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探究式科普丛书-重型武器:大炮
18702100000006

第6章 沙场点兵——现代大炮纵览(4)

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已共有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73艘,德国则有52艘。

(2)超无畏级战列舰

随着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增加到13.5英寸~15英寸(1英寸=2.54厘米),大炮有效射程不断增大,主炮炮塔都布置在舰体水平纵向中轴线上,减少或取消了中部的主炮塔,排水量增加到2.5万吨以上。这种无畏战列舰通常被称为“超级无畏舰”,日本称为“超弩级战舰”。英国的猎户座级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德国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美国的内华达级战列舰,日本的扶桑级战列舰,及其后续舰都可以看做是典型的超级无畏舰。

3.海岸炮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海无防,因此饱受列强侵略。作为增强海防的第一步,中国清朝官员李鸿章等人购置了大量海岸炮,并建造了炮台。

海岸炮,作为重要武器装备海岸炮兵部队,配置在沿海重要地段、岛屿和水道两侧,简称岸炮。它是海军岸防兵的主要武器之一,用于射击海上舰船,封锁航道,也可用于对陆上和空中目标射击。

海岸炮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

固定式海岸炮一般配置在永备工事内;移动式海岸炮有机械牵引炮和铁道列车炮。按其口径、炮管数、防护结构、操作条件和射击性能,又有大、中、小口径岸炮,单管、双管、多管岸炮,炮塔岸炮,护板岸炮,敞开式岸炮,自动、半自动、非自动岸炮,平射岸炮,平高两用岸炮等区分。初期的海岸炮与陆炮相同,以后逐步发展成专用的海岸炮。20世纪初,海岸炮和舰炮统一了建造规格,统称为海军炮。现代海岸炮的口径一般为100毫米~406毫米,射程为30千米~48千米,大炮连同指挥仪、炮瞄雷达、光电观测仪等,组成海岸炮武器系统,能自动测定目标要素,计算射击单元,在昼夜条件下对目标进行射击。

第六节弹幕制造者——近防炮

现代军舰装备了大量的导弹用来远程攻击。但是,为了防备导弹、飞机和鱼雷袭击,人们把大口径的舰炮抛弃,开始装备小口径、快速射击的近防炮。其中最出名的是美国海军普遍装备的“密集阵”、俄罗斯的AK630和荷兰的“守门员”近防系统。近防炮通过计算机和雷达捕捉目标,并且用极高的射速倾泻出大量的炮弹,组成弹幕,拦截导弹。

1.密集阵

通常所说的“密集阵”,是指美国海军为解决军舰近程防空问题,专门设计制造的六管20毫米口径自动旋转式大炮系统,即MK15“火神”密集阵系统。该系统于20世纪80年代初投入使用,装备了几乎所有美军大型战斗舰艇。

它包括警戒雷达、跟踪雷达、大炮、电子计算机和控制盘。两部雷达配合使用,可在5000米内确定反射面积为0.1平方米的目标位置,并算出其运动参数,同时还可以监视己方炮弹的飞行最小轨迹,自动校正射击诸元。该系统在大风大浪的情况下也可正常工作,既可由本系统控制台控制,也可以以遥控方式使用,不需要炮手。炮弹由弹体、弹芯和推出器组成。弹芯是其破坏部分,以贫铀物质制成,密度是钢的2.5倍。

“密集阵”近防系统是美国雷西昂公司的产品,已经生产有800多套,装备了几乎美国所有的海军舰艇,并出口20多个国家,它使用六管20毫米M61A1加特林炮发射脱壳穿甲弹,射速大致在3000发/分钟~4500发/分钟,并在这一阈值内可调,储弹989发,射程1500米左右,整个系统重5625千克,并采用“闭环多点技术”。“闭环多点技术”是雷达技术的突破,它使“密集阵”既能跟踪来袭的目标,也能跟踪发射的炮弹,从而更有效地杀伤来袭目标。

美国海军依靠它强大的技术优势,在舰队防御领域,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密集阵”近防系统,就是它的防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密集阵”系统是美国海军舰只的最后屏障,它能有效地打击从其他防空系统漏掉的反舰导弹。

此外,“密集阵”是现役的唯一一种能实现自动搜索、探测、评估、跟踪、锁定和攻击威胁目标(如反舰导弹,水面水雷,小型飞行器等)的近防系统,它也可以与现有的其他作战系统和火控系统结合使用。

