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景泰蓝
18695200000009

第9章 景泰蓝的纹样(1)

纹样,是装饰花纹的总称,又称为“花纹”、“花样”,通常分为单独纹样、连续纹样、边饰纹样等。在我国悠久的工艺美术历史中,历代相传的传统纹样十分丰富。景泰蓝制品所采用的纹样,大多还是沿用我国传统的装饰题材,另外又运用了夸张、省略、添加、变形、模拟等表现手法,让喜闻乐见的传统纹样显现出蓬勃的艺术生命力。

第一节循规蹈矩的程式化纹样

景泰蓝的传统纹样,一般被称为程式化纹样。程式的本意是规程、法式。之所以用程式化来概括景泰蓝的传统纹样,是因为这些纹样多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经过艺术裁剪处理的规范性表现形式。景泰蓝纹样的程式化包括两层含义。

首先,指它的规范性。每一种工艺技术模式都是在创造具体形象的过程中形成的,当它形成之后,又可以作为其他艺人效仿的典范,成为形象再创造的出发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同类产品的固定模式。

比如蕉叶纹,是以芭蕉叶组成带状纹饰,特指以蕉叶图样作二方连续展开形成的装饰性图案,一般装饰在器物的颈部或近底部,有单层蕉叶纹、双线蕉叶纹等。后来又发展了尖头蕉叶、圆头蕉叶、弧线蕉叶和曲线蕉叶等,但纹样还是遵循蕉叶图样。

其次,指它的格律性。在景泰蓝制品中,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纹样都要从工艺技术出发,按照美的原则加以提炼和概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格律严整、节奏鲜明的技术格式,比如花绘、山水、云石、锦地等。

一、锦地纹样

锦地纹样一般是作为主体纹样的填充式使用的。景泰蓝工艺技术本身决定了它的器身整体不允许有大面积的空白,因此需要大面积的锦地来填满主体纹样以外的空间。景泰蓝制品中经常使用的锦地纹样有几十种,下面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1.梅花锦

梅花,指梅树的花,寒冬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可以在老树上发新枝,又能御寒开花,因此古人多用梅花象征不老不衰。另外,梅花常开在冬天,与冬雪共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常常象征着人们坚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梅花也能给人们带来好运,有一经典传统纹样是“喜上梅(眉)梢”,就是说喜鹊落在梅花上,象征着快乐和吉祥。明清以来,梅花纹样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纹样之一。

梅花的寓意

(1)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2)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运,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和平。

(3)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它的傲雪精神,它的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的美。

总而言之,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蕴含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梅花与别的花不同,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它开得愈是英姿勃发。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几千年来,梅花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

2.万字锦

万字锦是我国古代传统纹样之一。万字纹即“卍”字形纹饰,纹饰写成“卍”。“卍”字原本不是汉字,而是梵文,意为“胸部的吉祥标志”。“卍”字作为古代的一种符咒,用作护身符或宗教标志,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又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在唐代武则天当政时,被正式用作汉字。尽管它被用作汉字,但更多地还是以图案的形式出现。

万字锦,就是借助“卍”字四端伸出、连续反复而绘成各种连锁花纹,用来寓意子孙颜面、福寿安康,也称“万寿锦”。

“卍”符号的旋向

卍字的符号,有向左旋──卍,有向右旋──卐。根据《慧琳音义》第二十一卷、《慧菀音义》及《华严经》等,总共有十七处说到卍字相是右旋。但是《陀罗尼集经》第十卷所示摩利支天像所拿的扇子中,所画的卍字相乃是左旋──卐。还有日本奈良的药师寺的药师佛像脚下的卍字相,也是左旋,但是多数的记载是右旋。最早在印度教的主神,如毗湿奴及克利辛那,胸前就有卐字相。

