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夯实学校发展的根基——学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8692100000034

第34章 洪塘中学发展的历史选择(4)

为了消解女儿的怨气,古典文学博士王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叶开,不得不同时出面跟女儿解释,“庞统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一个重要的谋士,刘备西征蜀国,主要靠庞统而不是诸葛亮,诸葛亮是靠《三国演义》演绎出来的,事实上庞统不比诸葛亮差”。

乔乔这才微笑起来。两位博士当时也笑了,不过是苦笑。这是叶开第一次被孩子的语文教育刺痛。

“你可能觉得很可笑,但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如今回忆起来,叶开摇头叹道。

两位博士实在是没想到,他们会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题上马失前蹄。

老师告诉她:“从三年级起有了阅读理解,不再只是认字记词。乔乔的阅读能力有问题。”“不会的,她看书没有障碍。”王琦急忙跟老师解释。因为就在上三年级前的这个暑假,丈夫给女儿买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是他们第一次给女儿买长篇读物。结果8岁的乔乔不仅很快看完了,还开始接着看中国四大名著彩图本。

听完王琦的解释,老师不相信,摇头表示怀疑。这让王琦很忧虑,她开始想,女儿不会真是有阅读问题吧。回到家,她急忙跟叶开探讨起来。

听了妻子的担忧,他拿起乔乔的语文课本,试图弄清问题所在。结果一打开课本,他发现一些不说真话的作家的作品,不仅进了女儿的教材,“而且还要背诵”。更糟糕的是,一些原本是经典的作品,到了教材里被改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他正冒火,转身却发现乔乔抱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目不转睛地读着。为了考验女儿,他刻意跟乔乔聊起《哈利·波特》和四大名著彩图本,结果发现里面很多故事和细节,乔乔记得特别清楚。

“这说明她不是胡乱读,是真读懂了。”叶开强调道。他和王琦也一致判断:大可宽心,女儿的阅读理解完全没问题。

他进而感叹道,小学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代,因为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好。“可是,”他话锋一转,气愤地说,“在小孩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时候,有人却给他们喂了垃圾。教材里面,有好多非常糟糕的东西!”

其实对于自己的语文课本,乔乔在一年级的时候还是感觉“挺好玩的”。她记得,一年级的语文书上有好多图画,有小动物,还讲爱护环境,“看上去没有那么讨厌”。

虽然很多东西搞不明白,但书本上的图案还是吸引了乔乔。

“当时我觉得,哇,好奇妙哦!”她边说边做出夸张的表情。

当时在课堂上,老师写什么她就跟着一笔一画地模仿。回到家里,她则开心地看《小小建筑师巴布》、《猫和老鼠》等动画片和《哈哈画报》上的漫画。

这种开心的笑声时常在叶开家里响起,前4个学期,乔乔经常拿回满分的语文成绩单。

但到了三年级,写作文成了语文课上的重头戏。同学的书包里,慢慢开始有了《优秀作文选》。看到有同学买“作文套餐”,乔乔出于好奇借过来看了一眼,就再也不想看第二眼。她还是喜欢爸爸不久前给她买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其次是《林格伦文集》。

可是她只有先写完作业,才能看这些书。她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养成了到处藏书的习惯。在写作业、弹钢琴时,甚至是语文课堂上,她都会时不时偷偷地瞄上这些书两眼。

语文课本开始变得让她“一点都不喜欢”。她更不喜欢的是书包里的教辅书《一课一练》,这占据了她课后很多时间。

比如,根据教辅材料,乔乔每天需要填很多反义词和近义词,这常常让她的博士父母为难。他们不愿像其他父母那样给女儿买《近义词词典》或《反义词词典》,于是就安慰女儿:“我们认识出这些教辅书的人,这东西他们自己的小学不用,自己的孩子也不用,你就随便应付一下算了吧。”

背诵名言可以轻易应付,但像在文章中划好词好句这样的作业,常常难倒乔乔和他们家的两位文学博士。

老师说按“aabb”格式划好词好句,乔乔觉得课本里没什么好的,就随便划了划。班上有个男同学,把“爸爸妈妈”划出来,结果得了A- 。

每次划好词好句时,叶开都很紧张。这位《收获》杂志的副编审不知道哪个词比另一个词更高级。“难道这个词是部长级,那个词是科长级?”他反问道。

他把划好词好句比作揪树叶,并形容说,“即便你揪下所有的树叶,也不会体会一棵大树的美。”

在杂志社编审稿件时,叶开给国内很多知名作家提过修改意见,但他对女儿的作文指导,大都以失败告终。

他经常告诉乔乔,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把意思表达清楚。然而几乎每次老师的批语都是,“再多用些好词好句”。

这时候,叶开会安慰女儿,“不是把所有色彩斑斓的颜料泼到墙上,就会成为一幅画。做一个诚实真诚的孩子就好。”

