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晨雨集
18690400000083

第83章 登合州八角亭

今年北方雪灾,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诸灾接连不断,时又湖广大涝,损民巨多。

题解

重返派斯期间,我又到合川各景点去逛了一下。5月24日,一大早我就去游合川八角亭。合川八角亭本名养心亭,坐落在市区嘉陵江东岸的学士山上。到了亭下我才发现,因为亭子破陋,已禁止游人入内,所以我没能进去。但又因为亭子建在山上,因此虽没登上去,只站在台基,却也能居高远眺,俯瞰全城。在远眺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当时湖广地区正遭遇着特大洪灾,进一步又联想到今年以来国内所发生的种种天灾。为此,我心中颇觉悲恸,最终有感而发,作了此诗。

撼坝涛声激越,连天草色恓惶。

遥念神州多难,凭高涕眼茫茫。

自释

撼坝涛声激越,连天草色恓惶——嘉陵江水撼动着堤坝,波涛发出了激烈的响声;一大片草木直与天相连接,那青绿的草色中仿佛满怀着忧伤烦乱。“撼”,撼动,震动;“激越”,形容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这两句写所见之景。八角亭坐落在嘉陵江边的一座山上,一眼望去自然先看到嘉陵江,五、六月份的嘉陵江正值汛期,因此江水满涨,水流急速,波涛撞击堤坝的声音也格外响亮,因此第一句写嘉陵江涛声激越。八角亭西面与南面是城区,东北一方却是起伏连绵的山,山上都是绿色植被,且一望无际,因此第二句写到连天草色。草色泛指植被,并不局限于草的颜色。“恓惶”一词虽用来形容草色,但却染有我本人强烈的感情色彩。其实,不止“恓惶”,前面的“激越”也一样,“激越”一词虽形容声音强烈,但因它同时也有情绪激烈的含义,于是体现了我在八角亭上观景时,内心的一份激荡不平。

遥念神州多难,凭高涕眼茫茫——一望周边的景物后,我遥遥念及神州大地的多灾多难;为此,我在八角亭上忍不住流下泪水。

“念”,惦念,记挂;“神州”,中国的代称;“凭高”,登临高处,王安石《桂枝香》:“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这两句写我在八角亭上的所思所感。前面写到波涛撼坝,容易让人联想到湖广地区正在泛滥的洪灾;而写到草色连天,人的眼界自然也通向了远方,眼界带动思维,最终也容易让人想到其他地区发生的事。因此,有前两句写景作铺垫,后两句便顺理成章地写到了“神州多难”。

自评

退学之后,我虽幽居一室,潜心自修,形同老僧闭关,但对国家大事,尤其是一些重大灾难,却一直是非常关心关注的。只是身在家中,沉埋课业,缺少外事外物的一种触发,因此写不出有关方面的诗作。而这一次身居他乡,登高眺远,受到外界景物的触动,便自然萌发了关注灾难、同情灾民的一份诗情。此诗语言简练,诗境开阔,颇可称取,但相较五律《救灾》、《游红枫湖值雨》等作,似显顿挫不足,这应该是受制于体裁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