在近代,卍字右旋或左旋,时有争论。而大多数都认为右旋是对的,左旋是错的。尤其是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希特勒使用卐字相来做为纳粹主义的标志。此后,掀起更多的争论,不过一般都认为纳粹所用的是右旋,佛教所用的是左旋。其实,在唐朝的武则天时代,曾经创造了一个字──卍,念作“万”字,表示吉祥万德的意思,就是左旋;希特勒使用的是斜角形的卐,佛教则是正方形的卍。至于印度教则以右旋表示男性的神,左旋表示女性的神。

3.云头纹

云头纹又称“如意云”,它的形状好像下垂的如意,是一种典型的云纹装饰纹样。有的装饰在瓶、罐、壶等器物的肩部,称为“云肩纹”;有的装饰在盘、碗的内心部位,称为“垂云纹”。

比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紫檀嵌珐琅云头纹墨床就极为精致。它通高4厘米,长11.5厘米,宽6.5厘米。这件墨床造型古朴典雅,线条流畅自然,棱角分明,中规中矩,形制虽小,却有明代家具的遗风。墨床是文房用具之一,用以搁置研磨后的湿墨,其造型一般为几式。这件墨床为紫檀质,几式,几面两端对称嵌云头纹掐丝珐琅片,调和了紫檀深沉凝重的气氛,也便于清洗墨迹。

4.回字纹

回字纹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来的几何纹样,因为它是由横竖短线折绕组成的方形或圆形的回环状花纹,形如“回”字,所以称作“回纹”。

云雷纹

云雷纹一开始是作为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商周时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失了。

作为青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云雷纹的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常见的雷纹有目雷纹、三角雷纹、波形雷纹、斜角雷纹、乳钉雷纹、百乳雷纹、勾连雷纹等多种类型。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

回字纹被民间称为“富贵不断头”的一种纹样。回字纹由单体回纹以间断排列的形式组成边饰,有的回纹呈规矩的方形,有的为减笔式回纹,有的回纹以变形手法绘制。进入明代之后,回纹改变了它原来独立单体间断排列形式,演变成为一正一反两方相连的回纹边饰。明永乐时期,回纹边饰以两方相连为主,同时,又出现一笔环连的回纹边饰。明宣德以后,除少数回纹仍作一正一反的两方相连外,多数回纹呈整圈一笔环连式,并延续至清末。

5.绣球纹

绣球一般由彩绣制成,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在中国古代,一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之时,就预定在某一天,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把绣球抛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意图吉庆瑞祥。

一款明代的珐琅双狮绣球盒,盒盖上双狮摇头摆尾,四蹄抓地,圆睁双目,张口弓背,与一只的绣球嬉戏玩耍,动感十足。它釉厚色正,平衡对称,纯实规整,是景泰蓝工艺器皿的上品。

二、花鸟虫鱼纹样

与锦地纹样成片填充不同,在景泰蓝中的主题纹饰—动物、植物纹饰—一般作为单独纹饰出现。

单独纹样是指没有外轮廓的限制,可单独处理、自由运用的一种装饰纹样。这种纹样的组织与周围其他纹样无直接联系,但要注意结构的严谨和外形的完整,避免松散零乱作为图案的最基本形式,单独纹样从布局上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形式。

在景泰蓝经常运用的装饰纹样中,有许多具有我国民族传统特色的动物、植物的单独纹样,一般都经过了夸张和变化。主要有博古纹、宝相花、莲花纹、菊花纹等。

1.博古纹

博古纹是我国古代装饰纹饰中一种典型的纹样。“博古”一词由《宣和博古图》一书而得名。此书由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全书共30卷,主要著录了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商至唐代铜器共839件,集宋代所藏青铜器之大成,因而得名“博古”。

《宣和博古图》

《宣和博古图》是中国宋代金石学著作,简称《博古图》。宋徽宗赵佶亲自下令编撰,具体工作由王黼负责,该书从大观初年(1107年)开始编纂,成于宣和五年(1123年)之后。

