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木刨面光滑,弦面花纹美丽,材质轻较硬,硬度与强度适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适应力学强度较高,纹理直,结构粗。可供家具、装修等用,榆木经烘干、整形、雕磨髹漆、可制作精美的雕漆工艺品。
榆木与南方产的榉木有“北榆南榉”之称。它材幅宽大,质地温存优良;变形率小,雕刻纹饰多以粗犷为主,素有“木中大丈夫”的美誉。
由于榆木的天然纹路美观,质地硬朗,纹理直而粗犷豪爽,再加上榆木所特有的质朴天然的色彩和韵致,无不与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所以,从古至今,榆木备受欢迎,是上至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制作家具的首选。
榆木就其历史而言,从有了家具的时代开始,便有了榆木家具。榆木家具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品味,一种格调。所以,榆木家具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收藏并玩赏。因此,在收藏榆木家具时,必须从工艺着手,雕工既要细腻,线条还要流畅;既要看品相是否完整美观,还要看做工是否精细完美。
五、榉木
榉木,也写作“椐木”或“椇木”,产于我国南方,主要集中生长在中国的江苏、浙江和安徽。榉木可以长到30多米,直径可达1.5米,木材坚致,纹理清晰,层层叠叠,色纹并美,苏州工匠称其为“宝塔纹”。它用途极广,既可为优良家具用材,又可供造船、建筑、桥梁等用。其老龄而木材带赤色者,特名为“血榉”,极为珍贵。还有的榉木有天然美丽的大花纹,色彩酷似花梨木。
榉木在明清传统家具中使用极广,榉木家具多为明式,造型及制作手法与黄花梨等硬木家具基本相同,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知识小百科】
鉴木歌诀
铁力纹凸凹是鬃眼,鸡翅平滑颜色浅。
黄花梨工笔画熟宣,毫发毕现似鬼脸。
红木纹写意泼生宣,边际洇散似墨染。
紫檀牛毛鸡血光如缎,屑入酒精喷云烟。
乌木日久崩麻线,红木拂之有光感。
榉木质坚纹如线,榆木色黄鬃眼散。
黄杨木硬柏木软,用指掐划即可验。
楠木幽香樟木蹿,纹理静喧诚可见。
手感轻重声色嗅,对比观察均能辨。
六、瘿木
瘿木亦称影木,“影木”之名系指木质纹理特征,并不专指某一种木材。据现在北京匠师们讲,有楠木影(或作瘿)、桦木影、花梨木影、榆木影等。我国辽东、山西、四川等地均有生产。
瘿木的取材,据《博物要览》介绍,似乎取自树干,而《新增格古要论》把其木纹形态描绘为“满架葡萄”,来自“老树千年根”。现在民间的木工老师傅们也把这种瘿木称为桦本根、楠木根等。由此可知,瘿木大多取自树木的根部,取自树干部位的当为少数。
取自树干部位的多取树之瘿瘤,即树干或树枝上的异常突起部分。形成瘿木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们是伐木、大火或森林灾害的结果,包括细菌的侵蚀,甚至啄木鸟的啃啄。瘿木又可分南瘿、北瘿,南方多枫树瘿,北方多榆木瘿。南瘿多蟠屈奇特,北瘿则大而多。由于瘿木比其他材料更为难得,所以大都用作面料。
瘿木因取材部位不同,树种也不一样,但纹理特征却大体一致,制成器物后很难区分。
第六节形形色色的附属用材
明式家具的附属用材包括:石材、棕、藤、绒绳等编织材料;铜铁饰件;髹漆材料;粘合材料及染料等。
一、石材
通常制成板材,用于桌案面心、插屏、屏风或罗汉床的屏心、柜门的门心、坐墩的面心、椅子靠背等,清式家具使用石材较多,广式家具的坐具用石材做面心的更多。石材主要有大理石、花斑石、紫石、青石、白石、绿石及黄石等。石材的选择上以自然形成的山川烟云图案为上品,力求体现山水画中水墨氤氲的艺术效果,令人赏心悦目。
二、棕、藤、线绳等编织材料
明及清前期的凳、床、椅、榻大量采用以棕及藤编成的软屉。造法是木框的内缘打眼,先用棕绳穿网目作底,上面再编织藤屉。最后用四根带斜坡的木条压盖木框上的透眼。压边用木制或竹制的销钉钉牢,并用鳔胶粘固。
编织藤屉的藤材用藤皮劈成,有宽有窄,最细的真可称之为“藤线”或“藤丝”编法也有疏有密。线绳软屉与藤屉大体相同,但不用棕绳打底。线绳或是丝绒拧成,或是丝绳合股。
三、铜铁饰件
