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晨雨集
18690400000090

第90章 花犯

舅氏后院,每至夏秋,凤仙繁茂。予自记事以来,常于此院浇水看花、捉虫收籽,引以为乐,忘乎花我。己卯冬,因小姨出嫁,摆宴设炉之故,于此院铺以细石。翌年,即无凤仙再出。久之,石上封尘,苍苔满布,小庭芜鄙,不堪睹视。今年夏日,作客舅家,徘徊小院,见一粉花绽于墙角,细观之,竟乃凤仙。予衷心感动,为之赋。

题解

此词缘起已如序中所言。舅舅家的后院栽满了凤仙花,每年一到夏秋两季,这些凤仙花便开得异常茂盛。我从孩提时起,就常在这院子里看花、浇水、捉虫、收籽,并把这些当做是快乐事。1999年冬天,小阿姨出嫁,因有摆设酒席、安置火炉的需要,于是在后院铺上了一层细石。到了第二年,凤仙花便一枝也没长出来。时间一长后,这些细石上积满了厚厚的尘埃,渐渐地又布上了苍苔,后来各种杂草也乱长了出来,这后院越来越荒芜破鄙,实在让人不忍心去一看了。今年(2010年)的一个夏天,我去舅舅家作客,随意到后院去走走,结果看到有一朵粉色的花在墙角下绽放着,走近去细看,却发现那粉花居然是凤仙花。从1999年到2010年,整整十一年了,这凤仙花的种子在地下没有死,居然又长出来了,而且开出了美丽的花——这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和精神啊?我看了,内心实在非常激动,于是特意作了这首长调词。

粉眉低,芳枝轻曳,玲珑玉初洗。几多羞媚,是静女窥墙,翡翠偎蒂。刘郎重步幽苔地,见花疑梦寐。细打量、是旧相识,摩挲欣下涕。身沉十年又娉婷,缘何力?自是斯心不死。曦露惜,无丝懈、终偿初志。残灯下、思难入寐,想翌岁、满园春得意。但夜寂、织声稀碎,一枝萤照里。

自释

粉眉低,芳枝轻曳,玲珑玉初洗——后院中开着一朵花,那花的花瓣就像女孩子傅粉的眉头低垂着,她美丽的枝叶轻轻摇曳着,她那明澈剔透的枝茎就像刚刚洗出来的玉。这三句描绘凤仙花的形态。

凤仙花比较特殊,它的花朵生在叶腋下,因此将之比作低下去的眉头,“粉眉”的“粉”本指颜色,但用在喻体上却有傅粉的含义,“眉”字不是指眉毛,而是指眉头,即两眉附近的地方;凤仙花的枝茎是肉质的,看上去碧绿透明,确是像翡翠玉,因此将之比作玲珑初洗的玉。

几多羞媚,是静女窥墙,翡翠偎蒂——那花带着几分羞涩,却是那么娇媚好看,它简直就是那在墙头窥看的静女,依偎在枝头的翡翠鸟。“几多”,多么;“静女”,贞静娴雅的女子;“翡翠”,鸟名;“蒂”,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这里泛指树枝树梢。这三句写凤仙花的神态。“静女窥墙”有出处,《诗经·邶风·静女》诗:“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刘郎重步幽苔地,见花疑梦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到后院这个长满幽苔的地方来走走;看到那粉色的凤仙花,我起初以为是在梦里了。“梦寐”,睡梦中,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刘郎”句用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典故。刘禹锡在唐顺宗时参与“贞元革新”,后遭贬谪,重返京师时,写了《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与此次重步后院有一定的相似处,而刘禹锡坚韧不屈、积极豪健的精神与此词的内容基调也是相一致的。

细打量,是旧相识,摩挲欣下涕——我走近去仔细观察,发现眼前的花朵真是我以前相识的凤仙花;我俯下身去,轻轻抚摸花瓣,内心欣慰得忍不住流出了泪水。“打量”,观察(人的衣着、外貌);“摩挲”,用手抚摸。这两句写我真确定是凤仙花后的一份惊喜之情。