在他眼里,中国传统的国文教育注重修辞和交流,以此形成个人道德观和社会人生观;而现在的语文教育则跟外语教育一样,光注重语法。语文课不仅违背了语言规律,而且“极其乏味,肢解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考”;在肢解了语文的同时,也让孩子变得分裂。

“孩子就是一个易碎品,语文课把他们弄得遍体鳞伤,然后家长回家再把这些碎片,一片一片给粘起来。”叶开直言,自己和许多正上小学的孩子一样,都有这样的感受。

假如我们的“质量”是这样摧残学生,向学生塞垃圾,使学生遍体鳞伤,那么我们的教学无疑是一种犯罪。显然地,这正是我们要超越的东西。

(二)洪塘中学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

办学宗旨是从哲学的层面上回答学校的意义,它包含办什么样的学校、为什么办学等因素。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愉快地成长、成才、成功。从词义学的角度分析,这里的中心词是“成功”,虽然它的前面有“成长”“成才”等概念,但成长应是一个过程,成才是其目的,成功是最终的目标,它是一个相互联系、递进的一个过程。而这些的前提是“愉快”,如果说成功是一切的结果,那么“愉快”则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成功应是愉快前提下的成功,愉快应是达到成功的条件。对于学生来说不愉快的成功,不是成功。愉快,从深处考虑,它包括心灵的和谐,学习方法的得当,学习心境的愉悦等因素。这里最关键的是蕴含着我们追求和谐教育、幸福教育的理念。也就是说我们办学的宗旨,是经过我们的努力使学生能够和谐健康地发展,能够愉快地成长,能够自由地成才,从而走向未来的真正的成功。学者肖川指出:“基础教育应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让学生感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生学会过精神生活,珍惜精神的价值,眷注内心,使学生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的资源和宝库,以便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一项十分严峻的任务,一种较高的教育教学的境界,这就需要我们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能够摒弃应试教育的恶障,用改革的意识、改革的行为、优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从而以阳光的心态,在知识的有效掌握和能力的有效练就中,走向未来幸福的人生。

如果说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学校整体发展的追求,那么培养目标主要是从培养什么人的角度而说的,它是学校总体目标的有效体现,有的时候学校的总体目标往往要凝聚于学校的培养目标上,毕竟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对人的培养。

那么洪塘中学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呢?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学校的客观实际,我们所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大气、自信、文明、智慧的阳光少年。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是高是低,事业是大是小,身份是显是微,一个人的魅力如何,关键看“大气”与否。什么是大气?大气是一种海纳百川、胸怀日月的气概;一种从容大方、自然天成、胸有成竹的气量;一种成熟宽厚、宁静和谐的气度。具体地说,大气就是拿得起放得下,说话办事干脆利落,具有君子风范;大气就是有宽厚博大的胸怀,还有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的雅量;大气就是让人感觉到你有堂堂正正、坦坦荡荡、信得过靠得住的人格魅力。大气会让你有着幽兰的清雅、竹子的气节、松树的风格、寒梅的傲骨,大气会让你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挥洒自如、稳健持重,大气会让你有大山的浑厚、大海的渊博。人要成大事,必须要大气。对于学校来说,培养学生的大气,就是要使学生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为了祖国、人类的事业努力奋斗的意识,有胸怀天下的气概,有大公无私、献身社会的博大胸怀等等。自信同样是一种精神品质,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前提,也是一个人快乐的秘诀。唯有自信,才能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保持乐观,从而想办法战胜困难与挫折。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限潜能。培养学生自信的心理品质,就是要学生学会在挫折面前有信心,在困难面前不屈服,从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当然自信还必须学会悦纳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在处事时,能够保持一种清醒和坚定。

文明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修养、一种风度,它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个人实践历练的产物。文明不仅包括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而且包括一个人对待别人,特别是对待比自己的地位低的人或有错误的人的态度,还有一个人顺利得势时的作为等等。我们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就是要塑造学生在文明社会所应具有的人生风范和处世态度。而智慧则是通晓事物的能力,这里的培养任务最重,也最难以把握,因为智慧是一种人生的修炼,一种多元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促成的一种灵活的处世手段,一种高超的处理事务的方法。

智慧只能涵养,它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有根除死板而求灵活、摒弃狭窄而求广博、打破封闭而求开放才能做到。阳光是一种活泼的生命状态,是一种具有幸福感的形态,阳光的少年充满着对新知识的期待,阳光的少年绝不会被无尽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阳光少年所在的学校是必须具有生命活力和人文关怀的学校,是充满着朝气和自由气息的学校,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终极追求的学校。这些都是我们学校的追求和要形成的理想状态。

以上就是在新的形势下,洪塘中学所做的历史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