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晨雨集
18690400000039

第39章 清平乐

题解

此词作于2007年5月底。

伊人何在?栀子空相待。心结连环容色改,都付人生愁海。黄莺还惜青春,枝头啼唱纷纷。春色园中已满,只除不见伊人。

自释

伊人何在?栀子空相待——心仪的人儿如今在哪呢?园中的栀子花可空空等着她!“伊人”,那人,这里指所思之人、心仪之人,《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栀子”就是栀子花。“栀子”与“挚子”谐音,“挚子”就是思情浓烈的男子。“栀子”作本义植物花讲,跟下半阕的“春色园中”相照应;若作谐音“挚子”讲,则直接引出后面两句。一个“空”字,既写出了“栀子”的寂寞,也暗示姑娘能来的希望非常渺茫。

心结连环容色改,都付人生愁海——“挚子”因为思念伊人,内心中的愁丝一环一环地打起了结,脸色、容貌都在一天天难看下去,这些都铸成了他人生的烦恼愁苦。说是“都付”,其实根本的原因也就一个,即不能盼到伊人。因为盼不到伊人,不知伊人所在,所以才会心中不快;愁苦烦恼越积越多,最终成了一片汪洋大海。用“海”来比喻愁深愁广,古已有之,秦少游《千秋岁》词就有“飞红万点愁如海”之句,此处将“如”字去掉,变明喻为暗喻。

黄莺还惜青春,枝头啼唱纷纷——黄莺鸟也还知道要珍惜青春年华,在那树枝上啼唱个不停。这两句也隐隐含有“美人迟暮”的感叹,黄莺都知道珍惜青春,要趁此美好时光一展风采,把歌声献给人间。而自己呢?在这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既无感情上的慰藉,也没有事功上的作为——这岂不可悲。这两句转为写景,语调显得轻快、灵动。

春色园中已满,只除不见伊人——在这园子里,要花有花,要鸟有鸟,美好的事物算是都已有了,然而很可惜的,就是心上之人不在。

词句虽至此已竟,但意蕴上还有可挖掘之处。既然没有心上之人在,园中的景色再美再好,也都没有什么意思了。不仅没意思,有时反而使内心更增惆怅与痛苦。最后的“不见伊人”和开头的“伊人何在”首尾照应,仿佛绕了个圈子,这使全词显得和谐完满。

自评

此词虽然也在抒发我本人的感伤之情,甚至用到“愁海”字眼,但通篇看来,格调却相对轻快,并不像高三及大二后作品那么凝重。就中原因,当然是心境的不同,因为我在大一第二学期时,大学生活过得相对怡然些,没有太多的悲伤与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