“打量”、“旧相识”等词都极富人情味,由此可以看出我与凤仙花有着深厚的感情。

身沉十年又娉婷,缘何力?自是斯心不死——后院的凤仙花埋没十年了,可如今又生根发芽,长出了美丽的花朵,这靠的是什么力量啊?那自然是因为凤仙花的种子没有死,它要长成一朵花的信念没有停止。“娉婷”,形容女子姿态优美,这里借以形容凤仙花美丽动人。这几句写我分析凤仙花重开的原因,虽语涉议论,但因为这番议论是富含真情和感动的,因此似无一般诗歌议论的弊端。

曦露惜,无丝懈、终偿初志——这凤仙花籽珍惜所有的阳光雨露,为成长无一丝懈怠地努力着,如今她终于实现了当初的愿望。

“曦”,阳光;“懈”,怠惰,松懈;“偿”,实现,满足;“志”,心意,志向。这几句仍写凤仙花重开的原因,算是对前面的一个补充。因为心不死,信念永在,所以凤仙花籽要珍惜一切,不断努力。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凤仙花终于实现了她的理想。这几句措辞造意,显得笨拙凝滞。

残灯下、思难入寐,想翌岁、满园春得意——晚上,我在残灯之下,反复思忖着,以致难以安心入眠;我心中暗想,到了明年春天,舅舅家的后院一定遍地都是凤仙花了。“翌岁”,明年;“得意”,称心如意,这里指凤仙花开得旺盛。这几句变换了场合,时间是在晚上,而地点已换成了“残灯下”。“思难入寐”的“思”字暗示,可能前面一段议论就是我在残灯下的一番思索。“想翌岁”是我在想明年后院的状况,相信凤仙花会越开越多,院子会恢复到十年前的美。

但夜寂、织声稀碎,一枝萤照里——只是夜深人寂了,后院只有断续零碎的蟋蟀叫声,那朵凤仙花在萤火虫微弱的光照之下,会显得孤零零的。“织声”,蟋蟀的鸣叫声,蟋蟀别名促织;“稀碎”,形容声音断续、凄切。前面写我暗想来年后院凤仙花的盛况,这几句则拉回时间,写我对此刻后院那一朵凤仙花的担心同情。因为那朵凤仙花没有其他同类,“满园春得意”的愿望只能靠她独自去实现,因此她孤独无依,却又担负重大。词中蟋蟀的叫声,萤火虫的光照,都是在反衬凤仙花的孤独。这几句学用周邦彦《花犯·梅花》结句“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及周密《花犯·赋水仙》结句“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自评

凤仙花籽沉埋土中并没有死,十年之后,它居然在艰难的环境下又重新生根发芽,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就这一事件而言,本身应该说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诗歌题材了。而尤为巧妙的是,联系我自身的经历,则十年来,我虽处于人生低潮,却没有放弃人生信念,并一直为此在作最大的努力和拼搏,同时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的经历与后院凤仙花的命运竟是出奇地相似,由此更可见凤仙花十年后再开这一题材的珍贵性了。对于这么一个绝好的题材,我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决意要将它纳入篇什。

慢词非我所擅,对慢词中要靠大才支撑、思力运转的赋化之词,我更是没有一丝创作经验。但经过我的忖度,将凤仙花十年后再开这一题材纳入篇什,最理想的诗歌体裁就是赋化之词。于是,我试着用勾勒的笔法填作此词。无疑,这也算是一次挑战自我。虽然,此词在艺术上尚欠成熟,未能达到赋化之词的理想境界,但全词情感饱满,积极向上,并于写花的同时处处着我自己的身影,这应该说也颇可称取。此词在写花的同时,还向人们透露了一个人生道理:心若在,梦就在,只要心不死,人生就永远存在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