对于美国“密集阵”这样的近防系统,国际公认的反舰导弹最好策略就是“机动或高速突防”。所谓“机动或高速突防”就是以很高的速度逼近敌舰,使敌舰的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使其拦截成功率减小。

2.AK-130舰炮

AK-130型舰炮是俄罗斯在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主力舰炮,我国随“现代”级驱逐舰一同引进。这是一门130毫米口径的双管全自动舰炮,能够执行反舰、防空、对岸火力支援等多种任务。这类舰炮配备了炮瞄雷达、红外和光学火控系统。即使在强烈干扰或舰队、电子系统战损的情况下,它也可用炮塔右上方的光电瞄准装置,进行半自动控制,保持相当的战斗力,具有极高的射击精度和很高的可靠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射速高达每分钟70发,在对岸打击时可以提供持续的猛烈火力支持。

相比之下,同口径的地面大炮持续射速,不过每分钟2~3发。在执行对岸火力支援任务时,一门这样的舰炮便可抵得上一个炮兵营的地面大炮。

该炮初速达875米/秒,射速每分钟70发,最大射程达3万米,最大射高2万米,全重9万千克,是当今世界舰炮中的佼佼者。它威猛异常,其威力称得上是“武林至尊”。当然,作为苏式武器,AK-130型130毫米舰炮也具有苏联武器共有的弱点:体积庞大,隐形效果差;采用钢铁铸成的炮底,因此其重量极大,只能装备在大型军舰上。

第七节旧瓶装新酒——高射炮

在科索沃战争中,前南斯拉夫军队击落了大量北约军队的巡航导弹。这些导弹大多采用超低空飞行,有的飞行高度不过十几米,可谓“一树之高”。

而这个高度也成为地空导弹的死角,这时,高射炮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

高射炮是从地面对空中目标射击的大炮。它炮身长,初速大,射界大,射速快,且射击精度高,多数配有火控系统,能自动跟踪和瞄准目标。此外,高射炮也可用于对地面或水上目标射击,称作“高平两用炮”。

1.高射炮的发展史

在19世纪的普法战争中,法国人通过热气球和被包围的部队联系。普鲁士人为了击落热气球,专门研制了打气球的大炮。这种大炮由37毫米的加农炮改进而来,被称为气球炮。

德国88毫米高射炮不仅在防空上有所建树,更是二战中最出色的反坦克炮。

飞机出现以后,在战争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防御来自空中的打击和侦察,德国在1906年最先研制了第一门高射炮。该高射炮口径为50毫米,最大射高4200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美等国也都研制了大威力、高射速的高射炮。其中,德军的88毫米高射炮还被改装成坦克炮,装备在虎式坦克上,威力极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飞机升限越来越高,而高射炮射程有限。如美军在20世纪50年代装备的B-52轰炸机,号称“同温层堡垒”,飞行高度在1.6万米的同温层;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飞行高度,达到惊人的3万米。而最大口径的高射炮射高,仅有1.3万米左右,对这些高速度高空飞机根本无能为力。所以现在的大口径高射炮都已经被淘汰。

但是随着雷达技术的发达,飞机和导弹开始采取超低空突击的战术,也就是掠海飞行和掠地飞行。

其飞行高度极低,进入了大部分地空导弹的死角,基于此,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小口径高射炮被保留了下来,并在防空装备中占有着一席之地。

尽管导弹技术已经近乎完善了,但还是不能完全代替高射炮。

理由很简单:高射炮的抗电子干扰能力要比导弹强许多,反应时间短,操作容易维护也简单,造价还便宜。另外,高射炮既能打击空中目标,又能打击地面目标,包括轻型装甲目标;而防空导弹则不能兼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历次局部战争,已经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在对付低空和超低空目标方面,高射炮要比导弹的效果好得多。

另一方面,如果坦克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在行军和转移时,需要对空火力做掩护,那高射炮还是最佳选择。所以,高射炮不但将长久存在下去,而且还会不断得到发展。

现在的高射炮有这样一些特点:小口径、多联装、至少带一种火控系统(有的还不止一种)、配多种高性能弹药等。

现代的高射炮大都比较智能化,安装有雷达和计算机控制系统,能自动跟踪目标。比较有名的、多联装的有:意大利“西达姆”25毫米四联装自行高炮、美国M163式20毫米6管联装“火神”自行高炮、俄罗斯3CY-30-2式30毫米四联装自行高炮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95式四联装自行高炮。

