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梅兰竹菊文化
18696400000005

第5章 梅(3)

(十)金农画梅

清代画家金农擅长画梅,梅干用墨随意写之,顿挫有如篆书,花瓣用意笔圈之,并在老干和花萼上点以重墨,独具风格,所画梅花既瘦且繁,繁枝密萼,生机勃发。他特别喜欢画寒梅,有“凌寒独自开”的欺霜傲雪之英姿,寓意孤傲不阿的节志,如《梅竹图》上的“凌霜雪,节独高;我与君,共岁寒”,便是突出一例。

(十一)李方膺画梅

清代画家李方膺性爱梅花,家乡居室命名为“梅花楼”,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笔法苍劲老厚,老干新枝,虬龙盘曲,铁骨铜皮,苍劲稳健,自成一格,正如他在题画诗中所云:“铁干铜皮碧玉枝,庭前老树是吾师。画家门户终须立,不学元章和补之。”他所作的大幅梅花,古干横空,苍老浑朴,体现出一种宁折不弯的倔强性格。

(十二)真州返魂梅

清人梁绍壬在其所著《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真州城东十余里淮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干并出,相传为宋时物。康熙中,树忽死,垂四十年复活,枝干益繁,花时光照一院。”清嘉道年间名士阮元题其名曰:返魂梅。梅长寿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所以梅有个特点,愈老愈显得苍劲挺秀、生意盎然。历来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说。

(十三)龚自珍撰《病梅馆记》

清末文学家龚自珍,不满当时之画梅与艺梅之风,即把正常生长的梅树搞成曲、斜、疏的“病梅”,立誓专门医梅。他一下子买回病梅300盆,哭了3天,设病梅馆,并打破花盆,把梅重新栽在地里,解开索缚,使其舒展,让病梅恢复原状。

(十四)张大千辟“梅丘”

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酷爱梅花。他种梅、赏梅、画梅、咏梅,自喻为“梅痴”。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他定居上海,每届梅花盛开之月,总要到杭州孤山、余杭超山探梅、画梅。他旅居海外30余载,无论在巴西,还是在美国,均种了不少梅树。晚年,他定居台湾,还特意在庭院中央辟了一个精致的“梅丘”。梅丘依溪而造,周围遍植梅树。

(十五)齐白石迁居梅公祠

国画大师齐白石38岁那年,因家庭人口增添,便带着妻室儿女搬到湘潭县莲花寨下的梅公祠去住。这里梅花繁茂,每到冬天,从莲花寨到余霞岭20余里的路旁,全是绽开的梅花。为此,齐白石把他住的梅公祠,特意取名为“百梅书屋”。后来,齐白石定居北京,仍常以梅花为题,精心作画。

(十六)梅兰芳与“缀玉轩”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姓梅,亦爱画梅,取南宋词人姜夔咏梅名篇《疏影》中“苔枝缀玉”句,将在北京的居室命名为“缀玉轩”。“九·一八”事变后,梅先生迁沪,仍沿用此名。他身居沦陷区,却不受威胁利诱,蓄须明志,以“缀玉轩”为阵地绘画,所画多为红梅,疏枝红萼,迎风斗霜,借此表达民族气节。他画的梅花,俊美纤秀,潇洒自如,浓艳悦目,很像他在演出《天女散花》时那种翩翩起舞的娇柔身段。梅兰芳晚年新排由豫剧移植的《穆桂英挂帅》,画家陈半丁相赠一幅《铁干红梅》,并题上“老梅越老越精神”的诗句,作为对这位老艺术家的赞誉。

(十七)鲁迅以梅树喻中国

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过一个比喻:“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笼的景象了。”他还请人为他篆刻过“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

(十八)吴昌硕魂归超山

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早年曾在故里亲植梅花30余株,每当寒梅开花,他就徘徊园中,反复观赏,自称“苦铁道人梅知己”。他谓画梅为“扫梅”,单一个“扫”字,就体现了他画梅的特点,真可谓自辟町畦,独立门户。他喜以朱砂、洋红点红梅,极富韵致。所作雪梅,墨华水韵,碎玉横空,使人不知是雪是梅。他曾用诗和画赞美赏梅胜地超山,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人花前倾一杯。”在他谢世的前一年春天,已是84年高龄,还偕同其子吴东迈、门生王个簃等人,手持木杖去杭州超山赏梅,并表示要永居超山梅林之中。逝世后,他的亲属遵吴先生的遗愿,将他的陵墓营建在超山。

(十九)关山月与“关梅”

著名画家关山月从小喜欢梅花,其父曾在家中园内种有红梅、白梅,让他浸染其中。他所画的梅花有“关梅”之称,素享“当今画梅第一人”之誉。他笔下的梅花高雅而热烈,飘逸而凝重,潇洒而朴茂,枝骨如铁,花枝繁盛,花开热烈,如火如荼。他以梅花为题材的《俏不争春》、《香港回归梅报春》等名作已成为珍贵的艺术品。

(二十)周瘦鹃爱梅

著名作家、艺术家周瘦鹃一生酷爱梅花,他的园子里种着许多梅花,客厅里又挂着满是梅花的诗画。在案几上,还陈列着他精心培育的20多盆大型、中型和小型的梅花盆景。他为收罗一株名贵梅花,前后历经5年,费尽周折,足见其爱梅近痴。

(二十一)陈叔通与“百梅书屋”

爱国老人陈叔通,一生为民族富强而奔走,生性淡泊,嫉恶如仇。他不爱富丽华贵的牡丹,偏爱疏影横斜的梅花。他说:“梅花品格最高,能耐寒,有骨气。”因爱梅,他便尽力搜求名人画梅真迹,先后收得百幅之多,名其斋曰:“百梅书屋”。每至寒冬飞雪之际,他便把画幅张挂于书房内,品赏吟哦,啸傲其间。

第七节梅与诗词

【南北朝·庾信·梅花】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南北朝·谢燮·早梅】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唐·杜甫·江梅】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唐·齐己·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咏】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唐·王适·江上梅】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唐·崔道融·梅花】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唐·蒋维翰·梅花】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唐·柳宗元·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唐·白居易·新栽梅】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北宋·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北宋·王安石·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北宋·欧阳修·蝶恋花】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北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北宋·苏轼·赠岭上梅】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北宋·苏轼·红梅】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北宋·苏轼·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北宋·黄庭坚·从张仲谋乞腊梅】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南宋·李清照·临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南宋·李清照·孤雁儿】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

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南宋·李清照·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南宋·辛弃疾·临江仙】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南宋·陆游·梅花绝句(之—)】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南宋·陆游·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南宋·陆游·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南宋·陈亮·梅花】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南宋·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

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南宋·朱熹·墨梅】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南宋·卢梅坡·雪梅】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南宋·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南宋·杨万里·钓雪舟倦睡】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南宋·张道洽·瓶梅】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南宋·姜夔·暗香·疏影】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

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南宋·李邴·汉宫春】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

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南宋·曹组·蓦山溪·梅】

洗妆真态,不假铅华御。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黄昏小院,无处着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销魂处。

结子欲黄时,又须著、廉纤细雨。

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却,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南宋·吴文英·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

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

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

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

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怀此恨,寄残醉。

【南宋·刘克庄·落梅】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南宋·方岳·梦寻梅】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元·段克己·满江红】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

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