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外祖父母去世得早,每年正月初二,我们这些后辈都要上山去祭祀他们。十多年来,这一做法不曾间断过,今年当然也不例外。只是今年天气等外部条件恶劣,山道难走,于是有人犹豫,打算退回了。
就在这时,我站了出来,当先开道,勇往直前。经过一番坚持和努力,我终于开出了道,并率先到了外祖坟前。此诗即记述了这一上坟过程,当然诗中的情节已作了有意的修饰渲染,并非全然纪实。
每岁狗日午,入山祭外祖。
积有十余年,未尝废斯举。
今又值此祭,姨舅早备处。
一众携果蔬,鱼贯朝山去。
是日天气恶,云低如黑幕。
微霰乱头舞,折树阴风虐。
更兼前夜雪,半融未全灭。
野木枝交错,坡道竟为绝。
一行止山脚,见之失颜色。
表弟已回身,姨母还叹息。
风雪今阻挠,狭径本峭极。
欲攀实堪危,莫若改日即。
怏怏众欲还,吾独色凛然。
忖思年年祭,未见因事迁。
岂可以小阻,畏缩不敢前。
喝声我开道,一步已当先。
踏稳欹危石,徒手斩刺棘。
冰雪横扫开,折竹用全力。
众见我所为,振奋动胸臆。
小心随而后,努力向前逼。
呼啸风如箭,寒狠射我面。
攀松雪落颈,不时起寒战。
双掌受棘划,几处布血线。
趾冻数滑跌,膝破衣湿遍。
前行虽万劫,吾志坚似铁。
纵叫此身碎,亦留此心热。
屡跌能屡起,一意朝前发。
霰雪转稠密,道亦愈峭劣。
埋头十步蹈,眼前忽一耀。
地坦杂荆少,祖坟竟已到。
回看天地小,昂首发长啸。
亲点一炷香,三拜祖应笑。
自释
每岁狗日午,入山祭外祖——每年正月初二下午,舅舅、阿姨、母亲以及我和表弟等人都要到山上去祭祀外祖父母。“狗日”,正月初二;“外祖”,这里兼指过世的外祖父和外祖母。
积有十余年,未尝废斯举——外祖父母去世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这十多年来,我们在正月初二日对他们的祭祀从没有间断、停止过。
今又值此祭,姨舅早备处——如今又到了这祭祀的日子,舅舅和阿姨们早就将各种祭品准备好了。“值”,遇,遇到。
一众携果蔬,鱼贯朝山去——到了午后,我们一众人带上水果、蔬菜等祭品,一个挨一个地朝山里走去。“携”,携带;“鱼贯”,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接连着走。以上八句写事件缘起。
是日天气恶,云低如黑幕——当日天气条件恶劣,阴云聚集在低处,就像张着一块黑色的幕布。“是日”,这日,指当天;“幕”,幕布,挂着的大块的布、绸、丝绒等。
微霰乱头舞,折树阴风虐——细小的霰粒杂乱无章地飞舞着,能把树吹折的寒风不时肆虐着。“霰”,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乱头”,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方向;“阴风”,指强劲的寒风;“虐”,肆虐,残害、侵凌。
更兼前夜雪,半融未全灭——还有那前天夜里所下的雪,刚刚融化了一半,还没有全部消失。
野木枝交错,坡道竟为绝——再加山道上本来就野木丛生、荆棘交错,不容易走,于是这条通往外祖坟的坡道就这样被阻绝了。“交错”,交叉,错杂;“绝”,阻绝,隔绝。以上八句写上坟的天气、道路等外部条件极不理想。
一行止山脚,见之失颜色——我们一行人在山脚下止了步,看到山道的艰险,几乎都惊讶得面色苍白。
表弟已回身,姨母还叹息——表弟看后,已先悄悄地回转了身;阿姨们也不禁发出了叹息声。表弟回身是打退堂鼓了,姨母叹息也是见难思退的意思。下面四句可以理解为是姨母叹息的内容。
风雪今阻挠,狭径本峭极——狭窄的山道本来就陡峭难走极了,更何况如今还有寒风霰雪的阻挠。“阻挠”,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
欲攀实堪危,莫若改日即——山路难走,想要攀登上去实在非常危险,不如我们就改天来上坟吧!“攀”,攀登,抓住东西往上爬;“莫若”,不如;“即”,走进、接近,引申指到、来。以上八句写众人(不包括我)在困难面前做出的反映、举动。
怏怏众欲还,吾独色凛然——众人都一副扫兴的样子打算回去了,只有我一人神情严肃,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怏怏”,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样子;“凛然”,严肃,可敬畏的样子。众人的怏怏欲还与我的色凛然形成了鲜明对比,其实前面写表弟、姨母的举动,都是为了反衬以下我的作为。这两句实质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忖思年年祭,未见因事迁——我心中暗想,我们年年都这个日子来祭祀外祖父母,从来都不曾因为其它事情或困难而发生变动。“忖思”,细思,揣度;“迁”,转变,改变。
