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景泰蓝
18695200000016

第16章 景泰蓝的收藏与鉴别(2)

景泰蓝收藏鉴别之三要点

1.认清年代。明代以前的景泰蓝珍品已不可求,明清的遗物就足够珍贵了。考察景泰蓝的年代,可从珐琅釉上观察:由于历史的原因,明代的珐琅质厚、色透,砂眼凹坑大且多;清初期的珐琅也有砂眼,但比明代有显著改进,珐琅质厚但不透;清末民国时期,珐琅稀薄,但砂眼几乎消失。也可从鎏金的色彩上辨别:明代器金厚,色泛红;清初器金薄,色泛黄;清末金色泛白;近现代采用电镀工艺,金更薄。

2.注重造型。在器型的选择上应以人物、动物为首;其次是炉、瓶等大中型器物;再次是碗、碟、杯等小型器物。

3.细辨真伪。目前景泰蓝出现的仿制品主要仿造清代乾隆以后的器物。景泰蓝使用的主要颜料为珐琅色料,伪造者为降低成本,往往用其他色料代替,因而手感和外观都无法与真品相比。

传世的景泰蓝中,以明代的产品为最上乘。凡是明代制作的制品,其料都透亮而不发磁,表面大多光洁透亮。大绿色的景泰蓝,其料油绿好像翠玉,比其他颜色更胜一筹;红色犹如昌化的鸡血石;紫色好比深色的紫水晶;蓝色类似蓝靛;白色比拟凝脂;浅绿色发蓝;黄色与姜中拧出的浆汁略掺黄米相似。明代的丝胎皆为黄铜,镀金为火镀,因此器物上均有砂眼。

到了清代乾隆时期,所制的景泰蓝,无论何种颜色均不透亮而发磁。其丝胎多为红铜,其镀金也为火镀。这个时期的制品,以黄、白二色为佳。黄色器黄而发干,不润泽,与煮熟的鸡蛋黄相似。后来的仿造者,其黄色多为黄中发红或发绿,与乾隆之黄始终不相似。乾隆之白也很难仿造。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它的白色与东渠白色没有差异,仿造者须用六品顶珠制成,然而顶珠一般不易得到。二是因为这种白色白而且干,虽然之后的作料家也发明了一种干料,但烧时不易熔化,相比其他材料,吃火特别厉害,如果不是精良的工匠制作,器物极易受伤。

二、知己知彼

景泰蓝工艺从古至今一直没有间断过,而且产量越来越大,因此现在市场上见到的景泰蓝制品绝大多数为新工艺品。这些新工艺品的价格都不是很高,也不太讲究工艺质量,只有少数的景泰蓝制品工艺讲究、掐丝细、色彩鲜艳、釉面光亮。另外,还有很多工艺品无论从造型还是色彩上都与景泰蓝制品十分类似,也让很多仿造者有机可乘。看似相同的器物往往千差万别。

1.七宝烧

从古到今,景泰蓝一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工艺品,日本的七宝烧就是仿制我国的珐琅工艺的精美工艺品。

七宝烧是日语中对金属珐琅器的称谓,因为它的烧制工艺源于中国的景泰蓝,因此又有“日本的景泰蓝”之称。日本人认为这种工艺品非常美丽华贵,就好像佛经中经常提到的7种珍宝,故以“七宝”命名,借此表达对它的珍视惜爱之情。

七宝烧的制作过程与景泰蓝相似,都是以金属为胎,用细细的金属丝掐成各种图案轮廓,将其烧焊在内胎上,然后再根据图案所需颜色涂点相应的珐琅釉料。整个制作过程需要30多道工序,其中主要的工序有7道,分别是制胎、掐丝、烧焊、点釉、烧釉、打磨和镀光。与中国景泰蓝纹样装饰习惯相比,日本的七宝烧图纹装饰大多在器物正面,主题突出,底子一般不再饰繁缛的细纹。另外,七宝烧以明灿莹润的釉色和精致美妙的图案著称于世,珐琅颜色也比较多,主要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人误认为七宝烧就是日本人称谓中国景泰蓝的翻译名词。其实七宝烧并不完全是景泰蓝。七宝烧与景泰蓝不同处是:景泰蓝是以珐琅质做成,而珐琅质是不透明物体,七宝烧却是透明的釉。这是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

2.烧蓝

有一种极易与景泰蓝相混的工艺叫“烧蓝”。烧蓝是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摄氏度的高炉中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这时色釉低于铜丝高度,因此需要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

烧蓝工艺是我国传统的首饰工艺之一,由于这种“蓝”只能烧制在银器表面,因此也称为“银烧蓝”。它是以银做胎器,敷以珐琅釉料烧制成的工艺品,尤以蓝色釉料与银色相配最美而得名。银蓝的色彩具有水彩画的透明感,别有情趣。烧蓝工艺不是一种独立的工种,而是作为一种辅助的工种以点缀、装饰、增加色彩美而出现在首饰行业中。