明及清前期家具用铁叶作饰件,光素无纹的较少,多数用鋄金或鋄银的方法造花纹。明及清前期家具所用的铜叶绝大多数为白铜叶,是一种合金,同铜、镍、锌三种金属合成。由于合金成分不一致因而有的洁白如银,有的略黄色。历年既久,白铜表面生成一层氧化锈斑,古色盎然,与硬木相得益彰。
【知识小百科】
铜饰件的吉祥寓意
箱扣,“套住”幸福和长寿。箱扣以“福”、“寿”文化题材的最为普遍。组合起来就有“百年和合,福寿双全”等吉祥寓意。“福寿”组合的箱扣,一般箱扣制成寿形,在扣上镂空一个“福”字,意指福寿齐全。扣底部配上圆形如意云纹饰件,寓意是福寿连绵、吉祥如意。这样人们在打开箱子时,就会觉得自己是在“手握”幸福和长寿;关闭箱子时,箱扣就“套住”幸福和长寿。
铰链,“转动”如意和吉祥。铰链的页片也多以传统吉祥文化为题材。如鱼形“卍”字标志铰链。“鱼”的寓意是年年有余;“卍”是吉祥标志,“卍”字的笔画向四个方向伸展,代表着太阳四射的光芒。
拉手,“握住”金龙和仕途。拉手处在家具的醒目位置,制作更精致,内容更广泛。见得比较多的是龙首拉手。龙对帝王来说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对百姓来说是力量与美德的象征。还有花篮形(门)拉手。细看为一只錾刻精致的小花篮,远观又似一顶官帽。花篮寓意前程似锦,官帽寓意仕途宽阔。
四、髹漆材料
此处所讲的髹漆材料,只限于造家具漆里的附属材料,不包括胎外加各种髹饰的漆木家具。明及清前期家具,尤其是制作考究的,一般先用漆灰填缝,然后上漆灰,糊织物或披麻,再上漆灰,最后上色漆。每道工序的次数或多或少,造工或精或粗,颇不一致。有了漆里,对防止开裂和对箱柜的防虫、防尘起重要作用。
【知识小百科】
《髹饰录》
《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明代隆庆年间安徽新安平沙黄成所著。这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工具书,为古代漆器的定名和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髹饰录》极为典型地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造物的独到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精致尚古的审美观和敬业、敏求的工匠精神。它是我国中晚明装饰风和复古风弥漫的产物,是中晚明理论研究注重实证的成果。
全书分乾、坤两集,共十八章一百八十六条。《乾集》主要讲述了制造方法、原料、工具及漆工的禁忌,并且列举了各种漆器可能产生的毛病和原因。《坤集》主要讲述了漆器分类和各种漆器的几十种装饰手法。
五、粘合材料和染料
明及清前期家具榫卯精密紧严,有的根本不用胶,有的只少量用胶。明代制造硬木家具是否用染料尚无确凿材料。近现代修配硬木家具,如通体木色不一致则须染色,与最后的烫蜡硬亮(即抛光,通过用力擦去大部分烫上去的腊,从而收到光亮莹澈的效果),都属于所谓“颜色活”的一道工序。即使同一木材也难免有浅有深,只有在上蜡前经过染色才浑然一体,完美动人。
【知识小百科】
明式家具烫蜡技术
烫蜡技术是中国明式家具进行木材表面处理的一种装饰方法,不仅能很好地展现木材优美的纹理,而且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以防止外界环境对木材的不利作用。
烫蜡技术最先被应用在青铜器表面,可以让青铜器历经千年而不腐,后来这种技艺被有心的匠人加以利用,应用在小件的根雕作品上,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进而发展应用到家具表面。
明式家具表面所烫的蜡其主要成分是蜂蜡,此外还有少量的川蜡等。蜂蜡具有防潮、绝缘、可塑和拒水等性质,在常温下呈固体状态,熔点较低,具有蜜、粉的特殊香味,颜色有淡黄、中黄或暗棕色及白色不等。将其烫到家具表面,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减小木材的干缩湿胀,防止家具翘曲变形,使其经久耐用。另外能有效避免虫蚁的侵蚀,防止家具因虫蛀腐朽而无法使用。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层“保护膜”由于不断地受到空气的氧化、人手的抚摸和抹布擦拭等因素的影响,使家具的表面、棱角和边线等处出现了一种自然透亮、温润如玉的表面形态,即“包浆”,产生“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