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
18691200000037

第37章 后记

从1998年从事与该课题相关的调研工作起,不觉已过去十余载。

1998-2001年近三年时间我在江西省赣州市组织部的支持下完成了“赣州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研究”的课题。期间对该市下属的十二个县的农村进行了调查,当时的调查内容主要是农村经济产业发展情况。被抽样调查的有大余县池江乡、青龙镇,赣县的梅岭镇,于都县的葛拗乡、银坑镇,兴国县梅江镇、高兴乡,瑞金县的瑞林乡,章贡区的水南乡、水东镇及其他几个县的乡镇。当时这些乡村正在推行沼气建设,打造猪圈—沼气—养(种)殖—室内照明的循环发展经济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少部分解决了农村的晚间照明问题,在没有实现“村村通电”的背景下有一定的意义。然而,这种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受到了一定的束缚:首先,农民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每个沼气池的建设费用在1500元以上,这在当时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的农村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其次,缺乏合适的示范效应,并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没有能证明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农民发家致富。

由于受到粗放式工业发展的影响,2002年起我国开始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出口贸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004-2006年我对浙江省五个县市的农产品生产贸易企业或乡镇做了调查,包括浦江县下属的黄宅镇、郑宅镇及杭州茶叶进出口公司、杭州桐庐蜂之语公司、江山恒亮蜂业集团、杭州西湖龙井村等。这些地方或企业大多是农产品出口基地或出口龙头,通过对它们生产基地的调查,我们发现它们的生产方式有了巨大改善。以杭州桐庐蜂之语公司为例,它们通过与蜂农建立合作,以清洁生产为特点的生产链建立起来了。然而,不足之处是,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仍然受到制度上的障碍:农业生产技术的外部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土地的流转制度缺失;政府支持不足,政府部门对农民的普惠制补贴对于建立循环农业经济的贡献并不明显。

2008-2010年,我对宁海县进行了调研,该县在长街、力洋、胡陈三个镇乡之间建立了一个10万亩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试验田”的三级循环获得了较大成功。宁海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生态经济,更不是回归到“原始农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化的农业循环经济应该是我们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从2007年起开始撰写,到目前完稿,本文的写作过程历时4年多。在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武汉理工大学周军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我谨对周老师的辛勤劳动表示深深的谢意!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前后计30余次深入企业和乡村调研,与广大农村干部、农民和农业企业单位领导交流,他们与我耐心细致的交流不止一次激发了我的灵感,在此我谨对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杨晓明

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