岂可以小阻,畏缩不敢前——如今又怎么能因为一点点小的阻碍,就心生畏惧,不敢向前了呢!“畏缩”,害怕而不敢向前。
喝声我开道,一步已当先——我大喝一声“我来开道”,一步跨出,已走在了前头。“喝声”一词,颇具神气和力度,能振奋人心。“一步当先”,则可见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以上八句主要写我在困难面前的想法和举动。
踩稳欹危石,徒手斩荆棘——我一脚踏实本来倾斜不平的石头,空着手把拦路的荆棘一根根斩断。“欹”,斜,倾侧;“危”,偏侧,不正;“徒手”,空手。
冰雪横扫开,折竹用全力——融冰和残雪,我一脚横扫开;为折断竹枝树条,我动用全身的力气。
众见我所为,振奋动胸臆——众人见了我的所作所为,都心中一动,振作奋发了起来。“振奋”,指精神振作奋发;“胸臆”,指内心的想法。
小心随而后,努力向前逼——他们十分小心地跟在我的后面,并竭尽全力朝前进发。以上八句具体写我如何开道以及众人受我影响后的举动。
呼啸风如箭,寒狠射我面——呼呼作响的寒风就像一支支箭一样,狠狠地朝我的脸面射来。“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这一句将寒风比作箭支,极写寒风风力之强劲。
攀松雪落颈,不时起寒战——我在拉住松树枝,借力上爬的时候,松树上的积雪纷纷坠下来,落到了我的头颈里;为此,我时不时地要打寒战。“寒战”,寒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双掌受棘划,几处布血线——我的两只手掌被荆棘划破了,好几个地方都散布着一条条血线。“布”,散布,分布;“血线”,指血丝。
趾冻数滑跌,膝破衣湿遍——我的脚趾受冻发麻,不受控制,因此滑倒跌翻了好几次;我的脚膝摔破了,身上的衣服也全都湿了。这几句套了好几重因果关系,“膝破衣湿遍”是因为“数滑跌”,“数滑跌”是因为“趾冻”,“趾冻”当然是因为鞋湿天寒。以上八句主要写我在开道过程中遭遇了种种艰辛困难。
前行虽万劫,吾志坚似铁——虽然,往前直行会遇到许许多多困难,但我的意志却是像铁一样坚定。“劫”,灾难,这里指强大的阻力、困难;“志”,意志。
纵叫此身碎,亦留此心热——即使让我的身子粉碎了,我的内心也要保持原有的热情。“纵”,纵然,即使;“热”,这里是热情、激情的意思。
屡跌能屡起,一意朝前发——我一次又一次地跌倒,但每次跌倒都会重新站起来;我没有别的念头,只是一心一意地朝前进发。
“屡”,屡次,一次又一次:“一意”,意念专一,一心一意。以上六句写我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霰雪转稠密,道亦愈峭劣——霰雪下得越来越稠密了,山路也越来越险峭难走了。“稠密”,多而密;“峭劣”,形容山道陡峭险恶。这两句写外部条件变得更恶劣了,但无疑这也已经是黎明前的黑暗了。
埋头十步蹈,眼前忽一耀——我奋不顾身,下定功夫朝前走出十步,结果眼前忽然一亮。“埋头”,专心,下定功夫;“蹈”,踏入,奔向。
地坦杂荆少,祖坟竟已到——前面土地平坦,各种杂乱的荆棘很少,原来外祖的坟墓居然已经到了。“坦”,平坦,开阔。
回看天地小,昂首发长啸——到了祖坟后,我回头看了看,发现天地好像都变小了;我仰着头发出了一长长的啸声。“昂首”,仰着头;“啸”,戳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回看觉得天地小的原因,一是祖坟在山的高处,登高望远本身会有天地小的直接感受;二是因为我在战胜困难后,觉得自身强大,内心有人定胜天的一份信念。
亲点一炷香,三拜祖应笑——我亲自为外祖父母点上一炷香,恭恭敬敬地拜了几拜;相信外祖父母看到我今天的表现,他们也是会会心一笑的。以上八句主要写我到祖坟时的情形、举动。
自评
此诗共三百二十字,比较详尽地记述了上坟的总过程,但此诗又不是真做简单的上坟记录,它是通过写我在上坟过程中当先开道、勇往直前这一举动,反映了我本人在困难面前不屈不饶的精神。全诗结构严谨,叙述详尽,对比、渲染等的运用也比较巧妙,诗中“喝声我开道,一步已当先”、“纵叫此身碎,亦留此心热”等句气骨堂堂,极有力量,这些显然都很是不错。但此诗作为一首长篇作品,在遣词定韵上还不够精准,有些句式也显得笨拙,不能做到自然工洁。因此此诗虽情感饱满、力度厚重,但艺术上看来,仍显得不够成熟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