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晨雨集
18690400000059

第59章 寄派斯徐、母二老师与诸学友

题解

我在大学里所住时间不算很长,统共三个学期,差不多也就只一个整年的时间。在校期间,徐涛、母忠华两位老师对我很好,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上,他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两位老师还常和我一起谈学论道,这算是我人生中的一大乐事;班里的同学,尤其是几位舍友,他们热情友爱,与我相处极佳;在校期间,我独自逛街散步、读书学习,也很自在有趣——这些都让我很是怀念。然而,自2007年12月退学回家后,转眼之际就过了一年半的时间,岁月无情流逝着,但我对老师、同学的感情及对大学生活的留忆却并没有被流逝的时间所冲淡。2009年3月,我即有感写下了这首怀念大学老师、同学的诗作。题中“派斯”指我就读的大学——合川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我昔求学在远方,远方师友心意芳,相与共度好时光。

异志从来与人别,就此不得不断肠。

欢聚时何短,别离日已积。

日思兼夜梦,此情何有极。

登高骋西望,聊以解愁臆。

争奈黄山山顶之松遮我眼,九嶷山高雾更迷。

裂眦极望望不到,惟闻湘妃之哭声凄凄。

长江流水日东流,天边鸿雁北飞急。

向西日月终无情,欲寄相思何由得?

嘉陵渔唱,二佛钟声,云门山色,钓城风烟。

一时涌入怀,得不心怆然?

耳畔鹧鸪何时来?杜宇声声啼更哀。

回首兰芷无颜色,江花江草正恻恻。

狂风四面起,日色转昏黄。

人生苦多情,洒泪向苍苍。

自释

我昔求学在远方,远方师友心意芳,相与共度好时光——我曾经就读于合川,那里的老师、同学待我很好,我们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远方”,指我就读大学的所在地重庆合川。“心意芳”,心思像花朵一样芳洁,比喻老师、同学的真诚善良、热情友好。“相与”,结伴、相伴,陶渊明《饮酒》诗有“飞鸟相与还”之句。这三句为下文作铺垫,因为老师、同学“心意芳”,所以我才要怀念他们。

异志从来与人别,就此不得不断肠——大学生活虽然不错,但我的志向向来和别人不同,最终我只能退学,与老师同学伤心作别。

“异志”,奇异、特殊的志向,这里指我大学退学、回家自修一事。“断肠”,指和老师同学作别的痛苦。“异志”句道出了我本人的个性,“从来”二字颇有自鸣得意的色彩。“不得不”三字,用了双重否定,加深语气,既写出了我对老师、同学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我追求独特理想的坚定信念。这两句概写我退学一事,语言简略含蓄。

欢聚时何短,别离日已积。日思兼夜梦,此情何有极——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十分短暂,而别离的日子却一天天在积累增多;我对老师、同学你们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真可谓无时无刻地想着,这一份感情不断上升,似乎都没有一个尽头啊!这四句写我对老师同学的殷切怀念,用五言句,显得劲直有力。

登高骋西望,聊以解愁臆——我攀登到高地上,尽力朝西望去,想望到学校、望见老师同学他们,以此来消减我内心中的惆怅痛苦。

“骋”是尽量施展、发挥的意思,“骋西望”也就是尽量朝西望,因为合川就在萧山的正西面,所以要“西望”;“聊”,姑且、暂且;“臆”,胸,引申指人的内心,“愁臆”也就是愁苦之心。这两句承上启下,起了过渡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句诗,我写时不过随心而作,后来却发现它与屈原《哀郢》中“登大坟而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两句暗合。

争奈黄山山顶之松遮我眼,九嶷山高雾更迷。裂眦极望望不到,惟闻湘妃之哭声凄凄——我极力朝西望去,可是黄山山顶上的迎客松把我的视线遮住了,九嶷山不但高峻,而且山上还多雾,这样一来我就更加望不见了;我极力想望,望得眼眶都要开裂了,可还是望不到,结果只听见那湘妃悲凄的哭声。这几句写骋西望的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阻隔。“惟闻”句较有特色,视线可以被遮住,但声音却仍能传播;闻湘妃哭泣,隐隐流露了自己内心的悲痛。