烧蓝的胎较厚,手头较重,所以在收藏烧蓝时要注意选择胎厚重、做工规整、造型别致的,胎厚比胎薄的要好,年份旧一些的比年份新的要好。

虽然银烧蓝无论是拍卖还是收藏都比景泰蓝少得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银烧蓝的收藏就没有价值。事实上,银烧蓝作为中国古代金银器的一种,传世的实物并不很多,主要原因是黄金和白银均属稀有贵金属,不可能大批量生产,又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绝大多数为皇宫所用。

烧蓝与收藏

许多作为皇宫用品的银烧蓝品种就具有很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比如在银制的鼻烟壶中就只有银烧蓝一种。而在近几年的拍卖会上,部分精品银烧蓝也用高昂的价格证实了自己的价值所在。20世纪90年代,银烧蓝在拍场上可谓凤毛麟角,能够数得着的只有一件清晚期的银烧蓝人物小皮套钟,在1996年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8万元拍出。

到了21世纪,各大拍卖会中上拍的银烧蓝品种依然少见。2002年在上海友谊商店专场拍卖会上,一件清代银烧蓝镶白玉翠等杂宝如意以33万元的高价成交。而在2009年北京翰海举办的两场拍卖会上,共有4件银烧蓝工艺品上拍,成交3件,其中,一件清中期银烧蓝嵌玉长方盒估价仅为5000元至8000元,但经过竞价,最终以22000元成交;另一件民国的银烧蓝寿星也以高出估价50%以上的9680元成交。

三、火眼金睛

珐琅器的鉴定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对文献史料的考证;二是科学的检测手段;三是通过时代风格的比较来鉴定。因为前两种方法比较复杂,因此人们通常采用第三种方法进行鉴定。时代风格比较的鉴定方法一般着重考察款识、珐琅釉料、胎骨与形制和纹饰图案等几个方面。

1.款识

现存明清二代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形式归纳起来,大致有铸錾、掐丝和刻款3种。明宣德时期珐琅器的款识形式有铸錾款、双勾款和珐琅釉烧成3种。款识书体有楷书和篆书两种,其中以楷书占绝大多数。字数有“宣德年制”、“宣德年造”四字款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款识排列形式有直单行、直双行、直三行和横排。这一时期的款识位置有的在器底,也有的镌刻于器物的口沿、盖沿或内边缘处。款识书体庄重隽秀,与同时期的金属器和瓷器款识相似。

景泰蓝款识初辨

文物作伪,古已有之,书画、漆器、玉器、瓷器……不一而足。景泰蓝亦有作伪或仿品,受其工艺所限,伪款尤其易行。改款的手段有:将原器改型,加款;将原款加铜皮盖上,并在铜皮盖上面加伪款;直接在无底款的铜胎上加款或贴铜片加款;换底加款;将底釉挖掉重新加釉加款或嵌入铜片加款。如果归类的话,景泰蓝伪款大概分官作与民作两种。

1.官作

(1)在前代器物上打上本朝的款;

(2)在前朝无款的器物上打上前朝的款或其他朝代的款;

(3)在本朝官作的器物上落前代款。

2.民作

(1)民款;

(2)民制官款;

(3)民制乱落款;

(4)前朝遗物,民加款。

明景泰款因伪款太多,目前尚不能确定哪种款识可作为标准款识。但铸錾款、篆书款、仿宋体款以及双龙环抱款均被认定为伪款,可以排除。掐丝双勾款和阴刻款,目前有的研究者认为可作为景泰真款,但也只是情理逻辑的推论,还不能枉下结论。毕竟,真正景泰年间制品不多,因景泰皇帝朱祁钰只在位8年,但款识却有32种之多,相比如此悬殊,可见景泰款掐丝珐琅中绝大多数是后刻的。

明嘉靖款为刻阴文直二行“大明嘉靖年制”楷书六字款。

明万历时期掐丝珐琅器的款识为双勾掐丝款(有的字内外填充珐琅釉),字数均为“大明万历年造”或“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楷书款。字的排列顺序为直单行、直二行或横排。

明代后期仿制景泰蓝制品的方法

明代后期仿制景泰蓝制品的方法有:烧配、拼配、修配、补配、改款、加款、仿制、赝造等八种不同的方法。

1.烧配型:利用旧珐琅器物,经过重新设计,烧制新添部件,并与原器物拼接安装起来,成为一件有新的造型和装饰特点的器物。

2.拼配型:成型方法是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或同一时期不同器物的掐丝珐琅残件,按照设计要求装配成一件新型器物。

