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耐力训练的宝地:高原
18700100000014

第14章 北美洲、南美洲高原篇(3)

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地面布满了砂石,常常吹着狂风,时速100千米。夏季尘土飞扬,冬季尘土变成了厚泥,有“风土高原”的称号。全年的降水量一般不足300毫米,高大的林木几乎难以生长,只有矮小的灌木,因此,它属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区。植被为旱生灌木和稀疏矮草,主要是垫状灌木、矮生仙人掌和一些有刺、硬叶的禾本科草类。棕色荒漠土为优势土壤。在降水稍多的地方,生长着禾本科灌木的干草原,具有温带草原特征,相应地有栗钙土发育。

巴塔哥尼亚高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1907年,两名工人在一口新水井打水时,取出的是石油而不是水。政府接到报告,当即组织钻探,并在此建成大油田。巴塔哥尼亚高原还有丰富的天然气、煤、铀、铁等多种矿藏。另外,高原还是阿根廷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

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是一个奇特而美丽的自然风景区,坐落在阿根廷南部,安第斯山脉南段的巴塔哥尼亚山脉东侧,属巴塔哥尼亚高原阿根廷圣克鲁斯省。这里山脉崎岖高耸,冰湖众多,其中阿根廷湖约160千米长,面积达1414平方千米。湖远端的三条冰河汇合处,乳灰色的冰水倾泻而下,小圆屋顶般巨大的流冰冲入湖中,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除南极大陆以外,巴塔哥尼亚冰原是地球上最大的一片冰雪覆盖的陆地,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内共有47条冰川,发源于巴塔哥尼亚冰原。公园的阿根廷湖接纳了几十条冰川的冰流和冰块,其中最着名的是莫雷诺冰川。莫雷诺冰川是现在仍然“活着”的冰川,在这里每天都可以看到冰崩的奇观。世界上的冰川大都是处于停滞状态,但莫雷诺冰川却还在生成,每天向前推进30厘米。它从宽阔的两山之间伸出,一直伸入湖中,将阿根廷湖隔成两半。由于冰川的冰舌推进到湖面的常温地带,冰川的融化因地球变暖而加速,自身不断发生崩塌。这种景观在世界其他地方不易看到。

1945年阿根廷将此地列为国家公园加以保护,1981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5.阿塔卡马高原

阿塔卡马高原是安第斯山脉气候寒冷的荒芜台地,跨阿根廷西北部和智利部分地区,南北长320千米,东西宽240千米。它西接多梅伊科科迪勒拉山脉。东科迪勒拉的群峰间有山间盆地,盆地中多盐碱滩,智利的阿塔卡马盐碱滩是最大的。

高原的东侧被河流切割成深谷。在1543年,穿过这些河谷,秘鲁和智利的拓荒者们成功地来到阿根廷境内的安第斯山脉。在16世纪后半叶,秘鲁人在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图库曼等地定居,智利人在高原创建了圣胡安、门多萨等城市。除了东侧有阔叶林带外,高原大部分地区生长着稀疏的灌木丛。平均温度8.5℃~9.5℃。

人烟稀少,有印第安人和印欧混血人居住。玉蜀黍和小麦为主要农作物,高原北端出产盐和皮毛。在1948年,阿根廷的沙尔塔和智利阿塔卡马硝酸盐矿区间开始通铁路。

阿塔卡马沙漠

阿塔卡马沙漠从秘鲁南部边境一直延伸到智利北部,长达1000千米。这里气候极端干旱,少雨多雾,相对湿度较高,可达70%以上,年降雨量一般在50毫米以下,北部尚不到40毫米,有些地方多年无雨。阿塔卡马沙漠多盐沼,铜和硝石藏量丰富,有世界着名的大铜矿、天然硝石矿分布在南回归线北侧的楚基卡马塔、北部沙漠区。在沙漠中心,有一个被称为“绝对沙漠”的地方——地球旱极,是地球上最为干旱的地方,在这里,你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地,甚至连细菌都没有。

阿塔卡马沙漠为何如此干燥呢?原因有两个,一是来自南极的寒流产生了很多雾和云,但极少形成降雨;二是东面安第斯山脉挡住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可能形成雨云的湿空气。加上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因素的综合影响,让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阿塔卡马沙漠居住着100多万人,没有水,他们用稠密网幕,拦住翻滚过山峰上的浓雾,让浓雾在网表面凝聚成水滴,然后用管道引来使用。他们凭借这种方法种植橄榄、黄瓜和西红柿。

6.“拒绝”生长树的草原——潘帕斯高原

潘帕斯高原是位于南美洲南部,阿根廷中、东部的亚热带型大草原。北连格连查科草原,南连巴塔哥尼亚高原,西连安第斯山脉,东连大西洋岸,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

“潘帕斯”是印第安丘克亚语,意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是南美洲独特的一种植被类型。实际上,就地带性和气候条件而言,本区适宜树木生长,但这里基本为无林草原,一般称潘帕斯群落。

原来,草原西边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降雨,所以只有草原的西边靠安第斯山脉一侧的狭长地带才生长“走廊式”林木,而东部由于缺乏雨水不能生长树木。针茅属、三芒草属、臭草属等硬叶禾本科植物为优势,另有多种双子叶植物。

