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明式家具
18695300000013

第13章 装饰适度,繁简相宜(2)

梅纹。梅开百花之先,以冰肌玉骨、凌寒香雪被当作坚贞、高洁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常与喜鹊组成喜上梅梢的画面。

石榴纹。石榴又称若榴、安石榴,石榴深受世人喜爱。“榴开百子”则象征着多子多孙、家庭兴旺。

葡萄纹。葡萄纹带有五谷丰豋的寓意。另外,葡萄枝叶蔓延,果实累累,也特别贴近人们祈盼子孙绵长、家庭兴旺的愿望,所以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

九、仿古纹饰

有仿古玉纹饰、仿青铜博古纹饰等。明末清初,崇尚幽雅清静,博古之风大兴,考古、金石学成为时尚。博古图案也因之成为家具的重要装饰之一。在清紫檀木家具中饰以古玉纹饰者甚多,雕工细致,意境高古,俨然有金石拓本之美。

十、西洋纹饰

清康熙年间,宫廷中大量使用西洋艺术匠师。这些西洋艺师的影响所及,主要在建筑与绘画方面,建筑上,朝廷兴建了中西合璧的圆明园;绘画上,郎世宁把西洋绘画艺术及装饰风格介绍到中国,并用中国画表现,传统家具受其艺术渗透而出现了这一时期特有的西方装饰纹样的明式家具。西番莲纹是西洋纹饰的代表,在西方它犹如中国的牡丹一样备受人们的喜爱,并在雕刻上有着比牡丹更大的变形随意性。

【知识小百科】

郎世宁

郎世宁(1688—1766)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清康熙帝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也因此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清代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郎世宁为二百多年前中国与欧洲的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重要和积极的贡献,无论是他的传奇生平和精湛画艺,都已经成为了中国美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郎世宁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去世,年78岁,丧礼备极哀荣,葬于城外数公里御赐的一块土地上,乾隆还亲撰墓志铭,以示对这位外国传教士的永远怀念。

第二节雕刻技艺

雕刻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摩崖洞窟、寺观雕塑、镂牙刻犀等,异彩纷呈。明式家具的雕刻艺术同样丰富多彩。精美的雕刻是明式家具中主要的装饰手法,它的表现力强,变化甚多,技法上也以它最为复杂。其雕刻技法,包括阴刻、浮雕、透雕、半浮雕半透雕、圆雕等。

一、阴刻

阴刻是我国传统家具制作的一种基本刻制方法,它通常是在一块刨光处理后的平板上,运刀划划,以线条刻划图形轮廓之方式,将图案呈现出来的技法,类似图画之白描手法。它以构图简洁明朗,主题简单明确为原则。阴刻过程,寡料较少,因此多用于不损伤木料直接承受载重的构件上,如柜门、侧板、床榻等地方。

一般以阴刻手法在家具的表面上刻图案或文字,常见于围屏、书画柜、箱匣等家具表面装饰。有时,还要在阴刻线内填入石绿或铁红等颜料。

阴刻技法讲究刀法,主要看图案线条是否流畅。若要刀法流畅,雕刻者必须掌握木纹的戗顺碴,先用刀断开戗碴的木纹,然后顺茬用刀剔刻出线条。

明式硬木家具花纹纯作阴刻的很少见。但是不论何种雕刻技法,如浮雕、圆雕等,部分花纹总要兼用线雕才能完成,如花卉的叶筋、龙的鬃鬣等等。漆木家具的纹饰如铯金,花纹则完全由阴刻的线雕造成。

二、浮雕

浮雕是明式家具用得相当广泛的装饰技法。浮雕是在平面上凸起的半立体形象,形象的背面依附于一个平面上,仅适合于从一个方向观赏。浮雕在家具中用途极广,通过浮雕底层到浮雕最高面的形象之间的互相重叠、上下穿插的关系,具有深远和丰满的优点。

浮雕比较适合表现热闹复杂的场面,如山水风景、楼台殿阁、街市等。在空间处理上,传统浮雕运用散点透视和破时空透视进行构图。家具上的浮雕装饰,一般是根据其花纹突出的少与多,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

浅浮雕是将图案以外的区域先作清底,在有限的厚度上雕刻,让图形浮现凸出,并具有立体感,多描绘花鸟、松梅、菊竹等图案。

高浮雕指所雕刻的图案花纹高凸出底面的刻法,它是浮雕中最薄、最浅的浮雕,又叫薄肉雕,在家具上的浮雕时也借用了这种术语。高浮雕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