双联装的有:法国AMX30SA式30毫米自行高炮、德国的“猎豹”、英国的“神枪手”、日本的87式35毫米自行高炮、瑞典的VEAK62式40毫米自行高炮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90式35毫米高炮。

大口径的有:意大利的“奥托”76毫米自行高炮、美国的M274式75毫米自行高炮等。

2.高射炮的分类

高射炮的种类很多,按照机动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牵引式高炮:由车辆牵引或者装载行动的高炮。它由火力、火控和保障等系统组成,分别由不同的车辆牵引或者装载。牵引高炮行动力较差,战斗准备时间长。自行高炮:与车辆底盘构成一体,依靠自身动力进行机动的高炮。它由火力系统、火控系统、车辆底盘、装甲车体、通信、导航等系统组成。它越野性能出色,进出阵地快,战斗准备和发动时间短,机动能力和防护能力也较强,可以在行进间短停射击,伴随摩托化部队作战,并可以浮渡。

按照所使用的车辆底盘不同,可以分为轮式和履带式自行高炮。

按照口径大小,分为小口径高炮、中口径高炮和大口径高炮。小口径高炮为20毫米~60毫米、中口径为60毫米~100毫米、大口径为大于100毫米的高炮。

3.弹炮合一

所谓“弹炮合一”,就是将导弹和大炮安装在同一基座上。两者同时旋回,甚至同时俯仰,接受同一火控系统控制,构成一个火力单元。

弹炮合一系统的主要优点有很多。它可以充分发挥防空导弹和小口径速射大炮,在不同距离上拦截来袭导弹的特长,达到优势互补。

小口径速射大炮的最佳拦截区段,在1000米距离之内;而防空导弹在1000米距离之内,由于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制导系统,往往处在启动阶段而无法正常工作,因此作战效能不高。经过启动阶段,进入正常工作阶段后,性能逐渐趋于稳定,在有效射程内,其命中概率受距离增加的影响很小。因此,弹炮合一系统可在整个拦截区段上,使小口径速射大炮与防空导弹形成最佳互补,提高系统的反导效能,做到防空无死角。

其次,弹炮合一还可缩短两种武器抗击同一目标的反应时间,增强全系统拦截多目标的能力。由于防空导弹和大炮共架,并接受同一指挥、控制系统的信息,因此,可缩短全系统在目标指示和交接、武器分配和调转的时间。此外,相对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来说,由于弹炮合一系统的交战距离和火力密度的增加,可显着提高其抗击多个目标的能力;可共用本地甲板空间坐标系,有利于降低分布式系统间,由于甲板变形引起的坐标误差,从而提高数据解算精度。

再次,弹炮合一可减少武器系统的设备重复,减少全系统的体积重量,并可减少全系统的操作维修人员,从而降低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费用。

既然弹炮合一系统具有以上那么多的优势,那么它又有什么样的缺陷呢?下面我们再一起来了解弹炮合一的主要缺点。

首先,弹炮合一增加了全系统的旋回重量,影响旋转和俯仰的加速度,对随动系统的性能,也相应提出较高要求;其次,全新研制的弹炮合一系统炮架、甲板下结构、随动系统等,都须重新设计,成本较高;再次,组合型弹炮合一系统,必须考虑组合后的系统物理特性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如系统刚性、振动、强度等,某些修改的技术难度不亚于新开发。

4.自行高炮

在所有的战斗装甲车辆中,自行高炮可能是最为昂贵的。一辆自行高炮的价格,往往相当于两辆主战坦克的价格。在20世纪80年代,一辆德国最先进的自行高炮“猎豹”,报价870万马克;一辆新出厂的豹2主战坦克也不过370万马克而已。到了90年代,一辆日本87式自行高炮造价,竟然超过了1460万美元,令价值900万美元的号称“世界上最贵主战坦克”的90式望尘莫及。当然,自行高炮价格昂贵事出有因:生产的数量极其稀少,日本的87式自行高炮一年只生产四辆;庞大的研制设计费用无法分摊,所以价格昂贵也就不足为奇了。

自行高炮集成了最先进的雷达、计算机火控系统,也是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自行高炮有两点好处是牵引式高炮无法比拟的:一是能跟随装甲集团开进,为整个建制在行进中提供防空;二是反应速度快,机动性能好。你肯定知道,高炮是使用卡车或履带车来进行牵引的。这样在野外开进中不但提供不了防空,反而成了活靶子;展开速度慢,需要预设防空阵地。而自行高炮,甚至可以在运动中提供防空。