豆科植物少,特有种也较贫乏。地势自西向东缓倾,年降雨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为1000~250毫米。以5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称“干潘帕”,东部称“湿润潘帕”。西部除禾本科草类外,西南边缘还生长着稀疏的旱生灌丛,有栗钙土、棕钙土发育,多盐沼和咸水河。东部发育有肥沃的黑土。潘帕斯现大部分已开垦成农田和牧场,盛产小麦、玉米、饲料、蔬菜、水果、肉类、皮革等,是阿根廷最重要的农牧业区。草原牧草丰美,到处都是白色、黄色、黑色、花色的良种牛群。草原上种植的玉米,用来饲养牛羊。牛肉产量很高,除了供国内食用外,还大量冷藏出口,牛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潘帕斯草原不仅是阿根廷农牧业的主要产区,也是南美的粮仓。这里有着阿根廷全国67%的人口,80%以上的工业,以及许多重要的铁路和城市,是阿根廷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的心脏地区。

7.南美洲的帕米尔——玻利维亚高原

玻利维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别称南美洲的帕米尔。

高原面积9.88万平方千米,地势微微向南倾斜,地面起伏不大。

农业、工业发展迟缓,经济落后。高原北部土地肥沃,为人口聚居区,南部气候干燥,为沙漠地带,人烟稀少,有一些因开发矿产而建成的小镇。世界上最高的大淡水湖的的喀喀湖(与秘鲁共有),是南美洲古文化的发祥地,海拔3812米,终年通航。

矿产资源丰富,有锡、锑、钨、银、锌、铅、铜、镍、铁、黄金等,锡、铁储量在拉美仅次于巴西。

高原上的明珠——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通航的湖泊。的的喀喀湖面积8330平方千米,海拔3812米,平均水深100米,最深处达256米。它的平均水温13℃。湖中有51个岛屿,着名的有日岛、月岛,大部分有人居住。湖的周围群山环抱,峰顶常年积雪覆盖,湖光山色,风景十分秀丽。

喀喀湖中生长的托托拉芦苇,是当地印第安人最重要的生活资源。托托拉芦苇晒干后可以建造草船、浮岛,可以当做燃料。印第安人把多层芦苇扎在一起建成浮岛,常年生活在上面,打渔、种植蔬菜。目前这种芦苇船和浮岛都成为吸引游客的好的观光景点。

的的喀喀湖被印第安人称为圣湖,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传说水神的女儿伊卡卡爱上青年水手蒂托,水神发现后大怒,将蒂托淹死。蒂托化为山丘,伊卡卡变成泪湖,印第安人将他俩的名字合在一起称此湖为“的的喀喀”湖。的的喀喀湖有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清冽稀薄的空气、接近太阳本色的阳光、湛蓝的湖水,以及特有的殖民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奇妙融合的地域文化。

玻利维亚最大城市——拉巴斯

拉巴斯是玻利维亚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人口约100万。拉巴斯位于玻利维亚高原东部拉巴斯河谷内,西北距的的喀喀湖55千米。海拔3577米,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高的首都。

拉巴斯原为印第安人村落。1548年,人们在拉巴斯河发现了砂金而在此建城。1827年称它为拉巴斯阿亚库乔来纪念阿亚库乔战役。

1898年成为实际首都(法定首都为苏克雷)。20世纪以后,由于开发矿区、发展交通运输,拉巴斯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它是可可、香蕉、咖啡、羊毛、肉类等农牧产品的集散地。有石油提炼、纺织、食品、化学、制鞋等工业。有铁路和公路与全国各主要城市相连,并西通邻国智利的阿里卡、安托法加斯塔等海港,还有国际航空站。

全城具有山城特色。沿拉巴斯河依地形高低分层建筑,印第安人住宅区在最高层,行政中心和商业区在中层,最低层能防高原寒风,为高级住宅区。有大教堂、政府宫、美术馆和博物馆等。

南美高原之国——厄瓜多尔

厄瓜多尔是西班牙语“赤道”的意思,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北与哥伦比亚相邻,东南与秘鲁相接,西临太平洋,海岸线长约930千米。厄瓜多尔是一个高原之国,首都基多就是一座山顶城市,海拔2818米。安第斯山脉纵贯厄瓜多尔国土中部,西部沿海一般海拔200米以下,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600~700米左右。当地火山众多,地震频繁,其中,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科托帕希火山海拔5897米,休眠火山钦博拉索山海拔6310米,为厄瓜多尔最高峰。它有许多火山口,山顶多冰川,在海拔469米以上,终年积雪不化。除了沿海沙漠地带为干旱气候外,厄瓜多尔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厄瓜多尔以农牧业为主,出产羊、奶牛、谷物、马铃薯、水果和纤维植物等。

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厄瓜多尔西部的太平洋中,因产有巨龟、鲸、锤头鲨等珍奇动植物而闻名,被称为“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

这是一处迷人的水底世界,作为世界七大潜水区之一,加拉帕戈斯群岛吸引了大批自然爱好者及潜水爱好者。

科托帕希火山

科托帕希火山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北段东科迪勒拉山西坡厄瓜多尔境内,基多东南50千米的科托帕希省和皮钦查省交界处,海拔5896米。4700米以上终年积雪不化,东坡积雪深厚。山体呈圆锥形,火山口直径约700米,深约360米。

在1533~1904年间,发生了14次大喷发,而1742年的一次喷发毁灭了附近的拉塔昆加城和基多城。最近的一次喷发在1975年。火山口经常溢出熔岩流,使山坡上冰雪融化,造成巨大的泥石流。1872年有人首次登上顶峰。

白天大多数时间,科托帕希火山锥被云所遮蔽,晚上,火山口的火则把云照得通明。山上较高部分终年覆盖着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