【知识小百科】

判断家具上的浮雕的工艺优劣,应该注意几点。

一是从整幅浮雕来看,要看浮雕的最高处是不是与木表面相平(术语叫“挑面”),是不是有浮雕塌陷下去的感觉(术语叫“榻面”),持平者优,说明刻工保住了面,没有“榻面”。如出现了“榻面”,则说明刻工不好。

二是看细部的工艺(术语叫“铲工”),要看地子是否平,起线是否均匀,各种立墙处是否处理得很干净。

三是看磨工,因为木器平面打磨较易,一般不会出现问题。有差距就体现在浮雕的磨工上。磨工技艺虽不高,但非常吃工,功到自然成。

三、透雕

透雕也称镂空雕,或称“锼活”、“锼花”,是留出图案纹路,将图案以外的部分凿空,让前后透光,使图案呈现出半立体感。透雕主要用于雕刻家具上花牙板,使家具具有精工、通透、灵秀、华美的特色。在明式家具中,透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装饰手法,该技法多运用于衣架中间的中牌子、架子床上的楣板、椅背雕花板等。

透雕工艺和纹样深受建筑雕花的影响。它是将图案画在绵纸上,贴在木板上,然后在每组图案的空白处打一个孔,将锼丝穿入,往复拉动锼弓子,可把图案的轮廓“锼”出来。然后按照纹样的转折和起伏,精心雕刻加工。由于锼弓子一次要“锼”几块,所以能保证图案完全相同。图案的设计和“锼工”的高低,决定了透雕质量的优劣。

透雕还可以和不同的雕刻方法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镂空雕刻,具有较大的表现力,是明清大型家具中常使用的一种雕刻技法。同为透雕,又有“一面做”和“两面做”之分。

“一面做”只在正面雕花,背面不雕,将图案形象化,这种做法的器物适合靠墙陈设,并且位置相对固定。“两面做”即正背两面都雕花,如衣架当中的中牌子,常见多在绦环板内透雕夔龙、螭虎龙等图案。

家具选择哪种透雕方法,主要是由雕花部分是否两面都能看到来决定的。炕桌牙条透雕背面不为人见,因此只能正面雕花,椅子靠背也是如此。床围子、衣架以及座屏风的绦环板等,两面都露在外面,因此正背两面一般都雕花,这样处理有较丰富的层次,也具有很强的工艺观赏性。

另外,“整挖”是北京匠师的名称,又称为“玲珑过桥”或“过桥玲珑”。它是指厚达二三寸的板材,透雕花纹,不仅正背两面都雕,就是透空纵深的部分也要着刀,“过桥”之名也由此而来。

四、浮雕透雕结合

一定的浮雕面积之外,再稍加透雕,或在较多的透雕花纹之间,留做浮雕,都属此种做法。技法的兼用可以使装饰效果更强。实例如黄花梨炕几侧面装饰,其中方形的云纹浮雕之外雕绦纹,而绦纹之间是空透的。条案或画案的牙头,有时也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造法。在闷户橱的牙条和挂牙上也时常出现。

五、圆雕

圆雕,也称“立体雕”或“全雕”,是古代木雕技艺最难的一种,一般是指不带背景、具有真实三度空间关系、适合从多角度观赏的雕刻。

圆雕常施之于宝座、衣架、高面盆架搭脑的两端,刻成龙头或凤头。面盆架腿足上端的莲纹柱顶或蹲兽,炕桌足端攫珠的虎爪,乃至各式各样的卡子花等,都是圆雕。一般情况下,在家具上使用圆雕手法的较为少见。

第三节镶嵌

镶嵌,又称屏雕,属于小件浮雕的范畴。明式家具的镶嵌包括“包镶”和“填嵌”。

一、包镶

包镶指百衲包镶,用小片木材或其他物料拼斗成图案,作为家具的贴面。不包括一般的包镶用轻而松软的木材作胎,硬木贴面,其目的在节省贵重木材,并取其体轻便于搬动。

【知识小百科】

苏州西园大画案

苏州西园的大画案,就是包镶的典例。这件珍贵的大案桌采用的是一种特别的包镶作法,在案桌的表面镶贴了一层黄花梨的木片,木片厚0.4厘米,形状大小不等,整个案桌共用木片2930片,拼镶成冰锭纹,故苏州人都称这件大案桌叫“千拼台”。这种冰锭纹的装饰类似古时和尚穿的“百衲”袈裟,因此也可称为“百衲桌”。