长江流水日东流,天边鸿雁北飞急。向西日月终无情,欲寄相思何由得——我极力想望,但望不见,没办法,我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江水、大雁等身上,希望他们能为我传递思情,不幸的是,老师、同学他们在西面,而长江的水是往东流的,大雁又都往北在飞,它们的方向都不对;至于日月,它们倒是往西的,但它们太无情了,也不能为我寄送思情。日月无情,意指时间过得快,这与“别离日已积”相照应。江水、大雁、日月都不能为我寄送思情,可以说我的希望再一次破灭。

嘉陵渔唱,二佛钟声,云门山色,钓城风烟。一时涌入怀,得不心怆然——骋西望、寄思情两大希望全都破灭了,于是让我想到了合川的景致,嘉陵江上的渔唱声,二佛寺的钟声,云门镇的山色,钓鱼城上的风烟——这些美好的景色风情,我曾经都游历过、欣赏过;而今却都望不见、不可攀求了;想到此,我的内心能不深感悲恸。“嘉陵”,嘉陵江,流过合川境内;“二佛”,涞滩二佛寺,是合川境内的古寺名刹;“云门”,云门镇,境内有云门山;“钓城”,钓鱼城。“怆然”,悲伤的样子。“嘉陵”四句,以四言的形式列举合川四景,道出了合川在我心目中的美好印象。四言句突然转入五言句,中间一顿,从节奏中突出了“怆然”之感。

耳畔鹧鸪何时来?杜宇声声啼更哀——耳边鹧鸪的鸣叫声,是什么时候传来的,杜鹃还一声比一声啼得凄哀。鹧鸪的叫声,听起来很像是在说“行不得也哥哥”,仿佛是在挽留人,可我毕竟退学了,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老师、同学。“杜宇”也就是杜鹃鸟,传说周末蜀君主杜宇,禅让退位后,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鸟,杜鹃鸟暮春啼苦,以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恻,动人心魂。这里写到鹧鸪、杜鹃的啼叫声,并非实写,而是在描摹心境,以抒心中之悲。

回首兰芷无颜色,江花江草正恻恻——鸟的悲啼还不够,回头看看,兰花芷草好像都失去了靓丽的颜色;何止兰花芷草,那江上的花江上的草都一片伤痛悲哀。“恻恻”,伤痛的样子,陶渊明《悲从仲弟德》诗有“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之句。这两句描绘的也是心中之境,而非实有之景。

狂风四面起,日色转昏黄。人生苦多情,洒泪向苍苍——狂风从四面八方涌起,日色越来越昏暗了。人生痛苦,本缘于多情,对此我只能把悲苦的眼泪洒向天空了。“苍苍”,天、天空的意思。我因留忆大学生活,想念老师同学,又无法寄送、排遣自己的思念之情,这使我内心非常痛苦,于是有了鸟儿悲啼、花草凄恻、狂风四起、日色转昏等一系列的感受。“人生”两句发出了痛哀之声的最强音,以至悲及整个人生,要向苍苍洒泪了。

自评

此诗从字面看来是在写怀念大学里的老师、同学,其实诗中于写思情的同时还透出了一层象喻色彩。即抒发我追逐理想而不可得的痛苦之情。诗中写到我因思念而朝西骋望,想望到合川去,结果被黄山、九嶷山遮住,我虽望得眼眶开裂,结果仍是不能望见。这里的象喻有线索可寻。首先,“西望”与“希望”音同,有意无意地点到了理想、目标的层面。其次,想望而视线被遮住,这喻示着自己在追逐理想时,受到了无数挫折、阻碍。“裂眦”而望,有我拼命拼命想追求、去奋斗的一层内涵。闻湘妃之哭泣,则是在隐吐自己的悲情。“长江”以下四句,虽在说欲寄相思不可得,但实质上寄寓了我对追逐理想而道途难通的感悲及对时间流逝的怅惘。“嘉陵渔唱”等四个四言句,虽在写合川的景胜,但未尝不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理想中的境界。

当然,所谓象喻,只是给人一个大体的感觉,而不可一句一字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