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与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继进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化农业依靠工业机械,投入大量农药和化肥,在创造农业增产奇迹的同时,带来了土壤侵蚀、水污染、土壤养分丧失和病虫害暴发以及资源破坏等一系列生态灾难。面对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人们开始反思和重新审视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逐渐尝试进行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
在国内,也开展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初步探索。总结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与实践经验,有助于农业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4.2.1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
第一,农业资源、环境改善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在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把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放在第一位,在农业生产中注重贯彻生态原则,把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提倡立足于区域概念的“农作—畜产—林业”自然循环发展模式,即农作向畜产提供粗饲料,尤其是安全的粗饲料,同时畜产向农作提供有机肥;畜产为林业提供堆肥、液肥,同时林业为畜产提供林业的副产品饲料和生产资料。第二,补贴政策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适当的政策指导和经济支持对传统农业向循环农业转变至关重要,因此发达国家政府为鼓励本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都在实施积极的补贴政策。例如,德国政府根据农场主减少的收入来固定补贴标准,从生态农业基金中给予不同层次的环保农业补偿;在日本,政府不但对从事循环农业提供必要的农业专项资金无息贷款,而且对建设堆肥供给设施、有机农产品装运设施等进行补贴。
第三,技术创新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以色列,把“科技兴农”作为基本国策,农业增产的95%靠科技。政府每年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产值的3%,通过宏观调控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国内的ARO(农业研究组织)是世界著名的农业科研机构之一,承担了全国3/4的农业科研任务。以色列斯迈哈·博拉斯父子发明的滴灌技术,具有其他灌溉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现已开发到第六代。
第四,法律法规体系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美国早在1983年就制定了有机农业法规,1986年又通过了《可持续农业法案》。在德国,有一套较完善的关于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一般农产品种植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就有8个:《种子法》、《物种保护法》、《肥料使用法》、《自然资源保护法》、《土地资源保护法》、《植物保护法》、《垃圾处理法》和《水资源管理条例》。
第五,合作研究和教育培训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环节。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农民掌握必要的现代技术,而且需要认识理念的提高,因此应高度重视教育培训的作用,增强公众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认识,提高农民实施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水平。在此过程中,通过加强“产、学、研”联合,建立起联系研究机构、管理人员和农民的区域网络,来促进有益于环境的农业技术和方法的引进与推广,构建加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4.2.2国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
国内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市场为导向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导向,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调研为出发点,以产品是否适销对路为检验标准,才能形成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北京留民营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市场的导向作用,构建的几大特色产业如有机农业、肉食品产业、文化旅游业等均迎合了市场的需要,为此,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留民营还特别重视市场的培育,生产的有机蔬菜等都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销售市场。而这样的市场形势势必推动留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技术升级是确保农业循环经济真正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现实中采用的某些生态技术是同隐蔽性劳动力剩余联系在一起的,这类生态技术必然会随着经济的发展遭到淘汰,如家庭式的小沼气池。要想使生态技术保持竞争力,必须实现生态技术升级。北京留民营将制备沼气的载体由沼气池改为沼气罐,制备沼气的技术由低温发酵改为中温发酵,原料供应源由家庭改为畜禽养殖企业,就是依靠技术升级保持生态技术竞争力的一个范例。
第三,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命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而特色产业的选择必须从区域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到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这三者有机结合,选择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重点建设和发展,使其形成强大的经济优势,方能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北京留民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地缘等比较优势,构建起了有机农业、肉食品加工业和文化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留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四,实施清洁生产,走资源良性化循环之路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实施“质量升级战略”,围绕市场开发清洁的产品。2000年,天冠集团公司对酒精蒸馏工序进行重大技术升级改造,使酒精的杂质含量减小至极限,这样把酒精的等级由食用级提升到国际上质量最高的品质——超级中性酒精,使酒精品质一下子提高一大截,大大增强了酒精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集团的另一项目黄原胶,是利用淀粉作原料,酒精作中间体,采用生物发酵领域的高新技术进行生产,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染排放,投入的原材料可以全部转化为清洁的产品。
黄原胶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产品,被称作“工业味精”,广泛应用在食品、饮料、医药、采油、陶瓷生产等行业,能使产品的品质改善、质量升级、成本降低,符合国家发展21世纪生物工程的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