百衲桌的造型不仅比一般明式家具洗练、质朴,而且不起任何凹凸或方圆的线脚,所用构件方正,并且单纯。稍远望去,其用料料份的宽窄与厚薄的合度,以及形体各部分之间比例的和谐,给人以强烈的装饰感,显得格外庄重、敦实和大气。

走近大案桌,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为巧夺天工般的“百衲”冰锭纹包镶工艺赞叹不已,天然木质纹理在组合、拼镶的变幻中处处显出精美和典雅。这种工艺从设计、画样、裁割到拼贴,无不体现出古时匠师高超卓越的技艺水平,可以称得上明代苏州“细木工艺”之一绝。

包镶工艺的优点众多。它能够在保持相对较高档次的基础上经济实惠,能使贵重的珍稀木料消费最少化。如在古建的落地罩的边框上、大型家具的板面上、顶箱立框的腿框上等使用包镶法制作,可节约大量的珍贵木材,经济可行。

坚实稳固。大凡珍贵的硬质木材,在北方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下,干缩湿涨的变化极大,如大面积集中使用同一种硬质木材制成的器物或装修,日久则极易松散变形。如用较松软的楠木、松木等做成胎骨,外表再包镶粘贴硬质的珍贵木材,这样制成的家具及装修,只要不遭受过度的潮湿,会十分坚固耐用。

“内涵”丰富。用楠木、樟木等材料做包镶家具的胎骨,不但松软不易变形,往往还会带有浓郁的自然香味,要使包镶家具在有华美高贵的外观气质的同时,还能散发出阵阵的幽香,不但能提神怡情,还可防虫防蛀,丰富了家具的内涵功能。

二、填嵌

填嵌是将家具表面依嵌件纹样挖槽剔沟,再把嵌件填入粘住,根据纹样和木地的差异构成装饰画面。

填嵌由于嵌件物质的不同,嵌件表面又有磨光、划理、阴刻、突起等多种做法,所以各不相同。明式家具的填嵌工艺主要有嵌木、嵌瓷、嵌螺钿、百宝嵌等。

1.嵌木

黄花梨宝座经常用楠木瘿子嵌出花纹。楠木表面虽然没有进行雕刻,可做成微微隆起的混面,并且沿边起细阳线,同样也可以使花纹明显夺目。

扶手里外的嵌法还不相同。里面常常用黄花梨作地子,楠木作花纹;外面则会嵌上大片的楠木图案,黄花梨外露不多,反而给人以楠木作地子的感觉。

2.嵌瓷

以瓷片作嵌件有两种。一种瓷片比较厚,接近瓷砖,用以代替桌案、杌凳的面心或罗汉床屏风式围子的石板屏心。另一种依花纹形象烧制瓷片,用它来镶嵌柜门或屏风等。有的全部用瓷片嵌成,有的与其他物质的嵌件结合使用。前者可称为嵌瓷,后者则只能称为“百宝嵌”。

3.嵌螺钿

以蚌类壳片作嵌件的器物称作“嵌螺钿”,就是以螺钿为笔墨,设色敷彩,在地子上镶嵌图案。螺钿有厚、薄两种。漆木家具常用薄螺钿,硬木家具常用厚螺钿。

螺钿的嵌片一般会依照纹样需要的形状来裁切,拼合之后的接缝便自然成为画面中的线条。例如一款黄花梨柜门,嵌入了番莲纹。每片嵌片均以铜丝作界,细枝及叶柄则用单根铜丝嵌成,与宋代以来嵌螺钿漆器兼用铜丝的做法十分相似。

4.百宝嵌

用文木、玉石、珍珠、象牙、犀角、玳瑁、瓷片等各种珍贵材料嵌成的图案称作“百宝嵌”。

比如清黄花梨百宝嵌高面盆架,径71厘米,通高201.5厘米。盆架由六圆足组成,足均双双向对角伸出上下双枨,每层对角枨均交于一点,上层即为盆架。每枨与腿均出雕花牙角,前四足高出盆架许些,后双足直上,出横枨、中牌子和搭脑,搭脑出头。它上安青玉龙首,下设雕花牙条与角牙,中牌子以牙角、绿松石、寿山石、玛瑙、金、银等嵌出人物山水图,中牌子与横枨都有雕花牙条,通体嵌螺钿暾纹,现藏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