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孤兰
题解
此词作于2010年3月23日。当日,我偶然发现邻舍阴墙脚下长着一朵不知名的花,这花因不见阳光,所以茎叶瘦弱,花房萎小,显得生机不足。我看后,心中颇为所动,受此启发,我在当晚填了这阕《蝶恋花》词,词中将那不知名的花假设成是兰花。
兰在古人心目中可以说是一种芳洁高雅、坚贞不俗的花。屈原在《离骚》中便多次写到它,“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代伯玉、曲江二子的感遇诗中,更写有专篇歌颂它。我此词咏兰虽意不专在称美兰之气度风范,但也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寓托。题目“墙角孤兰”四字中,“孤兰”点出此兰孤独无依、芳洁自赏;而前加“墙角”二字,则可见其既不生于向阳之高坡,也不长于精雅之苑宇,其身处卑境,孤独无友,不得时地之身世,已可窥见一斑。
容色恹恹肢细细,寂寞兰花,哀泣阴墙底。春雨春阳无眷意,一心只向群桃李。冠紫披红香溢体,冶蝶游蜂,日日环嬉戏。嗟罢拭干悲怆泪,孤根倔入深深地。
自释
容色恹恹肢细细,寂寞兰花,哀泣阴墙底——有这么一朵寂寞的兰花,它肢体瘦弱,精神不振,正在阴墙脚下哀伤地哭泣着。“恹恹”,精神不振。“阴墙”,指墙之背阴面,一般植物在背阴面见不到阳光,不利于生长。一朵兰花,身体瘦弱,孤独无依,无人眷顾、无人怜惜,其心中自有无限悲哀,因此真要不时“哀泣”了。这几句运用拟人,刻画出了一个孤独、悲戚的兰花形象。
春雨春阳无眷意,一心只向群桃李——春天的雨露阳光丝毫不来眷顾这朵可怜的兰花,而一心只向着别的花朵。这孤兰生于阴墙脚下,春天的雨水阳光,全为墙所挡去,自然滋润不到。春雨春阳虽非有意不去眷顾这朵可怜的孤兰,但从孤兰的立场及心态看,其抱怨春雨春阳之“无眷意”却也是合宜的。这两句从花的角度写造物之不平。
冠紫披红香溢体,冶蝶游蜂,日日环嬉戏——别的花像是贵妇人一样,穿红的,戴紫的,身上还发出阵阵香气;各种蝴蝶蜜蜂整天都缠在她们身边,嬉戏玩闹。这两句紧接着前半阕的内容,写受春雨春阳“眷顾”的“群桃李”。所谓“群桃李”,并非只局限于桃与李这两种植物,而是指代了大自然中众多的花花草草。“冶”与“游”都是玩闹游乐的意思,蝶曰“冶”,蜂曰“游”,其褒贬色彩自然也是可以瞧见的。
墙角之孤兰虽对“群桃李”有欣羡之意,但实在也存有一丝鄙薄之心。
“群桃李”之芬芳热闹与孤兰之凄凉悲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嗟罢拭干悲怆泪,孤根倔入深深地——孤兰哀叹一番后,最终擦干了悲伤忧愤的眼泪,把根系伸向了更深的土地。“嗟罢”,意即叹息完了,由此可见,前面“春雨春阳”句一直到“日日环嬉戏”,事实上都是孤兰的叹息词。孤兰哭泣哀叹一番后,又怎么做了呢?是甘受命运调排,一味消沉,还是振作起来,与不幸做斗争呢?看这最后两句,答案显然是后者。“孤根倔入”,根系伸向更深的土地,当然是要吸取更多的养分了,这是它要通过自己的拼搏,改变生来的劣势。一个“倔”字,写出了孤兰坚定的信心。
自评
此词是一首咏物词,全篇运用比的手法,通过对孤兰的描述,寄寓了我本人的遭遇和情感,这让人有深意可求,显然较为不错。但所谓“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周济语),由于此词是我有心求寄托的,因此布局造句不免有些刻意造作,从而缺乏自然神行的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