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晨雨集
18690400000082

第82章 拟送廖义琨、刘鑫、牛立超二首

题解

当初,我们零六级汉语班一共只有九名男生,黄露、李亦雄、谭家伟、周圣普、杨欣和我同住一个寝室,廖义琨、刘鑫、牛立超则另住一个寝室。廖、刘、牛三人都坦诚积极、风趣幽默,我是很喜欢他们的。

我们虽不住同一个寝室,但也有着亲密的交往,深厚的友情。然而,我这次重返派斯,因为时间推迟,廖、刘、牛三人已先离校了,因此我们最终未能相聚。为此,我内心颇感怅惋,作了《送别杨欣》一诗后,我也很想就廖、刘、牛三人先自离校一事,作一首诗。可是,一连思忖几日,都未有所得。直到5月23日傍晚,散步江边,看到晚霞下凄迷的江色,我才突发灵感,想到要就晚江背景做一首虚拟送别的诗。当时,原计划是只作一首六绝诗的,但因所想到的意象有了剩余,不舍无法容纳,舍之又觉可惜,经过再三思忖后,干脆就做了两首。因此,这两首诗可以说是一对双胞胎诗。

(一)

远树夕岚似梦,寒江沙渚如迷。

向晚故人别去,合州烟草凄凄。

自释

远树夕岚似梦,寒江沙渚如迷——夕岚从远处的树丛里升起,仿佛是个梦境;沙渚在带有寒意的江水中,看去好像是个迷宫。“夕岚”,傍晚时候出现的雾气,“岚”,林中雾气;“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沙渚”也就是水中露出的小沙地。这两句写分别时的背景环境。

“远树夕岚”是远景,“寒江沙渚”是近景,两组景物后面分别加上“似梦”、“如迷”,这是作了明喻,用抽象的事物形容具体的事物。“梦”朦胧而无实体,“迷”可作多种解释,它可以是名词迷局、迷宫,也可以理解为迷失、迷惑,或者迷离、迷糊。以这两个字为喻,显出了景物的迷离恍惚、不可捉摸,同时也衬出了主人公情感的惆怅。

向晚故人别去,合州烟草凄凄——就在这将近傍晚的时候,老朋友告辞走了;我望望远处,只看到整个合川的草木云烟都变得一派凄楚悲伤。“向”,临近,将近;“凄凄”有三种意思,寒凉的样子,悲伤的样子,也通“萋萋”,茂盛的样子,诗中三种解释都说得通,可谓兼而有之。“合州”,固然是个地名,但“合”有全、满的意思,因此“合州”一词,暗藏了满城、全城的意思。“向晚”句点到故人的离去,但一点即止。结句写景,“烟草凄凄”与前面的景物融成一体,共同构筑了一个凄迷恍惚的诗境。

(二)

群鹭怅栖烟渚,夕阳愁照寒芦。

望望故人不见,遥山隐隐啼乌。

自释

群鹭怅栖烟渚,夕阳愁照寒芦——一群鹭鸶带着惆怅,栖息在烟雾缭绕的洲渚上;将要下山的太阳,一脸忧愁地照着江边寒瑟的芦苇。“鹭”,鹭鸶,也就是白鹭,一种水鸟;“芦”,芦苇,生在水边的一种草本植物。“怅”和“愁”,本用于形容人的感情,而这里却在形容群鹭与夕阳,这使景物染有一层独特的感情色彩。这两句写景,景中寄寓了主人公惆怅凄惘之情。

望望故人不见,遥山隐隐啼乌——主人公望啊望,终于望不见那老朋友了,所望见的只有远处山上那若隐若现飞着的几只乌鸦。“望望”,一望再望,不断朝远处看去;“隐隐”,隐约,不很清楚;“啼乌”,叫着的乌鸦。“望望”句写主人公目送友人,直到消失,这可见主人公对友情的珍视及别离过程中其内心的怅惘。“遥山”句写到啼乌,这可以是目送故人时,望到了隐约在飞的乌鸦,也可以理解为是在远望的过程中,隐隐听到了远处乌鸦的啼叫声。

自评

这两首诗就所抒之情、所布之景而言,都有其真实性,但诗中虚拟了一个事件。这种创作方式,与一般诗作之见景生情、词作之缘情造境都不同,它可以称作是“缘情拟事”的创作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