,在什么地方;只有寒假里听同学朱晨琳提起,说祥子考到了上海。在大学里我时刻挂念,并有感写了这首五律诗。

恨别何仓促,怀君始到今。

春阳升海媚,涩雨入山淋。

波滚一江水,情牵两地心。

会当重把盏,相对话思深。

自释

恨别何仓促,怀君始到今——祥子,真的好痛恨,我们分别得那么仓促;我从分别到现在,无时无刻都挂念着你啊!这两句语意浅近,但感情较为深挚,一“恨”,一“怀”,真切地写出了我对祥子的挂念之情;一个“始到今”,反映了时间上的连续性,道出了千回百转、念念不忘的深情。

春阳升海媚,涩雨入山淋——春天的太阳从海上缓缓升起,显得十分娇媚;而苦涩的雨点要到了山里,才肯淅淅下起来。“媚”,娇媚,美好;“淋”,浇,浇灌,引申为下雨。此联荡开一笔,以写景来衬托感情。句中“海”和“山”这两个字,联系祥子和我所在大学的地点,则“海”指的是祥子所在的上海;“山”,代指了我所在的重庆,因为重庆又称“山城”。按代指的说法,此联的意思就成了现在你们上海那儿一定阳光明媚、天气晴好,我们重庆这儿却老是下雨、天气沉闷。“海”和“山”若作地点上海、重庆讲,还为下一联作了铺垫。

波滚一江水,情牵两地心——波涛滚滚的一条长江,牵起了分别在下游和上游的你我两人的心。因为刚才提到了“海”和“山”,也就是上海、重庆,这两个直辖市一在长江上游,一在长江下游,一条长江把它们连起来了。连起两个地点的同时,便也连起我与祥子两颗彼此思念的心。此联运用地理因素,表达出一份真挚的友情。

会当重把盏,相对话思深——我们日后一定会相聚在一起,共把酒杯,述说当日彼此如何深深挂念着对方的。这两句写到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述说今日彼此的思念,构思上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相通处。

自评

此诗首尾都语言简明,畅晓易懂,但颔联之写景,似乎有些晦涩。

事实上,应该指出的是,颔联两地景物的描绘,并非简单的写景,它实在还隐藏了我本人特殊的心灵感受。“春阳”从海上升起,是在设想对方圆满舒心的际遇;而“涩雨”之入山点滴,隐隐喻示着自己悲苦失意的处境。正因颔联有抒发自己失意情怀的用心,而这种情怀又不便明言,所以用景语来传达时,显得有些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