全书共30卷,著录了珍贵青铜器839件,分为鼎、尊、罍、彝、舟、卣、瓶、壶、爵、觯、敦、簋、簠、鬲、鍑及盘、匜、钟磬錞于、杂器、镜鉴等,凡20类。各种器物均按时代编排,每类器物都有总说,每件器物都有摹绘图、铭文拓本及释文,并记有器物尺寸、重量与容量。有些还附记出土地点、颜色和收藏家的姓名,对器名、铭文也有详尽的说明与精审的考证。

后来,“博古”的含义被加以引申,凡鼎、尊、彝、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被用作装饰题材时,均称“博古”。在各种工艺品上常用这种题材作为装饰,寓意清雅高洁。

比如一款清中期的铜胎掐丝珐琅博古纹篆香炉,由底座、盖和两个套盒组合而成,分别有盛灰、印等功能,不仅实用而且美观。它的造型为古磬形,铜胎,掐丝珐琅为饰,外壁为缠枝牡丹,盖面以朵云为地,3个开光内则饰博古纹,显得纹饰古雅。

2.宝相花

宝相花是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又称“宝仙花”,盛行于隋唐时期。相传它是一种寓有“宝”、“仙”之意的装饰图案。宝相花的纹饰构成,一般以某种花卉,比如牡丹、莲花为主体,中间镶嵌着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他花叶组成。尤其在花蕊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像闪闪发光的宝珠,加以多层次退晕色,显得富丽、珍贵,得名“宝相花”。

3.莲花纹

莲花纹是中国古代的传统纹饰之一,自南北朝之后流行,多作为装饰纹饰出现,变化丰富,有独立纹样,也有四方连续。

莲花是我国的传统花卉,盛开时花朵较大,结果时可供观赏,也可食用。莲花叶圆,形突,美观大方,春秋战国时就曾用作装饰纹饰出现。佛教传入我国后,以莲花作为佛教标志,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尤其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莲花纹样极为流行。它的表现形式有单线双线、宽瓣、宝装、凸面、正面、侧面、单独、连续、单色、彩色、镂刻和雕凿等,变化众多,是古代常用的寓意图案之一。

莲花与佛教

在佛教问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7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从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莲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为莲花坐或为吉祥坐,成为佛教僧人打坐时的典型坐法。按照佛经的解释:“左足先着右上,右足次着左上,名为‘莲花坐’;单足着右上,名为‘吉祥坐’。”

莲花与中国佛教有着深邃的渊源,一切与佛教有关的内容都与莲花紧密相连:佛国是指莲花所居之处,也称“莲界”;佛经称“莲经”;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僧舍称“莲房”;袈裟称“莲衣”等。莲花图案成为佛教的标志,佛教的建筑、装修、器物也都有莲花图案。如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院墙壁、藻井、栏杆、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由此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莲花纹也常常作为珐琅器的主题纹饰而使用,在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壁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莲蓬纹,酷似盛开的莲花。如清中期铜胎掐丝珐琅莲花纹大盘,很好地把莲花纹的典雅和珐琅彩的雍容结合在了一起。此盘直径39.4厘米,为铜胎,形制硕大。盘心饰一大莲花纹,布局于整体盘心之中,莲花纹外圈饰回纹和如意云头纹,盘底则以鲜艳的花蝶图案装饰。此盘将莲花的纹饰与盘的形制完美结合,构图巧妙,色彩绚丽,引人注目。

著名的清铜胎掐丝珐琅花卉纹蒜头瓶,一对,高58.5厘米,口呈蒜头状,长颈,扁圆腹,圈足。通体以天蓝色珐琅釉为地,掐丝填红、黄、白、绿、紫等色,满饰缠枝莲纹,腹部饰莲托八吉祥图案。圈足内施蓝釉,装饰四小朵菊花纹,围住中心隐起落款:“大明宣德六年工部侍郎赵仲之鉴造。”这对景泰蓝瓶掐丝细致,器形规整,富丽大气而不失婀娜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