3.修配型:将一件残缺不全的掐丝珐琅器,饰以镀金或烧古的铜部件,改装成一件新造型器物。

4.补配型:将一件完整无缺或基本完整掐丝珐琅器物上安装简单的镀金铜活。

5.改款型:在完整无缺或基本完整的掐丝珐琅器物上,以挖、嵌、凿刻等方法加上景泰四字或六字款识。

6.加款型:在旧掐丝珐琅上加刻景泰款识,不添配任何镀金铜工艺花饰。

7.仿制型:是指以造型、掐丝、色釉直至作旧都重新精心仿制,尽力做到惟妙惟肖。

8.赝制型:民间厂肆伪造的景泰款掐丝珐琅器物。

清代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多种多样,制款方法有铸錾、刻、镂空等。款识书体包括楷、篆、仿宋等,其中以楷书居多。字数有4字和6字,框栏形式多为正方框和长方框。

2.珐琅釉料

元末明初的掐丝珐琅器釉质细腻,鲜艳明快,色调纯正,具有水晶般透明感。通常以浅蓝色做地,间饰红、黄、白、绿、紫、深蓝等色釉,釉质细腻,色调纯正,透明鲜艳。从明宣德晚期开始,釉色略显灰暗,光泽度降低。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器地色除浅蓝色外,宝蓝色应用广泛。到了万历年间,出现了白、淡青等中间色地。珐琅色釉有所增加,新出现了松石绿、赭、豆青等色釉品种。

清代的珐琅釉料品种丰富,所用色釉达几十种之多。但其有一个共同点—皆不透亮,略显发闷。

珐琅釉料的另一特征是表面砂眼现象,它是由于硼酸盐含量过高以及烧制过程中的氧化还原作用所引起。工匠们常用“蜡补”的方法来补救,就是用石蜡加入色粉制成色蜡,填充在砂眼之中。到了乾隆时期,改进了工艺,基本杜绝了砂眼现象。

3.胎骨形制

明清掐丝珐琅器胎骨形制方面总的趋势是:明代早期胎骨略厚,中晚期逐渐变薄。清代从康熙时起,胎骨厚重坚实,到清末逐渐变薄。明代器物掐丝常有断裂现象,而清代由于铜质精纯并提高了烧制和打磨技术,这种现象基本消失了。明代器物镀金较薄,常有磨脱现象,清代尤其是乾隆时期,镀金厚重,镀金技术远胜于明代,至今器物的镀金仍光彩照人。

4.纹饰图案

明清两代掐丝珐琅器的纹饰图案品种繁多,也经历了一个由简练到繁缛的过程。以缠枝莲纹为例,元末明初疏密有致,大花大叶,枝蔓伸展坚强有力,全部采用单线勾勒图案线条。枝叶呈串联状,并点缀数朵盛开的花朵,花瓣短而肥腴,花心常呈桃形,花朵饱满。明中晚期开始采用双线勾勒轮廓线,布局趋于繁缛。缠枝莲的花瓣趋于尖瘦,花心常呈如意形或“圭”字形。清代的缠枝莲纹枝蔓弯曲,布局繁密规整,极具图案性,基本采用双线勾勒轮廓线,明代那种洒脱的韵味不复存在。

景泰蓝的保护

景泰蓝一般会出现的损坏情况有:操作不当而损伤器物,珐琅釉料部分或全部脱落;釉料粉化、变色、炸裂、失去光泽和透明度。

要做好景泰蓝的保护,首先要防止人为的损坏。人们在观赏、取拿器物时,往往因为一时的疏忽或操作不当,而使景泰蓝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珐琅釉是附着在金属胎上的,很怕磕碰和挤压。一旦发生磕碰和挤压,很容易造成珐琅釉的崩裂甚至脱落。所以一定要轻拿轻放。

其次要防止景泰蓝出现腐蚀现象。虽然景泰蓝在制作上进行了抗氧化的特殊处理,但人们在平时收藏保养时,还是要注意防潮、防氧化。氧化物和氯化物(如氧化铜、氧化亚铜、硫化铜、硫酸铜、氯化亚铜等)都会与器物发生作用,使金属胎生锈。此外,不要用汗手去触摸,不要用水去擦拭,注意存放器物的环境空间,注意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和温度,不适当的湿度和温度都会侵蚀景泰蓝。另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高也会造成对景泰蓝的损坏。因此,景泰蓝要避免过多地暴露在外,应放置在干燥低温环境中,保持空气洁净无污染,尽可能避免阳光直射,日晒过久会导致金属胎热胀冷缩,出现炸纹。

再次在处理景泰蓝物上的尘埃时,应使用柔软的毛刷或麂皮轻轻拂拭,以免产生划痕,切忌用粗糙的物品擦拭或以水清洗。一些专业的景泰蓝收藏者为了避免器物落上灰尘,还会选择用古玩专门使用的玻璃罩进行保护。

最后,我们不得不用手拿景泰蓝制品时,双手一定要洗干净并且晾干,确保没有油渍和汗水,或者带上软质手套。平时保管也应当每隔一定时间,用软质蜡布将景泰蓝制品通身轻轻擦拭一遍,以使镀金长久灿烂不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